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模式选择和对策思路

模式选择和对策思路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快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会展业,要与中国对外开放相结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以促进对外开放,活跃国内外市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为目的,形成一种会展产业与对外开放、国民经济、社会主义建设共生互促、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格局。市场主导模式强调市场机制和自由竞争的作用,反对政府干预会展经济。市场主导模式主张不干预主义或最低限度的国家干预,主要依赖市场的力量来配置会展资源,依赖私人部门起主导作用。

第五章 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会展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模式选择和对策思路

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发展会产业,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走出一条产业特色化、产业集群化、会展旅游化、产业扩张化、会展品牌化、产业投融资市场化、发展持续化、政府引导化的会展产业快速、协调、持续发展路子。

一、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会展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加快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会展业,要与中国对外开放相结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以促进对外开放,活跃国内外市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为目的,形成一种会展产业与对外开放、国民经济、社会主义建设共生互促、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格局。

(一)发展目标

今后一个时期,广西要以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契机,立足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区位优势和会展资源优势,加大会展产业开发力度,大力培育中国—东盟博览会和特色会展产业,把中国—东盟博览会发展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第一展,并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重要的自由贸易型会展中心。

(二)主要任务

具体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会展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扩建、新建一批会展场馆,改善会展产业发展的物质条件

2.坚持以发展展览业为主的方针,重点发展边境及自由贸易型展览业、产业服务型会展业以及旅游型会展业,不断扩大会展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提高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会展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地位

3.开发、建设桂(林)-柳(州)-南(宁)-北(部湾)会展产业带,把桂林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区域性国际会议中心,把南宁建设成为中国—东盟重要的国际展览中心

4.做大做强中国—东盟博览会,把其创建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重要的自由贸易平台,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发展的进程

5.大力培育品牌展会和品牌会展企业,带动众多会展企业和关联支持产业的发展,创建地方性会展产业集群

6.建立、完善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会展业的管理体制,构建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机制

二、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会展业发展的模式选择

理论上,产业发展基本模式有三种:政府主导型、主场主导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型。它们分别适应不同的国情以及各地区各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各级政府的职能正在转型,培育、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会展业,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可以更好发挥政府正功能和市场正功能的互补作用,更有利于会展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是相对于市场主导模式而言的。

1.政府主导模式的定义

政府主导模式,主要是指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充当主体角色,会展企业等社会力量处于从属地位,会展活动行政化,各种展会主要是由政府主办或举办。

2.政府主导的角色

在政府主导型会展产业模式中,政府扮演着多重重要角色。

(1)投资者。政府直接投资会展产业基础设施和相关设施,直接投资兴办会展企业。

(2)主办者。政府直接出面组织、主办各种会展活动,把其视为政府职能的一部分。

(3)干预者。政府直接干预会展业的发展,越俎代庖。

3.政府主导模式的局限性

政府以财力、物力、人力“包办”各种展会,直接投资并经营会展企业,举办会展活动,存在一些突出弊端:

(1)增加政府的财政压力。如1976年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花费了20多亿美元,其中赤字高达9.81亿美元。而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花费高达90多亿美元,更一个巨大的财政无底洞。由于主办奥运会入不敷出,吓得主办城市越来越少,待到申请1984年奥运会时,申办城市仅有美国洛杉矶唯一一个。

(2)存在政企不分的问题。政府直接主办会展,往往首先把其视为“政治任务”而非经济活动,从而对办展成本与效率考虑得不多,缺乏严格的投入产出分析。因而会直接影响会展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利于会展业市场主体的培育,也不利于会展产业的健康成长。

(3)政府失灵。包括行政行为的低效率、权力寻租、政府干预结果的不经济性等。

(二)市场主导模式

市场主导,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建立在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市场在会展产业资源配置中居于战略主导地位。

1.市场主导模式的内涵、特征

市场主导模式强调市场机制和自由竞争的作用,反对政府干预会展经济。它基于自由贸易主义思想,西方国家政府甚至宣称(至少在理论上认为):任何限制自由贸易的实践和政策都是非法的。市场主导模式主张不干预主义或最低限度的国家干预,主要依赖市场的力量来配置会展资源,依赖私人部门起主导作用。因此,市场主导模式具有显著的自由主义特征。

