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社区资源为依托,以体验型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为基本方式进行的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社会参与等主题性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之一,在实践中较好地发挥了其功能和作用,学生在走出教室,服务社区的活动中,得到锤炼和发展。所以说,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

第四节 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文化信息资料和物质基础条件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社区资源为依托,以体验型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为基本方式进行的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社会参与等主题性活动。其活动的内容来源于社区课程资源,来源于学生、教师、学校对社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直接影响着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深入开展。

一、对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理解与认识

(一)为什么要开发与利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1.开发利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没有切合实际的课程资源支持,课程改革的目标很难变成现实。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青睐,《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规定中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更加明确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规定为小学到高中的必修课程,在全国首批实验区内实施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之一,在实践中较好地发挥了其功能和作用,学生在走出教室,服务社区的活动中,得到锤炼和发展。但考察活动的实施情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面临着重重困难,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和问题:如有的学校课程计划中就没有设置;有的学校课程计划表中列入,但实际情况是被别的课程替代;有的学校正常开设,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课程开发的理论引导和长远的、系列化的设计,导致课程开发效能低下、活动形式单一等。追根溯源,这些实际问题出在根上,那就是认识问题。一是对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理论及其功能价值学习不够,二是对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与利用认识不够,困惑于无教材、困难大而打不开思路,影响了课程的实施。

2.开发利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是课程管理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要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作为学校开发管理的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开发多样有效的课程,较好地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计划。

3.开发利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内在需要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以社区活动为载体,在服务社区的主题活动中磨炼学生的意志,发展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精神境界。这一终极目标,决定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社会性、开放性和体验性等特点,决定了活动的开展必需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区的实际资源,立足于学生回归生活,主动参与,亲历实践,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回归教育的本质,超越学科本位主义,真正落实“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因此,要组织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就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思想局限,立足实际,合理建构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积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有效的社区课程资源。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类型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围绕学生发展,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范围着眼,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社区各种课程资源,为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实施做好保证。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资源是指学校各种设施、环境、文化、师资、学生等人力、物力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等物质性资源,教师、学生及其师生关系、班级组织、校风班风、校容校貌等人文性资源,还有参观活动、文体活动、典礼仪式等活动性资源,都属于校内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对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资源包括社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地理环境、产业结构、经济状况、机构设置、人口素质结构等等,加强开发和利用这些校外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融入社会,亲历实践,更好地开展主题性活动。

按照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大致可分为物质型资源和人力型资源。这里物质型资源,指的是校内资源中的设备、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教室、校内风景、教育基地等)和家庭、社区设施、自然资源(如文物古迹、电视网络、文化设施场馆等);人力型资源指的是校内教职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人格、学生的学风、班风、校风等,还有校外的家长、社会人员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

按照资源的物理特性和呈现形态,大致可分为文本型课程资源和实物型课程资源。文本型课程资源是指利用文字、纸张、印刷术记录的人类思想、智慧和文化的资源,如教材、课外书籍、资料、杂志报刊、软件等。实务型课程资源包括动植物、矿石、山川河流等自然物质,建筑、机械、服饰、教学用具等人为物质,交往与活动过程中的资源即活动资源和利用网络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高质量、改变传统信息获取模式的信息化资源。

根据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大致可分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形态的课程资源(如水资源、沙尘暴、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人与自然一类的问题)、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形态课程资源(如地方文化氛围、社区经济文化生活、工农业生产场所、社会管理机构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风俗、习惯、文化教育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研讨调查等)。

根据不同标准,划分出了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其目的是帮助澄清课程资源的基本概念框架,加深人们对于课程资源的理解,便于在开发利用资源时,能够有的放矢地选择和应用。

(三)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特点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社会性、服务性、体验型、生成性、开放性等特点,那么其课程资源也具有相应的特性。

1.广泛性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来源于学校和社区的方方面面,可以来自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可以取材于现实生活,也可以挖掘于历史历程,还可以畅想未来发展。所以说,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广泛性。

2.动态性和生成性

由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开展活动的方式也要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而调整,活动的结果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而不断深化,致使活动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新的主题、新的目标,这就意味着活动在原来课程资源的选择、利用过程中又要重新开发,生成新的课程资源,促使主题活动的深发展。

