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个小朋友在家上学

一个小朋友在家上学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七年级上期的第一学月小黄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思维敏捷,妙语连珠,同学给予他掌声,老师给予他表扬,第一学月月考他是班级第二名。这周班委检查到班上有几个学生没有戴红领巾,上午放学的时候我就把周一没有戴红领巾的学生留下来教育了一下,其中就有小黄。通过调查才发现小黄问题很多。原来,小黄的父母都属于特别传统的人,父亲是某石油单位的职工,大半年都在野外作业,与孩子交流极少,教育方式以简单粗暴为主。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范晓琴

一、案例背景

小黄,初2010级(7)班学生,男,14岁,长得很墩实。

初一刚开学,他本来分在(5)班,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他调换到了(7)班。另一个男生叫小彭本来是分在我班的,由于他与(5)班的班主任住在一个小区,家长为了今后能更方便地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因此要求把他调到(5)班,于是就把小黄换到了(7)班。

在七年级上期的第一学月小黄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思维敏捷,妙语连珠,同学给予他掌声,老师给予他表扬,第一学月月考他是班级第二名。当(5)班班主任知道了他的成绩和表现后,有些后悔地说:“哎,小黄比我班的小彭优秀多了。”听到她的这句话,我感到很庆幸,真是运气好呀,“捡”来一个优生。

二、案例过程

殊不知,在后来的一个多月里,他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意料不到的故事,他是一个很特别的学生。

由于七年级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因此我对学生从细微处着手,实行严格管理。每周一上午升国旗,学校要求七年级学生戴红领巾、穿校服,否则要扣班上的分。这周班委检查到班上有几个学生没有戴红领巾,上午放学的时候我就把周一没有戴红领巾的学生留下来教育了一下,其中就有小黄。小黄这几天上课爱讲话,搞小动作。本该他检查卫生,结果打扫卫生的学生都在,他却跑了。中午我电话告之了他妈妈。家长知道后,非常生气。孩子一回到家,他爸爸便打了他一巴掌,孩子吃了饭回校时,家长对孩子又甩出一句:“下午放学回来我还收拾你!”

殊不知,下午上完课,这个孩子便离家出走了。

我随即向学校进行了汇报,学校领导要求我迅速调查情况,并与家长一起到车站和网吧等地寻找。

通过调查才发现小黄问题很多。他骗了班上两位同学各60元钱。他向同学们说他有亲戚在新华书店上班,能帮大家买到很紧缺、很重要的语文资料,由于他在班上是个学习好的学生,大家很信任他,于是就有两位同学把钱交给他去买,却不料,钱给了,始终见不到书,这两位同学一再追问他,他都说“快了,快了”。家长把“家校通”的100元拿给他叫他交给我,然而他也没有交。

我和家长找啊找,周四、周五过去了,仍毫无音信。星期五下午放学的时候,我不得不向全班说出这件事,大家一片哗然。一个刚进校不久的初一新生敢离家出走?!我告诉大家周末如果在街上看见小黄请告诉他,家长、老师都很着急,劝他回来。星期六还没有音信,我和家长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星期天上午,班上一个男生匆匆给我打来电话,说他在世纪城边意外发现了小黄。于是我马上通知了他的家长,迅速赶到中和镇找到了他。终于找到了!他当时在一个网吧边上游逛,出走时穿的校服上衣丢了,裤子已刮得很破烂,一脸的灰尘,很脏。

看见他变成此模样,真令人心酸!心痛!

原来,星期三下午放学后他先坐公交车,再坐“摩的”到中和镇,当晚在中和镇的一个工地上与民工们睡的,他谎称说“爸爸叫他在这等他,但爸爸始终没来。”工人们见他是一个学生,便收留了他一晚。后来的几天时间,他就在中和镇的街道和小区里转,晚上睡在网吧。

星期一来到学校我没有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和风细雨”地指出他的行为是对自己、对父母、对老师、对班级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是一种很愚蠢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和他交谈了很久。他对自己的行为很后悔,保证今后决不再犯,也劝同学们不要向他那样冲动、无知。我劝家长不要再打他,应尊重孩子,不能暴力教育,应多与孩子沟通,走进孩子的心灵。家长认识到这次是因为他们太鲁莽,才造成孩子离家出走的,因此孩子回来后对孩子没有责备太多。

可是才过一星期,意想不到的事又发生了,他竟又离家出走了!我很吃惊,这是一个多么不可思议的孩子!想到问题的严重性,我马上又向学校汇报。为了能得到同学们的帮助,第二天我在班上讲了此事,同学们既吃惊又愤怒,因为上次他还当着全班的面对自己的行为表示了深深的歉意,并劝诫其他同学不要向他那样。然而,才过了几天,他就忘了,令大家怎么想得通?!我又发动班上的同学一起找,终于在星期六上午找到了他。