2.市场主导模式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市场主导模式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适用于自由市场经济。市场主导模式对于会展业的发展,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自由放任不利于健康有序的会展业市场秩序的建立。

对于后发展的广西来说,社会力量也无法满足南博会、其他会展业发展对资金投入的巨大需求,政府对于会展资源的配置仍然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应通过政府对公共物品的直接投入等以弥补社会投入之不足,并拉动社会的投入,从而促进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是取政府主导模式和市场主导模式两者之长,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会展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的一种混合型模式。它是在WTO框架推动下的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必然选择。

首先,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制度条件下,会展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种经济形态,必须采取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场运作模式。这是广西举办南协会、发展会展业所必须面对的一种制度约束和前提条件。外省成功的会展业发展经验表明,会展作为一项经济活动,必须讲效益、讲卖点、讲投入产出,政府可以政策引导和其他方面的扶持,但绝不能包办,要把承办权和经营权交给企业和市场,走向市场是会展和会展经济的唯一出路。

其次,加快发展会展业,必须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浪潮之中。随着WTO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日益深远,市场的力量越来超越地区、国度的疆界,在更大的范围内发生作用,致使地区市场、国家市场日益被区域市场甚至全球市场所取代。在此背景下,广西举办南博会、发展会展业,必须把它们放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拥有17亿消费者的大市场中来作出战略决策,还必须立足全球会展市场来高瞻远瞩。唯此,才能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

第三,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积极介入来弥补。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亦非完美无缺,任何一个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离不开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介入与干预。在发展各种会展产业过程中,对于市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公共物品供给、经济外部性、收入分配不公调节等,必然要由政府来承担;对于与社会政策目标相违背的市场行为,政府必须加以干预和引导;对于会展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政府必须通过制定中长期战略和政策而有所为。

第四,会展产业市场主体的发展和壮大,需要强有力的政府力量作后盾。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推向纵深,区域市场竞争、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并且不断演化,向集团化竞争、国家化竞争发展,竞争的单位、规则的制定和约束的对象不再是单个企业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单个企业在竞争中已无足轻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在区域市场、国际市场这个大舞台中,由“无为”、“弱为”转向“有为”、“强为”,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这个“手”的作用显得空前的迫切和重要。尤其是在广西会展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尚小、经验不足的弱势下,更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

因此,举办南博会、发展会展业,客观上要求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努力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机融合,更好地发挥政府正功能和市场正功能的互补作用。在我国,采取这一模式并取得成功的,已有典范,如昆明世博会和广东省举办的九运会等。

三、加快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会展业的对策思路

加快发展会展产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举办国-东盟博览会为“引擎”,围绕创建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的战略目标,推进会展产业特色化、会展产业集群化、会展旅游化、产业扩张化、会展品牌化、产业投融资市场化、发展持续化、政府引导化。

(一)培育、壮大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龙头地位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国家级综合性博览会,在广西会展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广西会展业的“龙头”,具有示范、辐射、带动等产业功能。要理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体制关系,优化发展环境,举全(自治)区之力,做大做强中国—东盟博览会。

(二)以发展特色会展产业作为突破口

广西会展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小,市场容量小,市场占有率低。与此同时,广西会展业还面向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挑战。处于弱势地位的广西会展业寻求发展与壮大,必须以特色展会产品来“开路”、抢占市场。

着眼于广西区位竞争优势、会展资源优势和市场发展前景,广西应当重点培育以下4类会展产业:

1.大力发展边境及自由贸易型展览业

重点展会包括中国—东盟博览会、东兴中越边境商品交易会、凭祥中越商品交易会等。

2.大力发展全国及国际性会议业

把桂林、南宁、北海3个城市作为发展全国及国际性会议业的主要城市,争取把桂林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区域性国际会议中心。

3.大力发展旅游型节庆业

从促进广西各地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出发,挖掘全自治区各地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资源和节庆资源,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同时,建议在桂林市筹划自治区级的“广西旅游商品交易会”;并且联合泛珠三角(“9+2”)创建“泛珠三角旅游商品交易会”,共同构建区域性的旅游会展市场共同体。

4.大力发展产业服务型展览业

立足于服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当地经济发展互补、互动、“双赢”,依托广西特色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开发、培育省级的糖业展、医药展、机械工业展、有色金属工业展、林业及香料展等特色产业展会,同时做大做强目前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广西投资贸易洽谈会、广西科技活动周等知名展会。

