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杜威的教育本质论

杜威的教育本质论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前人不同的是,杜威用独特的用语对教育的本质给出了回答: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即生活。杜威受前人的一定影响,并结合自己的观点,旗帜鲜明地宣称: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生长的基本条件是未成熟的状态。杜威认为,是否帮助儿童生长是衡量学校教育是否有价值的标准。杜威称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为教育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具有的“当前的目的”。

第二节 杜威的教育本质论

历史上关于教育是什么这一教育本质问题有过多种解释。杜威列举过比较典型的两种观点:一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认为教育即外部塑造;二是以福禄培尔为代表,主张教育即潜在能力展开。与前人不同的是,杜威用独特的用语对教育的本质给出了回答: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即生活。

一、教育即生长

“生长”原来是一个生物学或心理学的概念,历史上许多人使用过。杜威受前人的一定影响,并结合自己的观点,旗帜鲜明地宣称:教育即生长。他提出的这一命题本意不是要将教育与生长混同,而是代表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和儿童发展观。

在杜威看来,生长是一个兼具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动态的心理发展过程。他声称:“这个朝着后来结果的行动的累积运动,就是生长的含义。”[2]人的心理方面的生长是永无止境的,但儿童的天性、能力的正常的生长有一定程序,甚至一天有一天的特殊式样。正如物的成熟要经过一定的时间、阶段一样,如果不重视儿童生长的需要及时机,急于要得到生长的结果,以致忽视了生长的程序,必然导致拔苗助长的不良后果。

杜威认为,生长的基本条件是未成熟的状态。换言之,生长必须以儿童的本能、能力为依据。他指出:生长的原始条件即起点,诚然是未成熟,但就幼儿而言,绝不意味着其心灵是一块空无所有,可任人涂抹的白板;未成熟也不应被视为缺点,实际标志或蕴藏着一种积极的内容、积极的能力。儿童与生俱来的四种本能(或称冲动、兴趣):其一为表现在交谈、交际中的社交的本能,或称社会的冲动;其二表现为建造的冲动,或称为制造的本能;其三为探索和发现事物的兴趣,或称为调查研究的冲动;其四为表现的冲动,即艺术的本能。杜威说:“这四方面的兴趣是天赋的资源,是未投入的资本,儿童的生动活泼的生长是依靠这些天赋资源的运用获得的。”[3]

杜威强调,儿童的生长应引导到习惯的形成。习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有机体的活动和环境取得全面的、持久的平衡”;另一种是“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活动,借以应付新的情况的能力”。杜威称这种习惯为“主动的习惯”,其中“包含思维、发明和使自己的能力应用于新的目的的首创精神”。[4]

基于生长论的主张,杜威强调正确的教育必须从研究儿童心理开始,应当提供机会让儿童生动地表现自己的生命力;要求教育不是单纯的灌输,而应根据受教育者的天赋能力,使之成为儿童自身的本能、兴趣和能力的生长过程;教育方法论的中心须从教师方面转移到儿童方面。杜威认为,是否帮助儿童生长是衡量学校教育是否有价值的标准。

二、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杜威称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为教育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具有的“当前的目的”。所谓经验的改组、改造,与杜威经验论里经验的连续性有密切的关系。在杜威的哲学术语里,经验表现为主体与客体、有机体与环境的一种相互作用。他将此称作经验的交互作用原则。在此基础上,杜威又提出了经验的连续性原则,即人最初的经验来源于先天的能力(如做事探究的本能)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但在人的一生中要不断经历、改变各种事物,在活动中获得的新经验增加到原有的经验中去以后,就会对原有经验进行改组、改造。

儿童经验的改组、改造具有两点意义。第一点意义是增加经验的意义,即使儿童认识到过去未曾感觉到的事物的联系。例如,一个儿童伸手去碰火光,烫痛了,从此以后,他知道某一接触活动和某一视觉活动联系起来(反过来,某一视觉活动和某一接触活动联系起来)就意味着烫和痛;或者,他开始知道光就是热的来源。[5]

杜威认为,儿童通过活动所获得和增加的经验,既可能是个人的,也可能是社会的,但是总的来说,两者实不可以分离。他主张通过大量的社会活动,甚至可通过把学校办成雏形社会的方式,来使儿童获得社会经验、社会意识,把个人经验和社会经验结合起来。经验改造的第二点意义是:增加指导或控制后来经验的能力,就是指儿童在参加某种有意义的活动时,一定知道他在做什么,以及预料将会发生的结果,这样获得的经验就是一种有教育意义和足以提高能力的经验。[6]

总之,儿童通过经验的连续性——一系列行动与后果的关系,展现着他早先是盲目的和冲动的目的的意义和性质,还展现着他所生活的世界的有关事实和事物,使知识扩展到自我,也扩展到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本能、兴趣、能力得到充分的尊重、利用和发展,社会意识、社会要求也在潜移默化中转化为儿童的信念。杜威这一思想的特点是将目的和过程,将主体与客体,将个性化与社会化通过主体的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将认知、获取经验与行动结合起来。杜威认为:“一切教育存在于这种经验之中”。[7]

三、教育即生活

杜威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8]在他看来,儿童本能的生长、发展及经验改造过程表现为社会性的活动就是生活。杜威认为,教育不应当是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应把学校改造成简化、净化的雏形社会,学校中的课程不应着眼于文字科目,而应着眼于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教学应从学习者现有的直接经验开始,注重培养儿童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图16-2为杜威的实验学校。

img37

图16-2 杜威实验学校

综上所述,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即生活三者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大致来说,“教育即生长”侧重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教育的本质,以解决教育方法论问题,它从一个角度为儿童中心论提供了依据。“教育即经验改造”侧重从哲学(主要是认识论)的角度探讨教育的本质,以解决知识、经验如何得来,以及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协调问题。二者在“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中得到集中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