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地矿院校大学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地矿院校大学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矿院校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要传承地矿行业这些优良的传统和“三光荣”精神。地矿院校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显得尤为必要。艰苦奋斗是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办学治校的法宝,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显著特色。学校坚持把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贯穿于大学文化全过程,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之中。学校在专业教育和德育工作中,坚持把弘扬艰苦奋斗精

关于地矿院校大学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陈华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宣传部]

地矿院校包括地质、矿业、国土、石油、海洋资源为特色的高等院校,这些院校都是为了国家经济建设之需而成立,多年来,在经济建设和资源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矿院校建校之初便深受地矿行业的影响,其办学使命中始终流淌着地矿行业的血液,地矿院校因地矿事业发展而壮大,与国家地矿事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与地矿行业之间的文化交融格外密切,相互渗透,难以分割。加强地矿类院校的文化建设,既是地矿院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重要路径,又是培养高素质地矿人才、推动地矿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地矿院校大学文化的科学内涵

大学文化是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师生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群体意识总和,体现了大学的内在品质和发展境界,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精神追求、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学校整体的精神面貌、教育管理水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作为我国地矿行业的重点大学,在学校建设发展60年的历程中,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将大学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部署,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坚持以艰苦奋斗精神为内核、以地质元素为特点、以人文关怀为目标、以心理疏导为主导、以户外运动为载体,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行业特色、学校特点的大学文化。

在综合性院校,学科设置丰富,人文社科学科优势明显,这给大学文化发展提供了先天基础,而地矿院校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学科偏重理工,专业注重野外实践与动手精神,对大学文化的哲学思考有待加强。为此,地矿院校的大学文化要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相结合,发展共性与彰显特色相结合,继承行业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地矿院校的大学文化同其他类型大学文化相比较,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特征有:一是专业性。从地矿院校的校名上都可以判断一所大学的专业特色,如矿业大学,其矿业勘探开发一定要占主导特色;石油大学,其石油科技势必为重点学科。鲜明的行业特色也是地矿院校长足发展的优势。二是实践性。地矿院校的多数学科,都具实践性强的特点,比如地质学专业,在野外采集岩石标本、地质调查、地质填图是必修课程,大学生很多专业知识依然在野外专业实践中获得,地质类、勘察类、石油类、海洋资源类专业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磨炼了意志,培养了人与自然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深深影响大学文化的发展内涵。三是创新性。地矿院校的专业特点就是不断创新,只有在创新中科技才会不断发展,创新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地矿院校就是为了传播科技知识和实现人类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而存在,地矿院校大学文化的活力也在于创新。四是超越性。地矿院校虽然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大学不能甘于平庸,不能一切都向市场看齐,要追求卓越的学术精神,出污泥而不染,鄙弃世俗权贵,不能被行政化、平庸化、市场化所污染,因而地矿院校的大学文化应该具有超越性的特征。

二、地矿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路径

1.继承地矿行业优良传统,凝练富有时代特色的地学文化

地质矿产工作曾经被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称为“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员”“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培养出以地质学家李四光、“铁人”王进喜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光荣队伍。地矿院校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要传承地矿行业这些优良的传统和“三光荣”精神(即“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20世纪90年代凸现出“热爱地质科学、献身地质事业”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到新世纪以来彰显出“志存高远、克己奉公的人生境界”“昂扬向上、发愤图强的精神风貌”“坚韧不拔、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简约朴素、吃苦耐劳的生活态度”。这些精神蕴含着职业理想、奋斗目标,是凝聚广大地学类专业学子献身地质事业的精神支柱,也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地矿行业的具体体现,鼓舞地矿院校培养一代又一代地学工作者投身艰苦而又光荣的地质事业中去。

地矿院校要进一步弘扬地矿行业的优良传统,根据时代发展的诉求,凝练有行业特色的地学文化。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地学文化的定义可以综合概括为:地学文化是人地关系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认识地球、利用环境、调整人地关系所产生的文化形态,它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谋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一所以地学为主、多学科适度综合的学校,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必然要有一流的地学文化相支撑。在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过程中,全校师生秉承形成“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就是这所大学特色文化之魂。围绕富有特色的地学文化,以地学文化节为抓手,以地学文化论坛、资源科技论坛、工程文化节、环境文化节、珠宝文化节等为载体,大力开展文化活动。

如果地矿院校办学特色不明晰,培养的学生在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设计中就没有特色,进而使得学校失去竞争力。建设地矿院校的特色文化,要围绕学校办学方向做好发展定位。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高等教育的办学思想、育人理念,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从而形成独特的学科特色、专业特色、教学特色,最终形成有特色的大学。

2.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构筑地矿院校大学文化之魂

地矿行业和其他领域工作相比较而言,工作地点一般在环境艰苦的野外。由于工作地点的特殊性,地质工作者逐渐培育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人生豪情。地矿院校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显得尤为必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曾经作为单一的以地质教育为特色,以培养高级地学人才为中心任务的地质院校,经过长期的学科积淀和文化累积,形成了富有地学智慧和地质大学校园文化个性的大学精神,即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办学治校的法宝,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显著特色。多年来,学校始终将艰苦奋斗精神作为立校树人之本,用“艰苦奋斗”的大学精神构建校园文化之魂。