(三)以南宁为中心,创建“点-轴型”会展产业带

南宁是广西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现有的会展产业基础以及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的举办,奠定了南宁在广西会展产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以南宁为龙头,依托桂(林)―柳(州)―南(宁)―北(部湾)交通经济带,布局广西会展产业带。这符合“点-轴型”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与广西会展产业区域分布的现状相适应,可以发展成为一条会展产业聚群式发展的会展产业带,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集聚和扩散的效应及作用,促进区域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广西应当根据“点-轴型”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以区域分工与合作为基础,制定区域会展产业规划,科学地布局各地会展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统筹协调、竞争合作型的地方会展产业空间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1.南宁重点发展自由贸易型展览业和产业服务型展览业,打造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展览中心

重点开发建设的展会有: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广西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及全自治区性的糖业展、医药展等。建议把南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广西会展产业发展的龙头城市来培育,大力提升南宁会展产业的集聚与扩散的功能,发挥其在广西会展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作用。

2.桂林重点发展全国及国际性会议业和旅游型会展业,构建中国区域性国际会议中心

桂林市立足世界旅游名城优势,大力开发全国性、国际性会议业以及会展旅游业。桂林国际会展中心应走市场化运作之路,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市场经营,降低展位价格,做好会展服务,使之发展成为桂林市会展业的龙头企业,带动桂林市会展经济的发展。

3.北部湾地区重点发展边贸型、外向型会展业

北部湾地区的防城港市、北海市和钦州市等地,充分利用沿海、沿边优势,做大做强已有一定基础的边境贸易型会展业。同时,还应根据广西大型临海工业的布局,利用北海出口加工区的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出口加工贸易型会展业。

广西其他地区在“点-轴型”会展产业带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下,依托当地特色产业,一些中小型展会将会崛起,使广西会展业在沿着北-中-南部纵向发展的同时,在东、西两个方向也得到横向的扩张,进而形成在空间上全面发展的格局。

(四)推进会展产业集群化,加快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是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形态,可以为集群内的企业、经济单位以及整个产业创造竞争优势;可以形成科学合理的基于产业分工与协作的地域经济共同体,为企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产业环境;还可以基于产业集群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创新效应和网络效应,创造一种强势的产业集聚力,不断吸纳、催生、发展新的企业家以及新的企业,使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培育、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会展业,实施产业集群化战略,必将加速会展产业的规模扩张。

1.选准会展业主导行业,是创建会展产业集群的第一步

会展主导产业是会展产业集群的产业“灵魂”和中坚力量,会展产业集群化主要是围绕会展主导产业的培育、壮大和可持续发展而展开。基于广西区情和国内、国际会展业竞争格局,广西适应把自由贸易型展览业、产业服务型展览业以及会展旅游业作为区域性会展主导产业来培育。个别地区,如桂林市,则可以把区域性国际会议业作为当地的会展主导产业加以扶持。

2.大力培育会展企业,扶持发展会展龙头企业

培育会展企业是会展产业集群建设的着力点,必须抓好以下各项工作:(1)规划、建设、布局全自治区各地会展产业基础设施,尤其是会展场馆,为会展产业集群化创造有形市场条件;(2)深化改革,把会展作为一项产业从行政事业机构中独立出来,推进市场化运作,组建中国—东盟博览会有限责任公司或集团公司;(3)把中国—东盟博览会集团公司、南宁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桂林国际会展中心等作为广西会展龙头企业加以扶持;(4)广大会展企业也要加强企业自身的经营与管理,练好“内功”。

3.积极发展会展物流产业簇群

会展物流业是会展业的支援性产业,在会展产业集群培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必须根据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会展业快速发展对物流产业的巨大需求,做好会展物流各项工作。(1)建立自由贸易型物流管理体制;(2)构建协调、快捷、低耗、高效的区域物流服务体系;(3)制订出台会展物流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发展机制,避免“物流泡沫”;(4)加强现代科技在物流业的推广应用以及物流人才的开发利用。

