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强市评价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强市评价标准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充分考虑到高职教育的特色性对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对高职教育强市评价过程中,对一个区域内的高职教育或高职院校是否能形成特色,在国内、省内是否具有较大影响和辐射力等方面也评价比较。

第一节 高等职业教育强市评价标准

通过课题组专家、社会学专家、政府和企业人员研讨分析以及社会问卷查,本书认为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解读:政府支持、高职教育贡献、基础能力。高职教育在强市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前提是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壮大,因此与政府的支持是密不可分,从某种程度上说,职业教育应建立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之上;从教育的角度看,高职教育在强市过程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如何起作用,又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的后续发展,因此在评价高职教育强市的过程中,高职教育对社会、地方经济、企业发展的贡献能力如何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同时考虑到高职教育现状也是对其强市能力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因此提出了基础能力评价指标。

一、政府支持标准

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的如何,主要可以从政府是否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是否能按照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转变观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等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对国家、省级优秀高职院校建设是否能重点支持,对省级以上重点项目是否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并落实到实处;是否真正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不断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增强教育经费统筹能力,通过完善政府问责机制,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同时是否能做到根据本区域发展特点与需要,合理统筹设置高职院校及专业等角度观察分析,因此指标“政府支持”可以从政策导向、重点支持、经费投入和院校设置等四个维度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了更好地分析与量化评价,我们将这四个维度进行了更深入的细化,构建包括把高职教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专门地方出台高职教育相关政策、制定高职院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高职院校数量、省级示范校数量、国家示范(骨干)院校数、高职院校学生生均财政拨款、高职院校学生生均教育经费(备:含各类专项经费等)、国家示范(骨干)建设项目按要求给予配套和省级示范院校建设项目按要求给予配套在内的10个观察(评价)点。

二、高职教育贡献度标准

梳理指标高职教育对本区域的贡献能力的观察点,主要可以从区域内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建设是否符合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专业的设置与调整是否能和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以及区域内社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联动发展,能根据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有目的性地加强国家、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否做到以德育为先,及时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按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能落实育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在办学和教学过程中,能否实现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院校和企业合作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的方式,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有效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情境教学,加强实践教学,顶岗实习覆盖率高;教学管理过程能否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获取“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各高职院校每学年招生情况、学生报到率以及就业质量是否良好;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能否在教学和实训实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开展科技开发与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高职院校是否具有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项目,科研成果和技术转让渠道畅通,产学研特色是否明显;在师生中能否树立起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职业培训职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能否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先进文化、积极参与社会与企业决策咨询过程等。因此高职教育对本区域的贡献能力的评价可以从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支撑能力”“人才培养贡献能力”“社会服务贡献能力”三个维度,本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总数、服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专业数比例、国家(省)级重点专业数、国家(省)级精品课程门数、国家(省)级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在全国(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获奖数、高职在校生、毕业生总量及校均数、院校招、报生比例、毕业生学年就业率、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得情况、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高职院校为企业技术服务年收入(横向课题经费)、高职院校授权专利数(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为企业职工开展职业培训总量、员工人数(人次)以及为企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数量等观察点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三、基础能力标准

如果说政府的支持是区域内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高职教育对社会经济的贡献能力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前提,那高职教育的基础能力如何是决定前两项目标能否实现的基石,分析高职教育发展的基础能力,主要可以从办学基础、师资队伍、校企合作三个方向进行评价,其中高职教育的办学基础可以从本区域内高职校占地面积总量、校均数,建筑面积(平方米)总量、校均数,馆藏图书资料(纸质、电子)总量及校均数等几个方面观察评价;师资队伍现有(发展)情况可以从本区域内高职院校师生比,本区域内高职校校专任教师数总量、校均数,专任教师中职称结构(高中初级)总比例、校均比例,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总比例、校均比例,尤其是专兼职教师校均比例等方面衡量;校企合作情况可以从校企合作专业数,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总量、校均数,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总量、校均数以及专兼职教师授课量校均比例等几个方面开展评价工作。

同时充分考虑到高职教育的特色性对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对高职教育强市评价过程中,对一个区域内的高职教育或高职院校是否能形成特色,在国内、省内是否具有较大影响和辐射力等方面也评价比较。

从本课题的评价性质来看,高职教育强市评价问题是一个具有明确直观含义但又不易精确把握的社会学评价概念,要进行精确的分析与评价,从当前的研究来看,层次分析法是研究该类问题的一个可行有效的研究工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