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几点认识

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几点认识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指在学习和适应社会过程中应具备的心理特征。要提高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因材施教地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教师必须在以下四方面作出努力和积极工作。这样,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相应的知识结构都会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工作在没有被所有同行都重视的情况下,应该勇于坚持。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建立最佳知识结构是一项优化大学生心灵,净化大学生知识的工作。

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几点认识

沈登学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指在学习和适应社会过程中应具备的心理特征。如情绪的饱满、稳定、注意力集中;兴趣的广泛;思维的敏捷、宽阔;回答问题语言清晰、准确;完成论文课题的认真、整洁;克服难题的信心、毅力;表现出坚韧不拔,不泄气、不怨悔;克服焦虑、恐惧;对挫折的回避、考验;具有诚善的品格等等。

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最佳知识结构的建立以及个性完善是正相关的。知识结构的建立特别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专门人才。要提高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因材施教地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教师必须在以下四方面作出努力和积极工作。

一、全面了解大学生的个性及身心发展情况

只有全面了解大学生,才可能正确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了解大学生指要清楚各个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发展过程及心理背景。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尽力扩大自己的工作渠道;观察大学生的言行,有意识地跟大学生谈话,进行思想交流,进行所关心问题问卷,收集各种有关资料掌握分析他们的心理需要和变化;这些工作对全面了解大学生具有特殊的意义。往往倾听大学生诉说的效果更好,作为教师应该有耐心听大学生诉说,对大学生的话表示关注,包括对他言词表达的关注和非言语的关注;此外,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去理解大学生诉说的意思、倾向和意见,从而正确地感知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就要求老师具有相应听的态度,听的技术,否则就不可能精确地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情况。由于习惯的原因,有的老师总喜欢听话、循规蹈矩,门门功课优秀的大学生,其实这种过多地强调共性的态度,往往不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素质,更不利于发展大学生的个性和特殊才能。一个有经验的老师,绝不会因为有的大学生某些不合“常规”的行为而批评他们,而是耐心观察,仔细分析,然后加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扩大他们的思维半径。比如有个别大学生不满足于教师的讲授、只凭听、记、想就能进行逻辑思维,超越所讲的内容。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就应该针对其个性,找出他自尊、自信、好胜、崇拜伟人、英雄等闪光点,信任关照他,有意识地提出疑问刺激他的思考,迅速扩展知识面,为创造一个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的学习环境思考氛围。这样,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相应的知识结构都会得到健康发展。个性也会不断完善。让我们从个性方面去着手探讨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即主要是研究“情绪稳定性”与“内外向情况”,因为这两个因素是在任何大规模研究个性实验中都会出现的,它们不但是有心理和生理的实质,且有强大的遗传成分。

情绪不稳定的大学生学业成绩必然低落,虽然年纪小的大学生之情绪不稳定或焦虑对学业成绩有好影响。换句话说,有适度焦虑的大学生会有较好的成绩,焦虑大的大学生则成绩会较差。这发现具有重要的教育含义,即是说,我们在教学时宜用自由发展的方式,控制大学生的焦虑程度,这样对他们学业成绩有较好的影响。总之,大学生要在没有压力下大学生才有好成就。

在其他训练课程,如机械等,最多不合格的是内向与有神经质的大学生,其次是外向与有神经质的大学生、外向与稳定的大学生,最后是内向与稳定的大学生。这都显示出个性与成绩的关系。

奖赏对外向的大学生有较大提高成绩的影响,而责罚会对内向的大学生有较大减低成绩的影响。很多心理学家特别研究焦虑对学习及考试的影响,焦虑源于情绪不稳定,它对学业的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很多研究都指出大学生若有太大的焦虑,对记忆及回想都会不利,这些大学生在平常温习时不能入脑,在考试时未能记起所学,因此成绩便低落。但反过来说,若大学生完全没有焦虑,则他们读书便不经心,这样也会影响成绩。故此,若要有好成绩,他们应有适当的焦虑(压力或驱动),充分了解成功的快乐与失败的痛苦,应该知道怎样和有信心应付难题,尽量利用焦虑作为有用的原动力,教师更应该适当采用奖赏与责罚,对不同个性的大学生给以不同的鼓励及劝勉,这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成果。