4.培育会展科研、教育产业族群

加快发展会展科研和教育事业是当前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一项紧迫任务。中近期工作重点有:(1)成立会展研究机构,加强会展实用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建议成立中国—东盟博览会研究咨询中心、广西大学/广西社科院会展经济研究中心、广西会展学会等。(2)规划广西会展人才队伍,多渠道培育专业技术人才。建议制订高、中、初级会展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广西会展及外语人才培训基地,加大会展师资力量的开发;加快成立会展行业协会,发挥协会在会展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5.筹划、建设会展企业聚集发展的载体平台

南宁、桂林等大中城市要做好会展企业园区发展规划,引导会展企业及关联支持产业在当地城市的某一空间区域相对集中地集聚起来,形成产业聚集规模与效应。

(五)会展与旅游“联姻”,拉动会展业加快发展

会展和旅游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存在一种共生互促、相辅相成的产业联系。会展与旅游“联姻”,发展会展旅游业,是近年来世界会展业发展的一股强劲势头,也日渐成为国内会展业和旅游业发达地区的一个新亮点。广西要以发展的眼光,在会展业起步伊始,便加强会展旅游功能的开发及其利用。

1.提高会展旅游意识,加强对会旅游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会展不仅是展销商品,促进交流、交换的一种社会活动,同时也是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应当明确并承担起会展旅游的管理职能,加强对会展旅游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理顺会展与旅游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为创建会展与旅游共生体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2.做好会展旅游规划,创建精品会展旅游资源

会展旅游化,建立在良好的旅游功能基础上。开发会展基础设施项目时,应当统筹规划、布局相应的旅游功能和旅游设施,融入旅游元素,使其在实现会展功能的同时,还能够成为精品旅游资源。同时,配合一些大型会展活动,如中国—东盟博览会等,专门开辟一些与之配套的景观景点项目,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开发独具魅力、多层次的特色旅游线路、商务旅游线路,广泛吸引国内外会展游客。

3.精心策划、组织会展旅游活动

发展会展旅游,要依托会展与旅游的结合,精心策划组织各项会展旅游活动,走出一条会展与旅游互动发展的路子。首先,选择好会展旅游的主题;其次,从互补上、特色上、内容上做好会展旅游组织工作;第三,优化会展旅游服务,提升会展旅游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专业化水平,提高会展旅游服务满意度。

4.鼓励会展业与旅游业相互渗透、融合

会展旅游涉及会展和旅游两个部门,它们各有所长,两者合流、渗透是会展旅游业发展的理想模式。应制订出台产业融合政策,鼓励旅游企业特别是大型旅游企业进入会展业,并与国际旅游会展业展开有效合作。

(六)全面营销中国—东盟博览会,扩张广西会展业国内外市场

市场营销与推广是产业成长与扩张的重要实现途径。全面营销推广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会展业,有利于培育广西会展市场,扩大广西展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利于开拓国内国外会展市场,增进与会展客户、消费者的沟通,赢得目标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1.培育和发展会展营销主体,建立健全区域会展营销体系

针对广西当前会展市场主体少,发育不健全的现状,建议广西各地积极培育一批会展经济主体,包括专业会议组织者、展览公司、目的地管理公司、会展中介机构、会展行业协议。加强会展营销培训与教育工作,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会展营销人才队伍。中国—东盟博览会应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培育多元化的展会营销主体:一是成立中国—东盟博览会专业营销公司;二是发展委托-代理营销关系,把博览会的一部分营销业务委托给专业会展公司、中介组织去经营;三是发展合作营销伙伴,选择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潜在参展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营销关系。

2.创新会展营销模式,积极推进区域会展营销网络化、互动化、一体化

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会展市场营销一般采取以下方式:(1)通过政府邀请参展参会客商;(2)请媒体做广告宣传;(3)寻求企业对展会提供赞助;(4)说服政府给予财政和公共支持。也就是主要运用常规的人员推广、公关活动、人员推广、广告宣传等市场营销手段。由于当今会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开发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会展业的国内外市场,必须创新会展营销手段,建立新型的营销渠道。要突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互动营销的开发以及会展营销一体化的运作。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网上虚拟展览会的出现,使现实实物展览会受到了严峻挑战,必须加强南博网等会展营销网络的开发与建设,把网络营销、互动营销作为会展营销的重要发展方向来培育。

