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启发—讨论

启发—讨论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启发—讨论”式教法的课堂调控如何进行呢?信息输出的方式,应根据“启发—讨论”式的教法特点,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合理输出信息,使之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取得最佳效果。运用“启发—讨论”式教法教学时,若不进行合理输出信息,就会造成混乱。在“启发—讨论”式教学中,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畅通师生之间信息的及时反馈,以保证学习活动处于积极状态,教师才能有效的引导,灵活调整教学,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到。

第三节 启发—讨论

从控制论观点来看课堂教学的调控是的关键,探讨教学过程的一个课题通过反馈实现有目的活动就是控制。在控制过程中,师生起协同作用与控制作用。也就是教学双方及时通过反馈信息掌握教学现状,教学现状与教学目标差异的评价,引起教学过程的调节,从而最终导致教学目标的实现。“启发—讨论”式教法的课堂调控如何进行呢?

一、调控情绪

1.情绪的激发

从教学目标出发,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自然程序,提出恰当的探究目标,设置切合实际的研讨题,使学生急于求知的情绪被激发起来。如学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一节时,提出“金属能导电,化合物能否导电?什么样的化合物能导电?你研究下列物质导电性实验有什么新的发现?”这样,学生就一下子被吸引住,急于要求通过实验来认识解决。

2.保持情绪

进入情绪激发状态之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寻求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情绪保持良好状态。一般可提出有兴趣、阶梯性的问题向研讨题逼近。通过讨论,激起学生思绪万千,在学生自我教育和群体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就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运用迁移,使情绪保持和深化。

二、恰当调控信息

教学过程实际上又是师生输出和接收信息的过程。信息输出的多少,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信息输出的方式,应根据“启发—讨论”式的教法特点,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合理输出信息,使之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取得最佳效果。这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调控:

1.定度控制

“定度”,指的是对传输的教学信息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进行控制,以达到学生稳定地、有效地获取知识。教学信息传输系统的效率取决于输出系统与接受系统是否协调、“匹配”,能否在传输过程中使整个系统处于“共振”状态。要使教学取得最高的传输效率,就必须以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的内容范围和程度为依据,提出既不拔高又不降低和符合大多数学生智能发展水平的研讨题,给出观察目标和观察要点,如《分子式》一节的观察要点“元素种类、原子个数、排列顺序、角号部位”十六字。这就使教与学达成最佳“匹配”,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教师的指导处于“共振”状态。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不会造成“受不了”和“吃不饱”的低效传输状态。

2.控制信息输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信息的输出能否变为学生的信息输入,除了控制信息的量度外,还要看输出过程是否严谨。即:①输出信息要有逻辑性和严密性;②输出信息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③输出信息要有启发性和系统性。运用“启发—讨论”式教法教学时,若不进行合理输出信息,就会造成混乱。一般来说,提出研讨题后,应迅速组织观察材料,并给观察要点进行指导,切忌不分主次抓不住要害,一发而不可收和启而不发。在充分观察后,学生处于欲吐为快之时,组织讨论,同时借助调控手段,及时反馈,增大活力,推进思维。经过充分讨论,逐渐集中解决研讨题,形成结论。只有这样,教师的输出信息才可能为学生高效率地接受。

三、灵活调控教学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形成的双向活动过程。其实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运用“启发—讨论”式教法教学时,教师应注意:①精心选择探究材料;②精心引导学生进行群体探究;③精心组织学生开始讨论;④悉心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相机诱导,层层推进,达到预定目标。作为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群体教育,在讨论辨析中学会整理、归纳小结,巩固旧知识,探讨新知识,理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网络,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通过教与学的调控,使其教学灵活化。

四、准确反馈

在“启发—讨论”式教学中,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畅通师生之间信息的及时反馈,以保证学习活动处于积极状态,教师才能有效的引导,灵活调整教学,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到。对教师而言反馈信息可使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情况,调节教学活动,改进研讨题恰当推进教学向目标逼近。对学生来说反馈信息可使学生强化正确知识,纠正错误观点,调节思维方式,通过群体教育,改进学习方法。由此可见,反馈信息有调控教与学两方面的功能,能使学生学习达到准确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