原来,星期三早上家长把补办校服的钱给了他叫他带来交,当时家长在给他钱的时候也是十分犹豫,但想再相信他一次,因此就把钱交给他带来。中午到教室,我问他“校服钱拿来没有?”,他说“没有”,我也没多想。结果钱是带来了的,下午放学的时候,他偷偷跑去打老虎机,想赢钱发财,结果大部分都输了,因此便不敢回家了。当晚,我和家长到处找,但毫无结果。后来才知道当晚他在他们小区的后门门卫那里睡的,说家长没回来,没有钥匙,进不了屋。门卫见是一个老老实实的学生,便同意了他在那里留宿。我和家长找啊找,但孩子始终没回家,我与家长的心都悬着呢!终于在星期六早上他去找班上一同学借钱,该同学给我打来电话,我和我丈夫飞奔到他所找同学所住小区,围追堵截,终于和家长一起把他抓住了,同样是一脸的灰尘,衣服很脏。背上背着一个书包,结果书包里全是空的,问他书、本子、笔等到哪里去了,他才说,全卖了。问他自行车呢,他也说卖了。“卖的钱干什么去了?”“拿来吃饭了。”简直不可理喻!读书之人在读书期间竟然把书都拿去卖了,教书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他太特别了!他太不一般了!我劝家长还是冷静点,不要打他,好好与他谈谈。殊不知,回到家,他爸爸用皮带狠狠地抽了他。

面对如此特别的他,我苦苦沉思:他到底怎么了?他的问题根源在哪里呢?

于是,我决定从了解他过去的教育经历入手。通过多次家访,我了解到了小黄及其父母更多的信息。

原来,小黄的父母都属于特别传统的人,父亲是某石油单位的职工,大半年都在野外作业,与孩子交流极少,教育方式以简单粗暴为主。母亲无业,在家专门照看他。他们把一家人的希望都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尤其对孩子的学习要求特别高,行为管理也特别严,但与孩子的内心交流很少,缺乏情感上的沟通,没真正了解孩子。孩子每天只能在学校和家之间穿梭,不能在其他地方耽搁一点时间。对孩子的零花钱也管得特别严,不管天气再热,也只给孩子一天一元的零花钱。但这位学生由于长得胖墩墩的,喜欢吃零食,爱喝可乐,一元零花钱根本就不够他开支,于是他学会了撒谎,想到了骗同学的钱,对金钱的渴望特别强。到学校后,在脱离了妈妈的严格监督后,他表现出对学习的松懈,在每周一次的生活自省中,他多次谈到对爸妈的讨厌和反感。

我想,小黄实际上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亲情与关爱。于是,我多次去他家家访,我建议他父母综合考虑孩子的情况,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他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同时,建议家长保证每周(最好每天)有足够时间与孩子沟通(打电话也可以),周末陪孩子玩一玩,带孩子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消除家长和孩子间的隔阂,增进家人之间的亲情与温暖,营造温馨、和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有一次,他从书包里拿出一条烟给我说:“老师,把它烧掉。”我莫名其妙地问他:“为什么?”他说:“你不是经常教育我们说吸烟有害健康吗?我爸爸吸烟吸得很多,我想跟他说,但怕他不会听,为了爸爸的健康,我想把他的烟全部烧掉。”多懂事的孩子啊!我接了烟并把这件事转告了他父母,他们非常感动。

他很爱打篮球。他之所以与父母隔阂较深,就是父母怕他耽误学业,禁止他打球。我却以为,这就是他的闪光点,便试图以此为切入点走进他的心灵。

一天自习课,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做作业,只见他在发呆,走近他时,我猛地发现他用惊讶的目光直盯住我手中的一本有关NBA的杂志。我知道他很想看这本杂志。于是,我跟他说:“等你做完了作业,这本书就借给你。”他听了,轻松一笑,点点头。他很快便高效地完成了作业。这时,我既诧异于这本书的魅力,更为我这一举动的成功而兴奋。接下来,周末我邀请他到我家,让他与我的两个特热爱篮球的侄儿一起聊NBA,看NBA。当中,我不失时机地穿插讲一些关于球员如何从稚嫩到成熟,不断勤奋努力、不懈追求、最终夺得冠军的故事,他听得兴趣盎然。这次我们聊得很开心。从这以后,他常常与我的侄儿交流、切磋球技,我也借此机会叮嘱他好好学习,与爸妈处理好关系。不久,他便与我无话不说了。

就这样,经过家长和老师的关爱,这个孩子改变了很多,对学习又很认真了,上课又常常妙语连珠了,在各项考试中成绩在年级和班上都名列前茅,看到他的转变我发自肺腑地高兴。

在七年级期末总结班会上,我给学生分发小问卷,其中有一题是:“你想对父母、老师说些什么?”他写道:“我爱父母,更爱范老师!”我好感动啊!没白费我给他的特别的爱!

小黄的故事让我深深知道:这一切转变都是因为心中有了爱;有爱,就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有爱,一切皆有可能!

三、案例反思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能做到的事情。”但如何爱,爱到让对方知道,爱到让对方接受,爱到让对方如坐春风,则需要技巧了。

14岁的孩子小黄,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加上家庭关爱的缺失,家长管理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险些让他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小孩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心、爱护和指导。小黄的家长与孩子由于缺乏及时的沟通,家长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愿望却与初衷背道而驰。

我作为他的班主任并没有厌弃他、斥责他,我知道在那种情况下,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必须追寻小黄不可理喻行为的根源。发现根源后,我对症下药,以篮球话题为突破点,用母亲的心去感化他受伤的心灵。教师的爱,像洒满大地的阳光,给他带来温暖,渐渐地消除了他的孤独感和烦躁感。现在,他与我无话不说。

教师工作的艰难,在于每一个教育对象都是独特的;教师工作的伟大,在于每一个教育对策都是富有创造性的。而这种源源不尽的创造智慧则来自教师心中的爱。

参考文献

1.陈安福. 中学心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陈安福. 课堂教学管理心理.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