3.战略营销中国—东盟博览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会展产业化、市场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中国—东盟博览会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自由贸易体制相适应的一种战略选择。建议中国—东盟博览会建立与自由贸易体制相适应的市场化营销机制,向4个主要方向发展:(1)由以政府营销为主转向政府营销与市场营销并举,并过渡到以市场营销为主;(2)由当前政府“独家营销”向多元化的“合作营销”发展;(3)由当前短期的战术营销向立足长远的战略营销发展;(4)由传统营销向互动营销、在线营销发展。

4.做好政府层面的会展产业营销工作

政府在会展产业营销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会展产业发展初期,其市场发育尚未健全之时。建议广西各级政府加大对会展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一批会展有形市场——各类会展场馆,为会展营销“造市”,改善会展市场营销硬环境;制订地方性会展消费政策,包括会展税费优惠政策、会展销售融资政策、会展门票销售政策等,刺激会展消费和需求;加强政府对会展营销的舆论导向,强化政府各种媒体对展会市场开发与销售的宣传作用。

(七)实施会展品牌战略与管理,提升会展产业竞争力

品牌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可以创造长期性市场差异优势。其本质是产品、展会或企业具有独特和良好的品质。开发具有区域特色和良好品质的展会,培育品牌展馆和品牌会展企业,创建品牌会展城市,是今后一个时期广西加快发展会展产业的重要任务和长效举措。

1.立足区域竞争优势,推出广西特色会展品牌

在中近期,首先立足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桥头堡地位,大打边贸会展品牌和自由贸易自由贸易展品牌,做大做强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东兴市、凭祥市等地举办的边境贸易交易会。其次,发掘桂林山水甲天下以及北海海滨旅游城市等地的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会展旅游品牌,把桂林市发展为区域性国际会议中心。第三,基于广西特色产业,开发产业服务型会展品牌,包括糖业展、有色金属工业展、林业和香料展等。

2.注重科技进步,提升会展品牌的科技含量

随着当代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会展规模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品位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在品牌塑造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打造区域性、国际会展品牌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大力推进会展产业的科技进步,以保障会展品牌的品位和水准。(1)兴建一些重要的区域性会展设施,包括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要重视技术装备,尽可能使场馆硬件、会展管理高科技化。(2)举办全国性、国际性展览会,要力争高规格、高起点,积极组织高科技产品参展。尤其是中国—东盟博览会,要争取办成展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1国最新最高科技成果的重要窗口。(3)重大展会要突出知识经济、新经济主题,组织开展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报告会,展示行业科技最新发展动态。

3.加强诚信建设,铸造信用会展品牌

诚信是企业的生命源泉,其本身就是品牌。它可以提升会展品牌知名度,可以提升会展品牌的价值,还是维护会展品牌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从4个方面抓好会展行业诚信文化的建设:(1)会展组织者的诚信;(2)参展商的诚信;(3)会展服务者的诚信;(4)消费者的诚信。其中,会展组织者诚信是关键。

4.重视会展品牌的保护和经营

会展品牌的培育和发展,要借助法律手段来保护。只有通过注册商标,拥有展会专有权、独占权,会展企业才能自主地、排他性地经营有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会展产品,抵御不正当的市场竞争,消除商业假冒,控制同类市场,实施品牌经营,达到扩张市场与实现更大商业利润的目的。会展企业或有关部门开发了新的展会,举办了成功的会展活动之后,从持续经营与发展的需要出发,必须及时注册商标,保护其专有权。同时政府部门也应采取必要的行政、司法手段,打击各种假冒、侵权行为,使广西一些特色展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得到更大发展。

5.塑造中国—东盟博览会品牌的几点具体建议

中国—东盟博览会要突出自由贸易特色,在自由贸易主题下,对品牌形象进行战术定位与包装;发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民族资源优势,充分展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民族文化风采,打造东南亚文化交流平台、中国—东盟服饰时尚展示平台以及壮、傣族特色文化平台。

(八)培育多元会展投资主体,市场化筹措产业发展资金

在会展产业起步和加快发展时期,会展产业对资金投入的需求是巨大的,持续地、规模地增加投资,是广西会展业加快发展的“火车头”。在会展产业规模小、经济基础薄弱、会展业缺乏原始积累的情况下,会展产业投融资要走市场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子。

1.加强政府投资,发挥示范、引导功能

重点是加大各级政府对会展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2.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会展业

制定会展业投融资优惠政策和措施,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投资开发会展项目,兴办会展企业。