3.开放性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现象,也可以是历史问题、社会问题、道德问题,因此活动资源选择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学生生活的家庭背景、周围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活动资源的选择随着活动的社区背景、活动场所、活动主题的不同而不同。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深入开展和实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挖掘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并能较好地加以利用。

(一)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1.地域性原则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场所必须从课堂走向社区、走向社会,活动内容的载体必须由教科书转向学生的社会生活和社区活动的实际。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从当地社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为基本的条件和要求,以当地社区的物质基础和客观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挖掘社区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等课程资源,深入开展了解社会、服务社区的实践活动。

2.针对性原则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地方差异性,社会因素方面的课程资源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的开展,要根据地方、学校、学生等方面的差异而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地选择、开发、利用相应的课程资源,开展多样化的服务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特征,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要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在活动中感悟,获取体验。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要以学生亲身实践作为基本要求,坚持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综合性原则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要坚持全方位地开发各种类型的课程资源,并综合运用这些课程资源、充分实现课程资源的综合作用和价值,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另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要注意低投入高产出的原则,尽可能地实现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等最低付出,换取实践活动、学生发展的最大效益。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与途径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要引导学生向校外、向社区延伸,充分优化校内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各单位各学校要研究分析教师、学生的状况,研究分析地方、社区的背景和条件,研究分析地方自然条件、经济状况、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以保证开发的课程资源体现地方特色。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11)

1.科学合理地分析主题活动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开发课程资源,首先要明确主题活动的目标是什么,确保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因此,要对主题活动作充分的评估,确定主题活动需要哪些课程资源。

2.做好课程资源的收集

(1)调查收集地方社区的社会资源。对地方和社区的社会因素及其历史与现状,如工农业生产、公路交通、社区经济文化生活、政府与社区机构等进行调查,综合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确立课程资源的开发重点,挖掘地方社区的特色资源。

(2)调查收集地方社区的自然资源。对地方和社区的自然因素及其状况,如水土森林、河流、山峦、湖泊、气候以及综合环境进行调查,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发现问题,确定主题,开发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3)观察收集家庭资源。对家庭的每一个成员的特长、习惯、爱好等进行观察、咨询、记录,建立家庭成员档案,争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样,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请家长进校指导,也可以去家里拜访,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和优势。

3.对开发的课程资源进行科学整理

在主题活动的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学生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社区文化传统等熏陶,会自觉地将所学知识与直接感悟和实际经验结合起来,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逐渐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得以培养。因此,对饱含学生心血、自主生成的课程资源,要作为一笔财富保留起来,激励学生成长,也为后续活动作资料积累。

(三)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应处理的关系

1.正确处理好文本性资源与非文本性资源之间的关系

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中,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纯粹的文本性课程资源无法体现主题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和体验性,根本不能落实实践活动的终极目标;而非文本性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又离不开文本性资源的认知与积淀,它是主题活动深入到社区的重要内容,二者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因此,要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合理地将文本与非文本资源结合起来,坚决摒弃教材是唯一课程资源的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可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主题活动。

2.正确处理好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关系

校内资源具有经常性、便捷性、集中性的特点,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资源;校外资源有分散性的特点,没有校内资源的有效利用,校外资源就很难发挥它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等人的作用以及学校物质资源的作用,提高学校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在此基础上,结合社区实际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社区实践活动。

3.正确处理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关系

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各单位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以保证活动的深入开展,但存在着开发过分、利用不够、资源闲置、造成浪费的现象,或开发不够、无法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这些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处理好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系。开发是前提,利用是目的。要根据主题活动的计划要求和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适时开发课程资源,为主题活动的开展做好条件保障,从而促进课程资源的持续性开发和主题活动的纵深发展。

4.正确处理好与社区机构和社区部门的关系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社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每学期每学年在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时,要充分考虑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需要与社区的哪些部门配合,什么时间、什么形式、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等,力争取得社区部门或机构的通力配合,保证活动健康深入地开展。

总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开发多少,利用多少。只有科学、合理的开发课程资源,才能保证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