艰苦奋斗的大学精神是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精神内核。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大学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地大学子,已经成为凝聚、激发和引导一代代地大人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育理想,自强不息、努力奋进、立志成才的重要精神力量,艰苦奋斗的大学精神融入了学校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和过程之中。学校坚持把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贯穿于大学文化全过程,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之中。

学校在专业教育和德育工作中,坚持把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主题,培养学生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生活作风和探索进取精神。以“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团队精神、增强自信”为宗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率先在全国高校开设“野外生存体验”公选课。该课程开展包括攀岩、岩降、丛林穿越、野外觅食、扎筏过涧、野外自卫自救等锻炼,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团结友爱、相互合作的集体主义思想和组织纪律性。此外,学校还开展攀岩、登山、拓展训练等户外运动等选修课程。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品质和挑战生理极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号召教师学习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池际尚院士,学习她教书育人、深入实践、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中的主导作用,建设师德文化,教师即当“经师”又做“人师”,育“道”于业;号召学生学习我校优秀毕业生张国旗,学习他扎根基层、耐住清贫、为民服务的人生境界。

3.倡导科学钻研的“钉子”精神,弘扬勇于攀登的学术文化

地矿院校和其他类型大学一样,都是研究学术的殿堂,学术文化是体现地矿院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同时,学术文化也直接影响大学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因此,大力弘扬以科学钻研精神为核心的学术文化,是地矿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学术文化建设首先是要发扬学者教授持之以恒、刻苦钻研的品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云集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学术精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国家自然资源勘探与研究作出了贡献,他们高尚的人格、严谨的治学精神,成为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殷鸿福院士等人为代表的三代地质人,围绕古生物地层学当中划分二叠纪三叠纪成型剖面的岩石研究,呕心沥血进行二十多年潜心研究,最后将标志性的“金钉子”定址中国长兴。学术方面取得的成绩,与倡导攻坚克难、勇攀科学高峰的学术理念是分不开的。目前,该校围绕学术文化中的“金钉子”精神进行深入挖掘,提炼其深刻的精神价值。此外,学术文化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术的进步正是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从而去伪存真,促进相互间的发展。

在学术指导思想上,要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牢记学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在弘扬学术文化中,地矿院校还要通过各种形式,有计划地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以此提高师生的专业水平,扩大知识视野。

4.结合地矿专业学科特点,拟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制度

制度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地矿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了抓好大学文化建设,出台一系列文化建设方案,从规章制度上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政策依据。目前推出的《校园八大文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了蓝图。八大文化工程分别是:精神文化建设工程、学术文化建设工程、地学文化精神工程、摇篮文化建设工程、网络文化建设工程、体育文化建设工程、廉政文化建设工程、社区文化建设工程。八大文化工程从制度程度上涵盖了大学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整体突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齐头并进、协同建设的目标。

大学制度文化建设,要把保障学生、教职工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地矿院校要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机构的职能,使得广大教职工参与到学校建设发展中,使得每个教职工成为学校的主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着服务学生的理念,长期以来举办“校领导接待日”,使得学生和学校领导以及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针对学习、生活、求职中的问题进行沟通,学校积极主动解决学生成长中面对的诸多困难。

此外,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辅导员之家”,以制度的方式,保障大学文化的发展。在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的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应建立起平等、开放、和谐的组织机构模式。

5.科学规划设计校园环境,打造富有地学特色的文化景观

大学物质文化承载于大学的物质基础,内化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是地矿院校得以存在并长期健康发展的依托。作为客观存在的物质,大学物质文化能为师生的感官所接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科学规划校园环境、建设优美的校园景观,是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校园环境建设方面,要注重统筹规划,建设内涵丰富的文化实施,使校园的楼堂馆所、山水路桥洞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完美统一,从而使得校园任何角落都是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家园。在校园布局方面,建筑设施、树草绿化、名人雕像等,都应该给人一种庄严整洁、朝气蓬勃之感,使人进入校园后,感到精神振奋,产生刻苦学习的愿望。此外,置身于环境优美的校园,还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思想,使师生对学校建设与发展产生普遍的认同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施的“学校历史人文景观建设工程”,探讨文化育人新理念,打造校园人文新景观。在校园环境规划建设中高度重视培植校园环境的历史文化内涵,注重做好校园文化设施、校园景观等的建设与规划,目前学校已经形成摇篮、化石林、地质人塑像、黄河第一浪、院士长廊、地大隧道、山峡坝基岩心等一批地学文化为主题、反映学校历史文化底蕴和重大成果的人文景观带,激励学生爱国爱校、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此外,还设计建造了一批高品位、有特色、与学校整体环境氛围相协调的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展现了学校精神风貌和校园特色。通过组织师生员工广泛参与校园楼宇、道路、景点的规划、建设、命名以及管理工作,增强了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感。学校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等和谐的人文景观,潜移默化地让师生受到熏陶,激发了师生的进取精神。

在新时期,地矿院校的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科学规划,正确认识大学文化的科学内涵,探索有理工特色的文化建设路径。地矿院校大学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切实加强学校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弘扬优秀文化成果,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开拓创新,使新时期大学文化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