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书本知识的课一般采用五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课,一般则采用活动教学模式。虽然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其基本结构保持相对稳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学模式的内部要素和非基本结构不发生变化。优效性是指教学模式特有的优良的效力。有这样一种说法:教学模式应“随机而设”,“应根据课文性质、内容的不同情况而随时变换教学模式”。

第七节 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形成性

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并对其提出积极革新的要求是因为它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它的直观性,它可以通过图像或象征性的符号来反映它的基本特性,从而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理论具体一些的框架;二是它的近似性,教学模式总是从某种特定的角度、立场和侧面来揭示教学的规律、反映教学的实际;三是它的假设性,它具有一定的推理和猜想的成分,因而就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四是它的完整性,它总是比较完整地反映一种教学的结构,各种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各种特定的相对完整的教学系统。

二、功能性

教学模式作为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有其同别的系统相区别的特征。这些特征是:

(一)独特性

独特性是指教学模式特有的性能。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目标、条件和范围。如果超越了或不具备其特定的应用目标、条件和范围,就很难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书本知识的课一般采用五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课,一般则采用活动教学模式。前者侧重于向没有基础知识或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灌输系统的书本知识;后者则是偏重于为有基础知识和自修能力的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自由学习,发散思维的小环境(氛围)。

(二)操作性

操作性是指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便于理解、把握和运用的。模式的语义是可供人模仿的样子。教学模式如无操作性特点,就难以让人模仿、学习、传播、发展和完善以至应用于实践中去。例如,五段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延续到今天,是经过几代人的学习、模仿、发展、完善的结果。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教学模式是一套程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应用教学模式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从事教学活动。教学模式这个特点提示我们在培养师范学生的教育中,应当注意形成他们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学模式的能力,以缩短师范毕业生适应教学工作的时间。

(三)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教学模式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变化而不断地被发展。虽然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其基本结构保持相对稳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学模式的内部要素和非基本结构不发生变化。一个教学模式刚刚形成时,仅是一个雏形,经过一代人或几代人学习、模仿、应用,必然会发现其不足之处。然后人们根据其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新经验、新观念、新理论,逐渐予以弥补和充实,从而使教学模式日趋完善。五段教学模式的发展历史,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赫尔巴特最初提出四段教学模式,后来他的信徒们又把这四段教学模式中第一阶段分成两步,而逐渐发展成为五段教学模式。这些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优效性

优效性是指教学模式特有的优良的效力。这也就是说,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得当,就会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优效性是对独特性的补充,正如以传授知识为其重要目的的教学模式,它的优效性只能在正确地传授系统的书本知识教学中体现出来是一样的。

三、稳定性与灵活性

几乎所有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都强调指出教学模式应具有相对稳定性,要比较稳定。这是因为教学模式不是从个别的、偶然的教学现象中产生出来的,它是大量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带普遍性的规律。而且,从实践的角度看,科学性、普遍性是稳定性的基础,只有具有稳定性,才有可行性,变化无常的东西总是难于把握和施行的。

但是,教学模式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因为一定的教学模式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的水平相联系的,受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制约。上述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教学模式也要相应发生变化。

有这样一种说法:教学模式应“随机而设”,“应根据课文性质、内容的不同情况而随时变换教学模式”。对此,我们不能苟同。一种具有普遍意义(包括适用于某一学科的教学模式之于该学科)的教学模式应涵盖各学科(或某学科整体),也就是说,无论哪个层级的教学模式都应着力体现教学活动的共性,从而在整体上反映教学活动的规律。“随机而设”“随机变换”,就难于避免主观随意性,使人们无从遵循、无所适从,以致失掉了教学模式的固有功能,最终导致教学模式的自我否定。

强调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对灵活性的排斥,相反,教学模式应保持一定的弹性。这种灵活性,一方面表现为对学科特点的充分关注,另一方面体现为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由于教学模式中的程序需要起到“普遍参照”的作用,因此一般情况下教学程序并不涉及具体的学科内容,而只是对教学内容的性质提出特定的要求。当然,不涉及并非不相干。教学模式作为某种教学理论或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应受到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的影响和制约,不能不考虑对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的主动适应。这一问题可纳入教学模式“学科化”的范畴去解决。教学模式宏观的相对稳定性和微观的灵活性,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教学模式和具体教法密切相关(有时是相应),但二者并不是简单等同。目标教学的教学模式具有包容性,对多样化的教法能兼收并蓄,它倡导教学风格的形成和教学个性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