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管理改革与反思

基于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管理改革与反思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注重听课、评课活动,在听评课中发现问题,在听评课中发现优点,在听课评课中相互学习,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不断深入。与武警支队合作开设以军训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市文联、固原日报社合作开展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教学。

基于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管理改革与反思

张文学

高中新课程以“培养具有初步科学人文素养、环境意识、职业意识、独立生活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的高中生,并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拔尖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为目标,内容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实行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制度,反映出新一轮课改重视人本、与时俱进、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高度协调的鲜明特色。自2003年宁夏被确定为首批国家高中课改实验区以后,固原一中就把实施新课程作为培训教师、发展学校、服务社会、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机遇,把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统筹考虑,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在已有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建立了一套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成为新课程实施和进一步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一、新教学管理体系的组成

1.智力支持系统

选聘骨干教师担任教研员、学科组长、备课组长,形成两个相互促进的智力支持系统,其中学科组长、备课组长负责日常教学研究和具体措施的落实,受教务处和年级组管理;教研员负责引领、检查、评价,受教科室管理,并有以下共同职责:①参与制定学科课程实施方案,带领本组或本学科老师创造性落实课程方案。②参与教务处审定选修课和学生考核。③调查分析教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相应学科教学提供指导性意见。④开发教育资源,组织编辑校本课程。⑤模块教学的跟踪研究,探讨学生的发展特点,积累教改经验。⑥确定校本教研课题,收集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料,评价课题。

2.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教学设计要求。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明确把备课改为教学设计,要求科任老师在充分钻研课标、教材、考纲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所教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最新发展区,以学生为本,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本,选择最合理的教学策略,对教学过程进行理性设计,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达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并将设计延伸到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把握和课后反思,使整体教学在螺旋式的轨道上不断攀升。学校层面着力推广“主题、探究、表现”教学模式,关注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创作性思维的培养以及学生主体性的落实,也不放弃传统的“目标、达成、评价”模式,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重视巩固环节。要求老师对每个学生要有信心、有耐心,给学生布置的任务要具体,检查落实要到位,做到知识、技能堂堂清。同时,发挥各学科的教育功能,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观培养,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欲望,维持每一个学生持续学习的心理状态。

(2)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定期面向全体学生调查各科任课老师上课的“民主程度”“师生关系”“学生的满意程度”“班级学习环境”“作业批改量和及时程度”等,每项可分“A、B、C、D”四档供学生选择,给每档设定适宜的分值,统计后即为老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育的“服务功能”真正落到了实处,而且师生互评,教学相长。

(3)督促服务体系。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带头执行教学常规,对已确定的教学计划要帮助老师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性的落实,并从课堂、学生作业、实验、试题等方面对老师跟踪服务、跟踪考核。注重听课、评课活动,在听评课中发现问题,在听评课中发现优点,在听课评课中相互学习,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不断深入。为了便于操作,在学校的评课标准中把学生表现与老师表现分开,把60%的目光聚焦到学生的表现上,而且把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作为独立看点,从评价观念(学生观、人才观)、评价时机、评价内容、评价语言、评价频度、评价形式等方面对老师的教学理念作出评价。此外,学校还有严密的针对性听课计划,包括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和推门课,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3.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制度

(1)老师对学生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注重结果、兼顾过程,按模块进行,实行等级学分制。学生的结业成绩由出勤、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成绩和结业考试成绩五部分组成。结业试题内容要求80%的基础题,含基本知识技能、基本过程和方法,20%的应用、探究、创新题,后者要求大题量小分值。这种机制有效的缩小了学生表面分数差距,适应了不分尖子班带来的班级学生分数差距过大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努力方向,而且很有“尊严”地在一个班级学习。

(2)学生的自主评价。推行学生成长记录袋制度,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定期作出评价,并在记录袋中装入代表性的试卷、小结、图片、作业、特长发展、研究性学习报告等德、智、体、美各方面的文本资料,以此作为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

4.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体系

(1)境域性课程资源开发。学校各部门立足本职工作主动开发,学校统一规范。①先后与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团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设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与武警支队合作开设以军训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市文联、固原日报社合作开展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教学。②聘任外教,规范学生口语,提高学生外语实践能力,开展英语角口语系列活动和国际文化主题的教研活动。③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形成教育合力

(2)网络课程资源开发。聘请信息技术组老师利用晚上时间对全体老师进行计算机使用技能培训,使所有老师掌握了利用网上资源的方法。网络资源被广泛开发,每天输入学校的信息量大增,老师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视野都与时代同步。

(3)课程发展体系。按照新课程的设计要求,根据学校所处的境域特征和老师、学生的实际,在完成必修、必选课的基础上,全力开发校本必选课(目前已开11门,涉及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多个学科),与其他选修课形成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5.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1)教师的常规培训。学校设有教师培训中心,专门负责教师培训工作。一方面按市人事局、教育局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定的年度继续教育任务;另一方面,对新调入的年轻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直到能全面胜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有一技之长为止。

