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之我见

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之我见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是指把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和管理水平广泛地运用到高校后勤管理上来,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使后勤管理和服务做到科学有序、优质高效,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在高校后勤管理领域内也出现了后勤托管这一新生事物。管理现代化的内容包括合理地组织生产力和正确调整生产关系两方面。各项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有具体标准,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不断发展和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

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之我见

倪智明 朱国清

(浙江工业大学容大集团 浙江 杭州 310014)

摘 要 综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际情况,要真正实现后勤社会化,首先要实现后勤企业化,随之而来的是怎样实现后勤企业现代化这一新的课题。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是指把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和管理水平广泛地运用到高校后勤管理上来,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使后勤管理和服务做到科学有序、优质高效,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包括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人员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

关键词 管理 现代化 改革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高校都掀起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浪潮,跨校际的区域性高校后勤集团公司也相继出现,同时也出现了由社会公司、高校共同参股的后勤股份公司,如浙江容大教育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这些公司的出现已经不同于原来只是高校内部一个行政单位的后勤服务公司,它已经从事业型转变为企业型,由高校内部服务转变为社会服务,由服务于某所高校转变为服务于多所高校,即由内部型转变为外部型,由单一性转变为多元性。另外,在高校后勤管理领域内也出现了后勤托管这一新生事物。

综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际情况,要真正实现后勤社会化,笔者认为必须首先要实现后勤企业化,随之而来的是怎样实现后勤企业的现代化这一新的课题。2000年初,国家教育部等6部委联合下文,要求用三年的时间普遍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勤社会化过程中的现代化问题越来越显得重要。广大后勤员工要围绕“什么是后勤管理现代化?怎样实现后勤管理现代化”的主题,深入开展讨论,提高认识,按照企业现代化的标准来开展各项后勤管理和服务,努力早日实现后勤管理现代化。

一、后勤管理现代化的涵义和特征

考证《当代中国词库》等有关书籍,所谓现代化是指表现现代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所谓管理现代化是指应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能力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管理水平达到当代国际上先进的过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包括合理地组织生产力和正确调整生产关系两方面。按照管理现代化的概念,笔者认为,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应该是指把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和管理水平广泛地运用到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上来,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使后勤管理和服务做到科学有序、优质高效,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基本特征是:①制度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内容、要求和制度具体、规范。②工作程序化。各项管理工作的流程、方式有条不紊,管理效益和质量高。③服务标准化。各项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有具体标准,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

二、后勤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后勤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要实现后勤管理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发展水平要受到高校后勤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同时,高校后勤管理系统是高等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目标应服从于并适应高校的管理总目标,因此,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发展又必须与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相适应,与日益增长的广大师生生活需求相适应。

高校后勤现代化管理与传统的后勤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虽然从传统管理深化发展而来,但体现了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式和手段。笔者认为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管理思想现代化

管理思想是指人们对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认识的总和,它是由一系列观念或观点构成的知识体系,管理思想现代化是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灵魂,从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来看,应着重树立和强化以下5个观念:

1.市场观念。随着跨校际的区域性高校后勤集团公司的建立,高校后勤服务的市场越来越广阔,随之而来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方面要牢牢占领原有的服务市场,不被其他公司占有,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竞争去占有校外的市场。同时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后勤管理和服务者要自觉地树立市场的意识、竞争的意识,即要树立市场观念,主动掌握市场经济的特点,充分利用市场信息资源,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后勤管理服务新路子,建立充满活力的自我发展机制,在市场的竞争中,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扩大社会服务范围。

2.动态观念。管理的动态观念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对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动态变化的认识。在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后勤管理者也要树立动态观念,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认识每一个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管理的对象、目标以及内外部因素都在发展变化;其次要注重信息的作用,对随时变化的情况,要及时掌握信息,随时进行管理中的调节;第三,要注意在分析和处理管理中的各个环节时留有余地,保持弹性,制定出多种预案,适应各种随时可能发生的变化。

