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现代法国教育发展

近现代法国教育发展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80年,政府颁布了削弱宗教势力的第一个法令,禁止教士当选教育最高审议会成员,教会学校不得称大学,国家收回其考试和授予学位的权限。1905年,法国政府明确宣布教会与国家分离,同时废止《法卢法案》。方案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组织和制度,以及教育内容和方法等都提出了详细的改革意见,成为战后初期法国教育改革的依据,在整个法国教育史上也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

第二节 近现代法国教育发展

从16世纪开始,资本主义因素在法国得到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资本主义的手工业工场,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与加强。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资产阶级逐渐成长。17世纪至18世纪大革命前,法国仍然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而且是当时欧洲君主专制国家的典型,王权神权被极度强化,天主教在法国的势力十分强大。法国从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资产阶级与封建复辟势力之间、资产阶级内部各派政治势力之间、人民群众与剥削阶级之间反复进行较量,斗争极为复杂,政权不断更迭,这些情况深刻地影响了法国教育的历史发展。

19世纪以后,法国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加强了国家对教育的控制,但以教会为代表的传统势力仍有较大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为适应社会变革和教育现代化、民主化的需求,法国开始了对教育领导体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等诸多方面的改革,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又推出了一些新的教育改革方案。

一、教育行政

1789—1794年法国革命是继17世纪英国革命和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的一次更彻底、更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从根本上推翻了统治法国1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在教育方面,资产阶级执政的各派力量都拟订过方案,其中著名者有康多塞、雷佩尔提和拉瓦锡等人所拟订的教育方案。这些方案虽然在当时都未来得及付诸实行,但对法国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康多塞1792年向立法大会提出的方案,不仅给法国而且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讨论19世纪教育发展的基础。

这些方案的共同点是:都要求由国家举办世俗性的学校,反对教会垄断教育;主张实施普及的、男女平等的教育;要求废除宗教科目,加强科学教育。其不同处主要是康多塞的教育计划主要反映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并没有给第三等级中广大劳动人民子弟受教育提供物质保证。

拿破仑执政时期(1799—1814)的1802年和1808年,拿破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共教育基本法》和《关于帝国大学条例的政令》,规定大学区应设立小学、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并列入国家教育系统。

(一)政教协议的签订

拿破仑上台后,为了解决宗教冲突,同时也为了把宗教改造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于1801年与古罗马教皇签订了政教协议《教务专约》,在教会服从拿破仑政府的前提下恢复天主教。此后不久,法国的学校教育就完全取消了大革命时期所提出的教育世俗化原则,小学仍旧控制在教会手里,许多教士又继续充任中学教师,各级学校重新强调宗教教育。

(二)中央集权制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架构

拿破仑采纳了康多塞教育报告的基本思想。为了统一舆论,造就有效率的官吏和能从事生产的臣民,拿破仑建立了中央集权的领导体制。1806年,他在巴黎设立了帝国大学,1808年将全国划分为27个大学区。帝国大学是帝国的教育权力机构,设总监和由30人组成的评议会,还设有若干名总督学。帝国大学的总监由拿破仑直接任命。各大学区设学区总长和10人组成的学区评议会,也设几名学区督学。学区总长、帝国大学和大学区的督学,以及大、中学校校长、教师都由帝国大学的总监任命。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开办也要经帝国大学总监认可。国家对学年安排和课程设置实行统一管理。这种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成了法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

第二共和国时期(1848—1852),资产阶级在镇压1848年6月巴黎人民起义之后日趋反动,正式通过的《1848年宪法》一笔勾销了上述关于劳动人民教育权的种种规定。第二帝国时期(1852—1870)的1850年3月,议会通过《法卢法案》,其要旨为:实行全国单一的教育行政制度,加强政府对学校的监督,强化国家教育组织;允许天主教会参与监督、指导教育,维护教会对私立学校的控制权;关闭师范学校;规定私人办学条件,为教会牧师开办中小学提供方便,如委任教师须经教会推荐,教士有填补空额教师优先权,教士有权教授4名以下志愿从事宗教职务的中学生等。《法卢法案》实施后曾几经修改,并于1905年被废除。由于《法卢法案》的实施,教会获得了领导、监督学校的权力,教会团体直接经办的学校也越来越多。

1880年,政府颁布了削弱宗教势力的第一个法令,禁止教士当选教育最高审议会成员,教会学校不得称大学,国家收回其考试和授予学位的权限。

进入20世纪以后,在法国,宗教思想和教会对教育的影响进一步削弱。1902年以后,50多个从事教育方面活动的教会组织被解散,3000多所教会学校被封闭。1905年,法国政府明确宣布教会与国家分离,同时废止《法卢法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议会组建了一个新的教育改革委员会,由著名物理学家郎之万任主席,瓦隆为副主席。1946年11月,郎之万逝世后,瓦隆接任主席职务。该委员会于1947年正式向议会提交《教育改革方案》(又称《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方案提出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六条原则:社会公平原则;社会上的一切工作价值平等,任何学科的价值平等;人人都有接受完备教育的权利;在加强专门教育的同时,适当注意普通教育;各级教育免费;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地位。方案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组织和制度,以及教育内容和方法等都提出了详细的改革意见,成为战后初期法国教育改革的依据,在整个法国教育史上也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