(2)集体备课、自主创新。学校要求每个备课组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对下一周的教学内容拿出底线教学设计框架,解决所有教学难题,并完成资源准备。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个老师自主发挥,但必须保证在底线以上。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可列为学校课题,充分发挥所有老师的主观能动性,集中研究。学校定期召开教学研讨总结会,解决实际问题,《校报》《学报》从不同角度交流校内教学改革经验和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优秀教学成果,指导、引领新课程实施。

(3)积极争取各种外出培训。学校把外出培训列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工作,有专门的计划经费保障。新课程实施以来,全体教师都接受了省级以上的专业培训,并先后派遣60多人到山东、广东、江苏、北京等地学习,4人出国培训。

6.教学安全保障体系

基于新课程课型种类多样,活动范围大,选课走班的实际,建立了特有的安全保障体系。

(1)实行上课签到责任制。教室日志中设有学习内容、学习纪律、学习效果、学生出勤、特殊问题记录、教师签名等栏目,要求老师、学生上课后必须如实填写,并为之负责。对缺课的学生老师除了要在教室日志中如实记录外,还要查明原因。

(2)重视每一个学生的上课表现。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课,要求以上课、下课铃为界限,上课期间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老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把习惯当成一种基本素质去培养。关心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反常情况,包括睡觉、成绩突然下滑、情绪不佳等都要了解原因,及时消除影响学生学习的消极因素。反常情况多次出现,又找不到原因的,要请班主任或家长配合解决,以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3)问题的快速反应系统。调整了教务处、政教处、保安科等部门的基本职能,增强为老师、为学生的安全服务功能,与课堂直接联系,对老师、学生遇到的特殊需要提供帮助,并做出快速的系统反应。

二、新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

1.学生的发展

(1)绝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学期就能适应新教材、新教法,成为能持续高效学习的高中生。来自不同县区、不同程度的学生在“硬开弓”的条件下,英语课能张口说话,部分没有见过电脑的学生能从网络系统获取信息。

(2)与旧课程体系下相同时段的学生比较,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表达能力、学科素质发展、写作能力、实验设计和处理能力有了显著进步。学习动机方面:追求真理的学生不断增多,相应地追求分数的学生在减少。

(3)教材内容新颖,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能关注最新科技成果,学生感到亲切,消除了对科学的神秘感,提高了学习科学课的自信心。

(4)每学期95%以上的学生都能获得32分以上的学分,三年内能完成116个必修学分和28个选修学分,并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的领域分布,达到高中毕业水平。

(5)首届毕业生素质优良,并与新高考实现顺利对接,本科上线人数突破千人大关(1007人),重点上线513人,600分以上83人,四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在省级以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联赛,信息技术、体育竞赛中,有了全国二等奖和体育破纪录的优异成绩。

2.教师的发展

(1)“吃老本、凭经验”的现象成为过去,老、中、青不同年龄段的老师都有了学习的紧迫感,学习成为老师的自觉行动。

(2)老师普遍掌握了以“主题—探究—表现”为框架的教学模式及变式的使用要领,课堂氛围显著改善。

(3)老师逐渐都能执教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课程。

(4)老师有了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消除了对做课题的神秘感,校本教研及其部分课题已有了显著进展。近两年,先后有68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省级各类课题研究项目,有190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其中获得省级基础教育成果奖10项,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宁夏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都出版过有固原一中老师教研成果的专著。

(5)一批全自治区公认的名师脱颖而出,在命题、教研、示范等重大活动中承担重要角色。

3.学校的发展

学校被列为自治区实施新课程样本学校,在当地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头作用。近几年来,区内外兄弟学校先后来我校考察交流。教学成绩得到了各级管理部门和当地老百姓的广泛认可,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学校、支持学校蔚然成风。

三、改革后的反思

一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教学管理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二是,教学管理改革必须充分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否则会出现富兰所说的:“在教师不能确信改革可以带来好处,认为变革是由外人发起而非自愿参与的状况下,他们会有受到威胁、遭到袭击的感觉,进而选择停留在让自己舒适的地带,拒绝转变”的情况。

三是,教学管理改革必须重视与高考制度的衔接。毋庸置疑,高考是学生、家长、社会最关心的事情,良好的衔接是形成课程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

四是,仍然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视野,锐意进取。可以说,我们已有的教学管理体系完全适应了新课程,但必须看到:①我国目前的探究性教学仍然限于触类旁通的水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创新,与发达国家仍然有距离。②我们的课程体系与美国的AP(the 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s)课程(大学课程高中选修、参加全国统考、合格者获得学分)相比,对学生的个性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够。③教育评价仍然很滞后,像充满新思维和时代气息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价(PISA)、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TIMSS)等虽然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而且PISA检测成绩高居榜首的芬兰教育已受世人普遍关注和认可,但我国只有港、澳、台进入,且成绩仅在平均分以上,上海预计2009年可能参与。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变成人力资源强国,基础教育尤其高中教育任重而道远。新课程的境域性、实践性、创造性特征为基础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不断创新教学管理体系,全力保障并促进新课程改革健康而持续地发展。

【作者简介】

张文学,生于1968年,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固原一中副校长,宁夏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固原市中青年学科骨干。有14篇论文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有1篇获中国动物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篇获宁夏基础教育成果二、三等奖,获宁夏基础教育课题研究三等奖一项,宁夏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优秀阶段性成果二等奖一项。曾被固原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