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学校要按照当地政府的相关要求和规定组织学生进行预防接种。学校应在学生补种或补证后复验预防接种证。中学期间学生的预防接种管理可按小学相应的规定进行。做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中暴发和流行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

(六)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儿童青少年学生抵抗疾病能力相对较弱,加上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人口流动频繁,容易导致传染病在校园内的发生和传播。校园内一旦疫情爆发,将严重威胁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影响。而学校在保护青少年健康,传递知识与信息,促进社区公众健康行为的建立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对保障青少年健康、完善社区传染病防控体系与应对机制都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1.预防接种

有效的免疫接种可预防包括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甲型与乙型肝炎、水痘、流感、乙脑、流脑等在内的传染病,低年龄段人群可通过接种相关疫苗获得免疫,从而降低其易感性。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学校要按照当地政府的相关要求和规定组织学生进行预防接种。

开展接种前,学校卫生老师应发放预防接种通知单,告知家长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要求家长提供学生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通知单由学生带回家,经家长签字后由学校保存。卫生老师根据收回的通知单反馈情况编制接种名册。

在具体实施预防接种时,由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负责根据预防接种名册核对受种者、接种疫苗;卫生老师负责预防接种证和卡的接种记录登记,并维持接种现场秩序。

预防接种后,卫生老师负责接种后的查漏和联系补种,并对接种后的学生进行观察。预防接种后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时,由卫生老师向接种单位报告,发现速发的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应及时通知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处置或立即送医疗机构处理。

2.查验接种证明

学校应当在新生入学时查验学生预防接种证明,查验情况必须如实填写并登记造册。发现未依照要求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学生,或无预防接种证的学生,应当在30日内向托幼机构和学校所在地的接种单位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将补种(补证)通知单交监护人,督促监护人带学生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种。学校应在学生补种或补证后复验预防接种证。学校对学期中新接收的转学生也应当查验其预防接种证,漏种学生应按要求补种或补证。

学校为小学新生建立预防接种登记表,由学校卫生室保存。学校所在地接种单位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预防接种,安排免疫规划第一类疫苗接种计划,提供疫苗告知书和实施接种服务、在预防接种证上作接种记录等。学校卫生老师负责将接种疫苗告知书书面通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收齐告知书回执,学生在校期间的预防接种情况纳入学生档案管理,编制接种学生名册并将接种记录记入档案。学生毕业或中途转学应将预防接种记录存入学生资料袋转出。中学期间学生的预防接种管理可按小学相应的规定进行。

学校应明确专人负责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并接受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及其免疫程序、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报表填写、查验结果报告(包括报告机构、时限、内容等)、漏种学生补种等具体内容和要求。

3.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做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中暴发和流行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为了确保学校出现传染病突发疫情时间时处置有序高效,各级各类学校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疫情发生,应有专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阻断一切可能传播的途径,遏制校内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从而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规定,各类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当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当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

学生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5.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日常性基本措施

●建立晨检制度:每天检查学生个人卫生及健康状况,备有师生病假记录,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充分利用本校的现有网络、墙报、广播、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

◆饭前便后要洗手,一定要用肥皂和流动的水。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培养均衡饮食习惯,多吃水果、蔬菜等绿色食品,有足够的休息。

◆坚持体育锻炼,不吸烟,增强身体抵抗力。

◆不与别人共用毛巾、手巾、牙刷、餐具或其他个人物品。

◆勤洗澡、勤换内衣。

img14

图3-5 中小学传染病控制与预防关键措施

●加强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保证学校环境与设施的清洁卫生。

◆公用厕所应提供洗手设备、洗手液或肥皂。

◆呕吐物及排泄物要及时清洗和消毒;确保排水系统畅通。

◆确保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盒使用抽气扇;课间应该打开窗户,使空气流通。

◆保持教室及楼道整洁。

◆垃圾应放置于垃圾桶内,用盖盖好,并至少每日清理一次。

◆积极开展校园爱国卫生工作。动员全校师生参与“除四害、讲卫生”的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齐心协力地搞好环境和“除四害”(蚊子、苍蝇、老鼠、蟑螂)工作。

参考资料:

[1]卫生部国外贷款办公室、亚洲开发银行.中小学校教师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手册.北京:2005.

[2]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2005.

[3]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上海市接种单位管理办法〉、〈上海市接种门诊工作规范〉的通知,2005.

[4]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本市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2006.

[5]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2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