3.“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观念。每一个企业中,人的可塑性最大,特别是具有教育属性的高校后勤服务企业,服务的主体是人,服务的客体也是人。在主体建设中,要注重人才资源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是否人尽其才,发挥最佳群体功能和最优服务效应;在客体服务中,要注重服务和管理过程的育人功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牢记优质服务是后勤工作的生命线,优质服务是服务育人的前提和基础,服务育人是后勤工作的指导思想。只有坚持服务育人的指导思想,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优质的服务,只有优质服务,才能服务育人。因此,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观念。

4.效益和效率观念。高校后勤服务企业是为高校办学服务的,具有特殊属性,有些工作的直接经济效益几乎没有甚至是负的,但它为育人、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所创造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在工作中首先要把社会效益(育人)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其次,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在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时就当树立成本核算观念,作为服务企业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尽量做到投入少、产出多、服务优,加强成本核算,讲求经济效益,克服盲目追求速度、规模,忽视效率、效益的思想,同时也要加强内部管理,控制间接成本,使管理出效益。另外,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对外的经济活动也逐渐频繁,财务管理也不同于以往的单一和直接,追求资金的高效用也日显突出,同时资金的风险性也大大增加。因此,高校后勤服务企业要管好、用好资金,善于和敢于使用银行贷款,提高资金的使用率,追求资金的高效用,发挥有限资金的无限(最大)效用。

5.法制观念。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不断发展和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高校后勤管理的许多工作都将纳入法制轨道,因此作为高校后勤的管理者,必须具有清醒的法制观念。首先,后勤的管理部门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其次,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再次,要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建立健全各种承包责任制,规范各种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

此外还应树立创新服务、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等观念。

(二)管理人员现代化

管理人员现代化是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基本保证。后勤企业必须注意智力开发,花大力气培训人才,包括培训管理人员。没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现代化管理理论和方法也难以掌握,后勤现代化管理也就无法实现。现代化的管理人员必须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立场和信念,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同时还应具备以下现代素质:①变革意识。如前所述,高校后勤管理者要有动态观念,也就是说,现代化的管理者不仅要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工作经验、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而且要接受社会的变化和改革。现代化的管理者必须是具有变革意识的人,不仅自己要以非传统的行为方式去生活、工作和创造,而且也不反对别人以非传统的方式去改革。②开拓精神。现代化管理人员既要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干前人没干过的事,又善于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大胆尝试,综合运用,开拓创新,管理和服务创新,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方式。③科学知识。现代化的管理人员应懂得尊重事实和验证结果,注重科学实验,热心探索未知的领域和学习新的知识。首先要学习世界观和方法论,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等;其次要学习管理的专业知识,如领导科学、决策科学等;再次要学习专业化的学科基础知识,如维修管理人员需学习建筑学、给排水科学等。高校是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技术的汇集点,现代化的管理者要为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掌握了相应的新知识才能掌握管理和服务的主动权。④实干精神。高校后勤管理是一项任务重、难度大、工作条件差的工作,需要有一支务实、敬业、爱岗的管理队伍,工作要向上攀登,作风要向下深入。同时,作为现代化的管理者要特别讲究工作的高效率,看准了的要雷厉风行地去做,反对办事拖拉和敷衍,注重严格的管理程序。⑤应变能力。现代化的管理人员要熟悉并掌握自己的工作规律和过程,在高校后勤社会化、市场化的背景下,更需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作出科学预测,当客观事物发生变化和出现突发事件时,能做到反应敏捷、判断准确、决策果断。⑥公关艺术。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不断深入,后勤管理组织与外界发生的关系已不再局限于高校内部的联系,而是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综合性关系,后勤与学校、后勤与政府、后勤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作为现代化的管理人员其公共关系的职能将不断加强,并要日益重视公共关系的艺术,以此塑造后勤企业的良好形象,为开拓服务市场奠定基础。