综观以上所述,我们可以说,大学生智慧所占的重要性已减少,因为他们都已被挑选过了,其他因素如学校、家庭及社会等都可能有一定影响,但个人的因素则肯定是个性了。神经质是有负面的影响,而内向则有正面的影响。一般而言,这也不难明白,因为神经质的大学生多是过分担心功课,对考试会过分焦虑,对教师的奖罚过分重视,这些都足以影响他们的学习。外向的大学生过分注重社交生活,不能专心功课,多找寻非学业的精力出路,如运动与游戏,这些都是不利于繁重的高中及大学课程。

二、教师提高自身素养,使个性不断成熟,持之以恒地抓好教学工作

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受染于教师平时的修养,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得益于老师的知识体系和自身情趣的广泛性熏陶。所以,老师要加强自身修养补充更新知识,从而启发大学生兴趣的多样化。

首先要热爱大学生。从对大学生终身负责和对未来社会负责的高度来思考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当然,这种投入需要花费老师很多的精力,甚至作出一定的牺牲。其次,要有一种向上意识,要充分认识这个任务是教师义不容辞的,决不是任何人强加的;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是我们的教育目的之一。只有这样的意识老师才能自觉地投入,持之以恒地做这项工作,从而合理地将这项工作规划到日常工作中去。第三,加强理论学习,并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心理素质是一项渗透着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等许多学科知识的工作。如果只凭热情、满足于暂时的现象是难以见效的。第四,要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工作在没有被所有同行都重视的情况下,应该勇于坚持。第五、坚持职业道德,优化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建立最佳知识结构是一项优化大学生心灵,净化大学生知识的工作。所以,教师要把修养自身看成是自己的永恒课题。负有教育重大责任的教师,应该知道怎样去利用大学生的个性,甚至把大学生分为外向与内向组别,用不同的方法去教导他们,即如现时把大学生分为能力高及能力差两组分别教学一样。我们惯常分别两种显著不同的教学法,即启发式间接教学法及灌输式直接教学法。教育心理学家又发现在没有压力下,外向与稳定的大学生有较好成绩,相反,内向及紧张的大学生则在压力下成绩会较好。

现代心理学既已证明个性与学习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应该尽量利用现有的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教学环境。教师应采取开明的态度,能处理大学生人上别差异,不要再像从前那样只局限于能力的探讨,而忽略了个性对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了。

我们理应该多探讨教师本身的个性,去研究是否外向的教师较适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而内向的教师则较能力地运用灌输式教学法;有焦虑紧张情绪的教师是否能培养出成绩好的大学生,而情绪稳定的教师是否能对大学生的学习积极的作用。这些问题是未有研究答案,等待心理学家在这方面作研究。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人格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内向人格和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等有高度相关,神经质和精神质人格与心理健康有高度相关,其他人格特质也与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临床心理治疗发现,同样的精神刺激作用于不同人格特征的人身上,其表现程度、结果也都不同。由此可见,人格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要保持心理健康,有必要探讨和分析人格因素。由于健康的人格能够承受较强的精神刺激而不产生心理异常,而不健康的人格只要有较轻微的精神刺激就会出现心理异常,所以健康的人格有利于心理健康。本文研究指出,影响心理健康的人格因素中,高兴奋、高实验、低怀疑、高有恒、低紧张、高自律、低忧虑是健康的人格。人们应在这方向培养自己的健康人格。人格的形成与个体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特别是人格定型以前的儿童期青少年期的环境和教育更为重要,这一时期不良环境的影响、不合理的教育以及某些精神创伤都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

