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独立学院自身特色与定位不明

独立学院自身特色与定位不明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因为如此,独立学院的发展定位常常与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定位相混同,如表6-1所示。这种定位不明、定位不当不仅不能促进独立学院的发展,还会导致独立学院与普通本科、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目标与模式的趋同,影响其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三)独立学院自身特色与定位不明

发展定位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凝聚各方力量实现办学目标的行动框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办学特色与定位,就体现在办学的思想、目标定位、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

第三级教育(中学后教育)

img13

图6-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级教育分类示意图 (36)

如图6-1所示,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把中国高等学校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相当于5A1),它们遵循“本科(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顺序提升其学习层次;二是多科性或单科性专业型(应用性)大学或学院(相当于5A2),它们依循“本科(学士学位或文凭)→专业硕士(学位或文凭)→专业博士(学位或文凭)或进入研究型博士”的学习阶梯;三是多科性或单科性职业技术型(或技能型)高校(相当于5B),它们走“专科(副学士学位或文凭)→职业本科(学士学位或文凭)→进入专业硕士”的培养阶梯。每一种类型都有重点高校,都可以办出自己的特色而成为国内(省内)知名、国际(国内)有影响的高校。这样,高等教育的发展就可以各就各位,避免大家都追随研究型大学的办学路子。(37)

那么,独立学院的目标定位是什么呢?若按照前文所述的分类标准,按照学校主管单位行政等级分类,独立学院应该属于省属或地(市)属学校;若按照研究与教学的分类方法,独立学院应属于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大学。可见,目前独立学院属于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多科性或单科性专业型(应用性)大学或学院。它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当前的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既有类似之处,也有区别。也因为如此,独立学院的发展定位常常与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定位相混同,如表6-1所示。

表6-1 独立学院与普通本科、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各项指标比较(38)

img14

首先,从独立学院与普通本科、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各项指标比较,可以看出,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投资办学,受政府的直接干预程度较大;而独立学院是由社会组织或个人投资,资金由董事会管理,利用普通本科高校的教学和管理资源联合办学的新的办学模式,因此社会开放程度较高,国家只是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独立学院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办学机制灵活,其历史性包袱轻,体制运行新(39),这给独立学院本身发展的多元化、多样化提供了可能。

但与此同时,在当前高等教育机构中“重学轻术”、“重理论轻应用”的思想影响下,众多高等学校追求的是越来越单一化的发展目标。比如普通本科学校中许多单科性学院纷纷向“学科齐全”的多科性高等学校发展,并且追求成为学术性研究型大学,而高等职业学院则越来越以“专升本”为努力目标,甚至一经被批准升为学院,也开始追求成为学科齐全的学术性研究型大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独立学院作为具有较高起点的本科教育为主的学校,也从一开始就力求“上进”,甚至早早地就喊出了办成中国的哈佛大学的口号。虽然其志可嘉,但不顾主客观条件,互相攀比,造成当前独立学院定位不当,缺乏特色,发展方向似乎明确而实际模糊。这种定位不明、定位不当不仅不能促进独立学院的发展,还会导致独立学院与普通本科、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目标与模式的趋同,影响其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其次,从办学机制和培养目标来看,由于现实办学条件和教学侧重点的不同,三类学校的办学机制和培养目标区别较为明显,具体表现在培养标准、就业取向、成功标准、职业定位的不同。普通高校由于普遍具有完备的学科体系和递进式层级式培养阶梯,加上长期形成的重科研与学术研究氛围,更多地将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以学科体系为本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即使是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是重理论基础的、宽口径人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高级的技术型实用人才,重视实用性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而许多独立学院经过几年的发展和调整,大多把未来的发展目标定位在实施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学院。也就是说,独立学院无论从生源还是培养目标正处于普通本科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二者之间,虽然有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科基础资源,却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但是在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方面的要求又高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这符合生源质量水平,也充分体现了面向市场的原则,在目前情况下不失为明智之举。但是这样的定位也使独立学院的分类与分层过于单一,似乎仅仅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过渡产物,也不利于独立学院未来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人才培养特色对独立学院至关重要,是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再次,从培养对象来看,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上没有针对自身特色进行定位,明晰其人才培养特色。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学生来源与其他种类的高校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独立学院招生对象在现行的高考招生体制下安排为三本录取,生源主要来自于一批未能进入公办本科高校而又希望接受本科教育的学生(其中包括一部分达到二本分数线的学生)。这一分数段的学生跨度非常大,加上独立学院是教育经费自筹,学费比普通公办学校有所提高,不少学生来自于相对比较富裕的家庭环境或来自于城市,独生子女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这样的孩子从小就容易有机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特长训练,个体差异特征显著,发展的多元取向更加显著。(40)但是,大多数独立学院的教育方式和培养模式都是以母体高校普通本科培养方式为蓝本,在培养目标与方式上盲目追求与“二本”一致,教学计划全盘照搬,在直接套用的过程中还有诸多的不适应,更不用说探索出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状况的“因材施教”的特色培养方式。这样,只会束缚独立学院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逐渐丧失自身优势与特色,最终培养出的也将是母体高校的“克隆”产品或“次品”。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管理者缺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意识。不少管理者唯恐独立学院被指为人才培养质量差,影响母体学校的声誉,所以他们就以考研率、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等来佐证自己的人才培养质量不低,这些都体现了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甚至是定位缺失。(41)

可见,大多数独立学院在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上,仍然是移植母体高校的精英式、学术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上也与母体高校基本雷同;在专业设置上,一般不缺乏一些低成本的“热门”或“短线”专业,结构单调,很少学院有自身的特色专业,或者说是品牌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绝大部分独立学院更是照搬母体高校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而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符合学院实际和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由于大量直接使用母体高校的师资队伍,因此进行高深专业知识教育的做法也不可避免地在独立学院中得到继承。(42)

因此,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基础和条件,有能力有必要明晰发展定位,办出特色,才能在竞争中获得长足而稳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