3.吸引国内国外公司投资

立足于对外开放和横向联合,扩大与国内外会展业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内知名会展企业、国际大公司、大型会展集团公司到广西兴办会展场馆,举办大型会展,高起点吸纳国际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广西会展业的资本扩张。

4.开发展会市场资源,市场化筹措发展资金

会展企业、会展组织者要加强展会市场开发,强化展会各种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经营、出售、转让,通过强化商业赞助商的市场开发、展会供应商的市场开发、特许经营的市场开发、相关项目的市场开发等诸多方式,多元筹集发展资金,强化会展产业融资能力,拓宽创收渠道,增加会展收入,实现会展产业利润最大化。

(九)规避会展产业风险,促进产业发展持续化

会展产业潜伏着一些风险,包括会展法律风险、会展安全风险、会展财务风险、会展政治风险、会展信用风险、会展政策风险、会展生态风险、会展可持续风险等。它们可能给会展产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切实做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会展业的风险规避工作,是促进会展产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树立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

对于各种各样的风险,首先应在思想认识上予以重视,在会展活动开展之前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在危机发生前直面危机,并找出应对方法。尤其是对于像中国—东盟博览会这样的大型国际性展会,更应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2.建立健全高层对话机制,防范政策风险

一些跨地区、跨部门、跨国界的大型展会,实际上是多方共同合作的一个平台。此时政策的有效性、协调性与贯彻实施对于展会的成功举办就至关重要。中国—东盟博览会一年一度在广西举行,必须制定出台一些前瞻性强的中长期政策;加强11国政府之间的有效沟通,建立积极协商的高层对话机制;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提高政策透明性;还必须加强对政策执行、落实的检查与监督,及时修正偏差。

3.坚持增收节支原则,化解展会财务风险

各种会展项目建设以及展会活动的举办,必须坚持节约原则,严格控制场馆建设及贵宾接待等支出。要扩大筹资渠道,大力开辟赞助与捐赠、标志特许使用权、特许经营权等各类特别收入来源。对于中国—东盟国际商贸城等会展项目的开发,积极探索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模式,吸引国内外机构投资者参与投资经营。同时,积极组织场馆出租、门票发售工作。

4.加强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做好各项应急防范工作

南宁、桂林等大中城市,要逐步建立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准的城市运行安全救助体系。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应当成立应急处置专家小组,制定各种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方案,提高应急防范能力。重大展会还要开发商业保险,分散非常事件带来的经济风险。

5.树立绿色展会理念,预防生态危机

展会活动也存在生态危机,举办各种展会必须把绿色理念、生态理念融入其中。要推进会展场馆园林化、生态化建设,推广应用节能、节水、清洁技术,倡导绿色消费和生态旅游,保护人类环境和自然。

6.把发展会展业与推进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发”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会展业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国际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会展技术、专业人才和管理方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不断提高广西会展业对外开放水平。

(十)创新政府职能,为会展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会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直接推动和作用。但政府“越位”、“错位”、“虚位”的现象,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角色,是不利于会展业健康发展的。加快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会展业,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在适当时机由“主导”、“主办”展会转变为引导、服务,强化“桥梁”、“公共物品供给”、“市场失灵弥补”等职能和作用。

1.创新政府职能

政府在发展会展产业中的角色应当是“裁判员”“服务员”,主要履行“桥梁”、公共物品供给、市场失效弥补、政策引导等职能。特别是在举办、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过程中,“做沟通中国和东盟十国的桥梁”应当是政府最基本的职责和任务。

2.建立健全中国—东盟博览会三级管理体制

从今后一个时期来说,中国—东盟博览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体制创新:(1)健全博览会11国政府之间的协商决策机制;(2)创建中国—东盟博览会集团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3)成立区域性市场开发机构,如博览会北京办事处、博览会泰国办事处等。

3.成立会展行业协会,规范广西会展行业管理

建议在自治区旅游局下设立会展业管理机构;成立广西会议展览业协会;制订广西会展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地方性会展行业服务标准;做好会展行业管理转型以及调查“摸底”、行业统计等工作。

4.制定、完善会展产业政策

重点有以下几方面:(1)会展市场化政策;(2)会展市场准入政策;(3)会展企业扶持政策;(4)会展国际合作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