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教育类报刊的深度报道

论教育类报刊的深度报道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系列类的深度报道是指媒体新闻进行分组分类的报道形式。行业类报纸如何进行深度报道,仍然是一个难题。这些就是行业报进行深度报道的特殊条件。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把握教育报刊深度报道的要点:一是掌握教育行业的运行规律。二是依据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点,思考教育深度报道角度。通过深度报道,教育报刊可以对这些问题的起因、现状、趋势作出有深度的回答。

论教育类报刊的深度报道

何 雪

(浙江教育报刊社 浙江杭州 310012)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教育类报刊深度报道的特殊性,提出要充分认识教育新闻的特点,在讨论教育报刊的独特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把握教育报刊深度报道的四个要点。

关键词 深度报道 行业报刊 教育特点 比较优势

本文通过关系分析,研究深度报道在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媒体中的差异,导出教育类报刊深度报道的基本特点。

深度报道发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这一概念源于并且在长期内主要限于纸质媒介。为了与当时成为大众媒介的广播电视新闻进行竞争,报纸在原有的解释性新闻基础上加以扩展,成为现代意义的深度报道。它对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罗斯科·德拉蒙德说,深度报道是“把今天的事件置于昨天背景之下,从而揭示出它对明天的意义。”也可以把深度报道理解为介于动态新闻与新闻评论之间的一种独立文体。它通过系统提供背景材料、分析和解释新闻事实的性质、起因、后果、趋向等,就新闻事件进行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描述与分析,揭示事件的意义,预测演化趋势,给受众提供背景性的、理由充分的视点和结论。

新时期中国的深度报道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7年以后国内各大媒体已经普遍认同深度报道的形式。

深度报道从组织形式上可分为单篇、系列与组合三大类。单篇篇幅一般较长,信息容量较普通新闻报道略大,从性质上可分成全景式、分析式、背景式、评述式。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等栏目,突破了传统新闻模式,对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进行深度报道,既注重了新闻性、时效性,又追求和体现了思想性和导向性。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透过新闻事件的表面,着眼于“新闻背后的新闻”,通过对来龙去脉的分析、阐释,揭示事件的深层含义、将导致的结果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

系列类的深度报道是指媒体新闻进行分组分类的报道形式。其容量大、角度多,连续推出,震撼性强。组合类深度报道有单一系列报道和单一连续报道等。单一系列报道指在同一个主题下,选择组织多个相互独立而又有联系的视点,侧重于横向展开,于一个短时期内分篇持续进行报道。系列报道的关键在于确定中心主题,组织有序的传播整体系列,从采编组织上主要关注稿件的内在横向关系。1987年经济日报《关广梅现象》的讨论就是系列报道的典型。单一连续报道是指新闻媒体在一时期内,围绕一个重大新闻的分段持续报道,也称追踪报道,它追踪事态的发展及时进行报道,步步递进。整组报道时间跨度大,但要求每次报道的时间跨度最小,应是“刚刚发生”的事件,时效性要强,整组报道结束后,要给受众完整的感觉。连续报道主要是从纵向角度进行,以时间顺序展开。

组合类报道也称结构式报道,是对新闻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它可以在同一个媒介或者栏目中同时推出。如电视新闻的组合包括:口播新闻、图片新闻、短消息、字幕新闻、现场报道、事件背景、专家评述、现场短评、媒介评论等。也可以是不同媒介之间的组合推出,对同一主题,如中美关系台湾问题进行大规模的、跨媒介的组合类报道。中央电视台1999年10月1日国庆大阅兵的报道,就是发挥了电视现代化传播“共时空”的优势,把播报时挡延续为几小时,是深度报道组合形式的典型案例。

现在,深度报道的形态已经发生了转移,《中国青年报》持续十年的“冰点”栏目是国内著名的“深度报道”典型。栏目主编2004年11月说,深度报道这个概念我们现在已经不再使用,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概念,因为那时候,新闻逼近事件和社会真相的程度还很小,某些报道稍微深了点,就命名为深度报道。今天的总趋势是,如果它是重大新闻,所有媒体的本能就是要揭出它的全部真相。不是某些报道要这样做,而是一切值得“深度”的报道都要这样做。