不健康人格是导致心理异常的内在因素,不利于心理健康。有人提出这种人格特征具有三种类型:脆弱型人格、反常人格、“社会病型”人格。本文分析结果表明不健康人格具有以下特征:低兴奋、低实验、高怀疑、低有恒、高紧张、低自律、高忧虑。它们不仅与心理异常相关,而且导致心理异常的出现。极端不健康的人格,实际上也就是心理异常的表现,因此要保持心理健康,应培养健康人格。现有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因素,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密切相关说明,保持心理健康必须塑造健康的人格。

三、分析种种特殊情况,高标准高要求把大学生心理素质作为特殊教育模式

由于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以及独生子女的增多,大学生的个性成分越来越复杂,所以必须在教学中对大学生表现出的典型加以矫治,并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例如,有一类大学生,感受性极强,但活动性较弱。往往表现为对学习新课积极的情绪是短暂,仅仅维持最初的瞬间。在学习上甚至漫不经心,只喜欢若干章节以及情绪色彩浓厚的课,针对大学生的这类特殊表现,老师首先要发现这类大学生的能力倾向,有了这个前提,老师要为他们提供适合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按自己的内在天性方向去发展,要把引导作为特殊的教育模式。要做到有情、有意、有识,让大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喜欢、热爱和培养的强烈意识;让大学生感到老师的做法不是怜爱,而是一种真诚。要对这类大学生培养其勤敏、兴趣的持久性,对知识透彻理解;要让大学生认真读一些名人传记,安排大学生做一些发挥其特长的社会工作,逐步让大学生执著于探究与反思。只要这样做,这类大学生将会健康发展,扬长避短,成为具有某项特殊才干的大学生。还有这样一类大学生,他们是外向型的,往往热衷于积累与外部世界有关的知识,头脑清醒但并不对事物过分地追究到底,根据感觉倾向,沉溺于各种不同的嗜好。这类大学生情绪欠稳,宁静专一,缺乏冷静和毅力。针对这类大学生,尤其针对他们精力过剩,独立性,性格倔强和情绪外露,老师要欣赏他们潜在的能力,不必为他们的某些特征烦恼,更不能硬性地阻碍他们发展特殊才能;硬性把整个情况控制起来,压制他们才能的表现和应用。针对这类大学生要采用特殊教育方法;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动机、抱负、兴趣、毅力、品德、持静等心理素质的培养,要鼓励其按特殊方式成才。针对这类大学生,要推荐一些深刻的书让其阅读,给他以思考的机会,对他们进行思维多向性、深刻性、严密性等多方面的训练。当然,也要开诚布公地指出他们的弱点,同时讲究教育的策略。要抓住大学生的客观侧面,相应抓住情绪性感怀。总之,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一定要特殊的教育模式才能培养成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下表是大学生类型和教师培养相应心理素质对照表。

img10

上表仅是参考,个性复杂且分类依据不一,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知识结构的建立应该因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进行。

四、教师的心理素质和知识结构起决定作用

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爱好都对大学生有着巨大影响。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教师必须掌握广博而深刻的知识,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高的道德品质以及很好的自我修养,否则,在施教中大学生就会反唇相讥,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对教学很不利甚至会导入误区。总而言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大学生信服教师的基础,教师应该成为大学生的榜样。大学生只有对老师的心理素质和知识有了深刻的印象,并感到信服才可能起作用。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知识结构是大学生成才的条件,每个教育者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好工作,使大学生在学校里健康茁壮成长,从而使他们更顺利地适应社会。健康人格有利于心理健康,健康人格内容包括高兴奋、高实验、低怀疑、高有恒、低紧张、高自律、低忧虑。人格因素可以解释影响心理健康它和其他因素一起导致心理异常,且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一方面有从事研究工作的心理学家,对学习、记忆、情绪及个性做实验,另一方面也有教师及社会工作者用心理知识,去实际探讨师生的交互作用。在这里,我们尝试研究个性如何影响学习,并指出这方面的资料如何能帮助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沈登学著.人力资本管理中的心理测评.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

[2] 沈登学著.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8

[3] 沈登学著.企业领导行为研究.人大《企业管理研究》复印件,2005,10

[4] 沈登学著.个性塑造与潜能发挥.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