首页 理论教育 学院科研创新团队

学院科研创新团队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在受资助时的平均年龄为45.74岁,其中199人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者,占总数的88.44%。目前,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达到110个,高校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应该看到,目前的高校创新人才群体管理以及发展整体来讲仍很不成熟。

1.1 问题的提出

多年来,高校创新人才群体一直是社会创新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如何提高创新人才群体创新能力始终是高校管理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但是以往关于团队创新及组织成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科技创新,关于如何构建适合高校创新人才群体成长机理的动态测评体系,优化群体结构的途径,以促进创新团队成长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有必要就此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认真分析科学基金人才培养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决定试点实施创新群体基金,着力支持以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的研究群体,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在国内开展基础研究。这是在世纪之交这一历史坐标下作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创新群体基金实施以来,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10年来,创新群体基金投入经费总额达到16亿元,共资助创新群体225个,其中获得第二期和第三期延续资助的群体分别为139个和22个。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在受资助时的平均年龄为45.74岁,其中199人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者,占总数的88.44%。他们有的已在重要科学前沿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的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做出了显著贡献,有的群体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2003年以来共有38位群体的学术带头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6位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自从2004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以来,教育部正式推出了“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高校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之一,肩负着自主创新的重任。创新群体基金为培育创新研究团队,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1]。

目前,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达到110个,高校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这一平台的基础上,高校创新团队的组建得以实现,并且和专业研究院所相比更显示出学科交叉、融合、渗透、大兵团作战,跨学科合作攻关的优势。但是,应该看到,目前的高校创新人才群体管理以及发展整体来讲仍很不成熟。尤其是在科技资源的竞争过程中,临时组成的课题研究团队有时因组织松散而难以深入合作,这已成为限制高校科技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另外,虽然高校基层组织的学院制教研组在以往专业性、单科性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当今越来越需要交叉学科解决的复杂问题,已显得力不从心,创新团队的组建可能会加重学校管理层面的负担,甚至扰乱宏观科研管理效能的发挥。因此,充分利用高校在发展交叉学科方面的优势,根据科学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结合科研任务和项目,建立一部分跨院系、跨部门、跨行业的创新团队尤为必要。

对高校创新团队定期进行评价,既可以使优秀的团队加强团队建设和管理,促进其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又能使管理者掌握团队成长潜力;同时,通过动态测评能够帮助创新团队分析并找出成长中的阻碍因素,以方便团队及其管理层及时纠偏,最终保障团队不断优化,使其可持续成长。因此,加强高校创新团队的动态评价工作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已成为高校提高科研水平及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也是高校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