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动出击,为企业提供科研服务

主动出击,为企业提供科研服务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科教兴国主战略引导下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为纽带,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力量,形成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十五”期间,上海高校进一步加强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研总经费和企事业委托科研经费逐年增加。市教委组织推进上海高校与江浙地区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已建立起服务网、联络网和信息网三个工作平台。

第二节 主动出击,为企业提供科研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教兴国、科教兴市战略的贯彻落实,上海高校的产学研工作由单纯的项目合作,向与企业建立长期的、稳定的战略合作发展,并充分利用学校科技信息平台传递大量产学合作信息,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大发展。

一、多渠道出击,与企业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

在科教兴国主战略引导下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为纽带,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力量,形成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而高校则借助与企业合作的平台,实现与市场的沟通、与社会的对接,获得科技创新的持续推动力,促进学科的不断发展。合作双方不是局限于以单项成果的转化为目标,而是以全行业的更新改造、以新兴产业的崛起为目标,这种产学研战略联盟具有“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特点,更符合高校实际,双方的合作基础和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在组织形式上,有共同建立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经济实体;建立基金会、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股份合作、利益分享等。

同济大学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共建了4个工程研究中心,从整车设计、造型设计、内饰设计到材料研究和尾气治理等,合作领域广泛,合作项目众多。上海汽车工业集团1996年建立了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设立了6 000万元的基金,每年约有600万元用于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6所高校的研究和开发,为汽车工业服务。到2004年,已立项157项,投入1 000余万元,63%的项目在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中得到应用,25%的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当时的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基础上,投入3 000余万元与有关高校共建13个产学研基地。如上海交通大学模具工程中心、华东理工大学非金属材料研究中心、同济大学汽车模型风洞工程中心等。

上海交通大学与江南造船集团、中国船舶研究院708所成立“产学研合作委员会”,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同时,成立海洋与船舶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集中产业资本、人才资源、科技资本优势,进行具体项目和战略发展的合作。江南造船集团出资5 000万元设立高新技术战略发展合作基金。此外,东华大学开发的细旦、超细旦、丙纶真丝及其产品是上海市和国家产学研项目,并成功推向市场。1996年初,东华大学、上海中华第一棉纺针织厂和上海工业技术发展基金会三方共同出资,组建“上海蒙泰高科技纺织有限公司”,已实现年产值1 000万元。2005年,东华大学与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在科学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更广泛深入的合作。此外,新黄浦集团与复旦大学、上海住宅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虹口区与同济大学相继携手,实现了产业资本与知识资本的结合。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促进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十五”期间,上海高校进一步加强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研总经费和企事业委托科研经费逐年增加。2001年,上海高校科研总经费为20.7亿元,其中企事业委托经费为9.93亿元,占47.9%;2002年,上海高校科研总经费为25.25亿元,其中企事业委托经费为11.72亿元,占46.4%;2003年,上海高校科研总经费为30.84亿元,其中企事业委托经费为13.24亿元,占42.9%;2004年,上海高校科研总经费为37.03亿元,其中企事业委托经费为16.4亿元,占44.3%;2005年,上海高校科研总经费为45.2亿元,其中企事业委托经费为18.65亿元,占41.3%。

二、辐射长三角,共筑技术转移平台

上海市教委遵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和技术优势,积极组织推进上海高校与长三角及其他地区的科技交流,加强产学研合作,在服务区域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谋求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

市教委组织推进上海高校与江浙地区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已建立起服务网、联络网和信息网三个工作平台。通过建立以“三网”为基础的产学研合作工作平台,整合高校的科技优势领域,建立起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技术转移联合体系,推进上海高校与江浙地区企业的对接交流,促进了上海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同时也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市教委组织推进上海高校与江浙地区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方式是“三出三进”;一是组织高校与地区企业家接触,对地区企业进行考察,同时把地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辖区的企业家请到上海来洽谈;二是把高校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推介出去,把地区企业的需求项目接进来;三是组织高校专家教授到地区,对重点行业进行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同时安排地区企业技术人员到高校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仅2005年,市教委就先后组织上海17所高校共166人次,涉足江苏的海门、泰州、常州、兴化、启东,浙江的丽水、平湖、衢州、嘉善、金华等地区,参与科技协作与交流活动共13次,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和合作意向书107项。2006年,又组织开展了20余次科技成果展示和技术合作推介活动,涉及江苏的无锡宜兴、南通、扬州,浙江的江山、温岭、海宁、建德、武义等地,签订合同41项,达成合作意向百余项。市教委还组织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的88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到无锡市惠山区所辖企业进行挂职实习,深入生产第一线为企业解决技术难点。

近年来,上海市教委遵照教育部和“工博会”组委会的要求,承办组织高校参展工博会工作,把“工博会”办成高校技术交流和技术转移的重要平台。每年的“工博会”吸引了全市17所理工医农类高校参展。市教委在组展中精选展品,把各参展高校的重大技术突破项目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项目放到“工博会”科技创新展中进行展示推介。在组展的同时,平行开展组商工作,通过江浙地区产学研合作联络网,组织所辖企业的企业家和技术人员组成专业观众和投资商团队前来参观洽谈,每年专业观众和投资商团队的人数达4 000名左右。2003年,上海高校参展“工博会”实现项目交易零的突破,以后每年都有与江浙地区企业合作签约的项目,交易额逐年提高,2003年为0.74亿元,2006年已发展到4.36亿元。这些参展项目还在展前展后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推介活动,实现江浙企业家的联动。2005年9月6日,市教委举办第一次长三角地区产学研合作研讨会暨“工博会”高校展示项目推介会,来自江浙两省数十个地区的80余位产学研合作工作职能部门和企业家出席会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