综合类报纸在深度报道上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实践,取得了重要的经验,也达成了基本共识。行业类报纸如何进行深度报道,仍然是一个难题。行业报深度报道的主要困难在于:①深度报道需要消耗的新闻资源多,需要依托的条件多。而行业报与综合报相比,各种资源相对短缺,高素质的新闻复合类人才少,通讯员、记者、编辑水平不整齐,难以实施深度报道的组织。②行业报较之综合报更为专业,受众类型单一,隔行如隔山,行外事件不容易引起行内人士的关注。③行业报一般受行业行政管理部门影响大,对行业重大新闻的深度报道受的约束较多,难以实现媒介相对独立的理想。④行业报出版周期长,通常不是日报类型,对新闻事件反应时间慢。

但行业报在约束众多的同时,也存在综合类报刊不具有的,行业报特有的优势。①行业报采编人员熟悉本行业特点,报道较为内行。②在本行业内消息来源多,消息快,新闻点集中。③对本行业新闻事件进行分析的专家容易联系,相关背景材料容易收集。④对行业政策判断把握准确、全面,新闻导向意识强。这些就是行业报进行深度报道的特殊条件。

教育报刊属于行业报类型,在目前的情况下,它的生存状态与一般行业报有较大的相同之处。但是教育报刊又与其他行业报刊有所区别,认真分析这种特殊性,就能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发挥教育领域的独特资源,更好地办好教育专业报刊。

我认为,教育报刊的特点是由其报道领域的特点决定的,教育行业具有特有的新闻点。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把握教育报刊深度报道的要点:一是掌握教育行业的运行规律。教育行业的基本运行周期性强,有章可循。如学校开学、放假,中考、高考、教材、课程改革、职称评定、师生关系、学生就业教师节、青年节、读书节等都是教育报刊可以关注的重点,这些具有节奏的、常规性的运行,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发生的事件类型是可以预见的,使教育报刊有可能对某些选题进行超前策划,提前准备。二是依据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点,思考教育深度报道角度。近年社会对教育收费、中小学生择校、中小学生功课负担、农村教育落后、民工子女教育、家教等问题较为关注,这些实际上就是为教育报刊深度报道提供了选题范围。通过深度报道,教育报刊可以对这些问题的起因、现状、趋势作出有深度的回答。三是注意教育界本身正在思考、感到困惑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这些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比如教师终身学习、职称评价标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民办教育等,这些问题中都有值得讨论的内容,有需要深入研究的话题。四是,充分调动教育研究界和管理界的特殊资源,对重要问题进行引导式的讨论。深度报道除了新闻过程、背景、趋势外,重要的就是新闻的评点。教育界拥有独特的思想资源优势,教师群体理性思维能力强,教育研究开展较广泛,因而可以对重要新闻进行深入的、独特的、有见地的评论。如近年不少教育报刊对学生上网、学生恋爱、文理科分班、经典阅读、科学精神等都进行过深入讨论。在这些讨论中,教育研究人员的文章有较大的影响,因为他们视野开阔、研究深入,具有较强的理论说服力。教育管理人员政策意识强,情况了解较全面,论点导向性强。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各界的重视,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关注领域之一,这就为教育报刊创造了历史机遇。

意识领先,处理得当,深度报道对行业报刊能产生双重积极效应。一方面深度报道的推出使行业报更具有深度,更具有阅读价值,并能锻炼采编队伍,通过整体协调性的大型实务活动,提高报社记者、编辑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深度报道影响力大,能有效地直接提高行业报的社会效益,并间接影响报社未来的经济效益,扩大行业报在读者中的认同度,也能更好地对行业读者起专业导向作用。

在目前,报业竞争十分激烈,地方性行业报刊生存环境更为多变,各地教育报刊都在研究如何适应环境,创新发展,深度报道就是一种重要的竞争手段。对于教育报刊来说,深度报道对于读者群的意义尤为重要,因为教育报刊的主要读者是教师或者关心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对于重要新闻事件往往不满足于一般的描述性的报道,深度报道能吸引和稳定高端读者群。

除《中国青年报》的“冰点”之外,广为人知的报刊深度报道品牌栏目较少,各类深度报道散落于各类报纸各个版面,好的作品容易被湮没,形不成受众长期专注阅读的热情。教育报刊深度报道发展需要借鉴电视深度报道的品牌意识,在深度开发教育领域独特新闻信息资源的同时,着力打造深度报道的品牌栏目,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

参考文献

[1]邓之新,石中生.产业报深度报道刍议.新闻采编,2000.(5):28-29.

[2]刘东.做好行业报的深度报道.新闻战线,2003.(8):52-53.

[3]郭光华等.中西深度报道比较论.湖南社会科学,2004.(4):193-1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