(三)管理组织现代化

管理组织现代化是后勤管理现代化的基础,管理组织现代化也可说是管理组织合理化。后勤企业要根据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原理,按照效率、效益的原则;统一指挥和专业分工相结合的原则;有效管理幅度的原则;以责设岗、以岗定编的原则;纵向管理和横向协调配合的原则,建立高效率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衡量后勤现代化管理机构的标准主要有两条:①是否有利于提高后勤管理的效率;②是否有利于实现后勤管理目标。现代化的后勤企业在管理机构的设置方面,具有以下特征:①专业分工明确。后勤机构中的管理职能部门与经营服务实体进行分离,在管理部门和经营服务实体中,又分为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专业,提高整个后勤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尤其是经营服务实体中的专业化劳动分工,以自己的技术和设备的优势,在社会第三产业中占领一定的市场,逐步实现后勤社会化。②机构精简灵活。现代化的后勤企业管理机构不仅精简,职责分明,而且还灵活,能随内外部因素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变革,该设的机构能及时地设,该撤的则能坚决地撤。③整体协调。现代化的后勤企业将各机构的职责基本划分清楚,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各机构在统一指挥下彼此协调,绝不会出现机构之间有不利于整体利益的现象。④优质高效。任何一个企业机构设置目的是否明确,任务是否具体,人员是否精干将直接影响到这个企业是否优质高效。任何机构是否有必要存在,主要看它所产生的效果如何,如无成效,则可以考虑合并、调整直至撤销。现代化的后勤企业机构设置目的明确,任务具体,人员精干,所产生的效果当然是优质高效。

(四)管理方法现代化

管理方法现代化是后勤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管理方法现代化也就是说管理方法要科学化,它要求后勤企业要有一套适合现代化管理和服务要求的科学管理方法,使各项工作做到标准化、系统化、准确化、文明化和最优化。要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企业目标,并对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关内外部因素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它包括:经济责任制、全员劳动合同制、全面计划管理(包括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经济核算、统筹法(即网络计划技术)、优选法、市场预测、系统工程、滚动计划(计划的衔接、稳定与均衡)、决策技术、全员设备管理、量本利分析和推行应用微型电子计算机技术(辅助企业管理)等等。在应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中,要按照各项管理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条件,有选择地配套使用,使它们的应用不断地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五)管理手段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是后勤管理现代化的技术保障,它是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使办公和机械系统化、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后勤管理的效率。某种程度来说,管理手段现代化就是要求实现管理手段电子化,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目前管理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包括:①信息传递手段的现代化,如无线电传真、电传打字机等。②信息处理手段的现代化,主要是电子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高校后勤管理手段电子化主要运用在以下几方面:①文字处理。处理各种办公文件,提高文件编制的效率。②数据处理。通过电子计算机对后勤管理及经营活动中的各种数据、报表进行处理、加工、核算和管理等。③语言处理。利用电子计算机的语言处理系统对声音进行识别、合成和存储,完成文件的输入、保密与鉴别。④图像处理。利用计算机储存的大量数据完成图形、图表和数字的转换;或是利用光学字符装置直接“阅读”、处理文字。⑤系统设计。设计和开发各种系统软件,如办公系统、财务系统、物流系统、资源管理系统、水电管理系统、学生公寓管理系统、医院管理系统等。⑥信息检索。利用电子计算机对大量的信息资料进行登记、存储、分类、检索、查询、阅读、制表、保密等。⑦网络通信。在建立后勤内部网络的基础上,还可制作后勤网页,与其他网络相连,甚至与其他国内外高校后勤企业网相连,可以在网上交流、网上取经,资源共享,提高后勤企业的知名度,拓展信息的来源渠道。

后勤管理现代化是一个手段,同时又是一个过程,目的是提高后勤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述五个方面内容的现代化是笔者对后勤管理现代化的粗浅认识,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变革的不断进行,后勤管理的内外部因素不断变化,后勤管理现代化的内涵也将不断丰富。

参考文献

[1]蒋景华,卜中和.高等学校后勤管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邢以群.管理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