二、初等教育

(一)17—18世纪法国初等教育

在17—18世纪,天主教会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继续控制着法国的初等教育。如图8-4为17世纪法国的一所初等学校。18世纪法国国王曾发布命令,指出学校应受天主教僧侣的监督,儿童应当学习识字、教义问答和祈祷。各新教派别,如胡格诺派和詹森派等,也通过开办学校,传播各自的教义。詹森派学校不同于天主教学校,尤其不同于耶稣会的学校。它们重视数学、地理、历史的教学,强调学习本民族语言并用民族语言教学,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着重发展学生的智力,要求教师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这在当时的法国是一种进步,可惜它只存在了20多年,到17世纪60年代就被耶稣会派封闭了。不久,法国天主教神甫拉萨尔创立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开办了许多免费的初等学校,目的是对抗新教的办学活动,维护天主教的势力。这类学校仍保留着严厉惩罚学生的方法,同时,顺应当时教育的发展趋势,采用了一些新的做法,如:识字教育从学习法语开始,然后再学拉丁文;按儿童能力分组,每组由教师在同一时间内用同一教材进行教学等。该会所办的学校在法国当时的初等教育方面占据统治地位。创办于1684年的训练初等学校教师的讲习所是欧洲最早出现的师范教育设施。

img20

图8-4  17世纪法国的一所初等学校

(二)19世纪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

拿破仑执政时期,小学由地方或教会办理,但受中央监督,学习读、写、算。拿破仑对初等教育不大感兴趣,而特别重视中等、高等教育。

七月王朝(1830—1848)是金融贵族集团窃取七月革命胜利果实而建立的金融资产阶级和大土地所有者的联合专政,实行君主立宪制。这一时期,工业革命迅速展开,资本主义工商业获得较大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力量加强,并开始进行有组织的斗争,社会主义思潮开始流行。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初等教育受到重视。

1831年,著名学者、教育家库薪(Cousin)赴德国考察教育。同年6月他向教育部提交了一份《关于德国教育的考察报告》,论证了在法国实施初等教育法律法规和建立高等初级小学的必要性。1832年,著名学者基佐(Guizot)担任法国教育部部长,1833年6月,他依据库薪赴德调查的报告,颁布了国民教育法令,即《基佐教育法案》。该法案初步建立了法国国民教育制度,确立小学教育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级。每一分区应普遍设初级小学一所,相邻的区亦可联合设立初级小学。各省省会及有居民6000人以上的市镇设高级小学一所。除读、写、算、法语、道德等教育内容外,还增加了自然科学的学习科目。每省设师范学校一所。允许设立私立小学和教会学校,但国家有视察一切私立学校的职权,教会学校不得强制儿童接受其不乐意的宗教教育。每县设立教育委员会,由行政长官、牧师、治安法官、中等教育代表、初等教育代表各1人及当地绅士代表等组成,负责管理全县初等教育。每区设学校视察委员会,由当地行政长官、主教及居民代表组成。教育部部长可设立考试委员会负责教师鉴定。教师通过考试获得教师证书之后才能任教,以保证教师质量。规定初级小学教师最低年俸为200法郎,高级小学教师400法郎。贫寒学生可申请免费接受教育。公共教育经费分别由区、省和国家承担。

第二帝国时期继续施行《法卢法案》,除了教育直接受中央统制外,教会拥有举办和管理学校的特权,所以学校教育工作中充斥着宗教和君主制度的精神。初等学校全部掌握在教会手中,神学是主课。

1875—1900年,共和党执政以后,根据法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的需要,着手改革教育。教育部部长费里(Jules Francois Camille Ferry)在1881—1882年先后提出两项教育法案并获得通过,主要是对初等教育的改革作出安排。根据费里的法案,初等教育应是世俗的(废除《法卢法案》中给予教会监督公立学校的权力和教士任教的特权,以公民和道德课取代宗教课,但法国教育的宗教性仍很强)、免费的(免除了公立母亲学校和小学的学费)、普及的(此时规定6~13岁的儿童都应入小学接受7年的义务教育),因此公立小学发展很快。费里的法案为以后近百年间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886年以后,又在初等学校之上设立三年制的高等小学,学生毕业后升入职业学校或师范学校,这一学校系统主要是供劳动人民子女就读的。至此,法国双轨的学校制度已见轮廓。

另一学校轨道主要是供特权阶级子女就读的,他们一般先受家庭教育,然后进中学预备班,经过严格考试升入国立中学、市立中学或现代中学(原先那种具有实科性质的中学于1891年改称现代中学,它取消了古代语而改为学习两种现代外语,这种学校当时的社会地位较低)。学生中学毕业考试及格即获学士学位,可以升入大学。

(三)20世纪的法国初等教育

法国的双轨学制在20世纪初继续存在。1925年以后,由于各方面进步社会力量坚持不懈的斗争,当局不得不作些改革,将初等教育改为统一学校,小学毕业经过严格考试可以升入中学。

1959年1月6日,法国政府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在初等教育方面做了诸多改革。法令明确规定将义务教育期限由8年延长到10年(6~16岁)。6~12岁的儿童在普通小学接受教育,小学毕业后除极少数确属不能升入中学的学生以外,全部学生不用经过考试即可进入中学。

19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又称《哈比改革》)。该建议对法国初等教育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规定小学实施统一教育,并分为预备阶段(1年)、基础阶段(2年)和中级阶段(2年)。该建议对课程和教学内容也做了一些调整,加强了合科教育。

三、中等教育

(一)17—18世纪法国中等教育

中等教育学校主要有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它们以拉丁语及“七艺”科目为教学内容,经院主义气息十分浓厚。成立于1611年的耶稣基督圣乐会对中学的教学工作进行了若干改革,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圣乐会虽然是一个属于旧教的宗教派别,但它比较接近资产阶级,圣乐会所办的许多中学显然就是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而产生的,入学者都是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这种中学在前四年学习法语,不学拉丁文;高年级学习拉丁文,不学希腊文。拉丁文的教学不重文法而重阅读原著,注重历史教学,加强数学以训练思维,增加实科方面的内容,使物理、化学在课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圣乐会的教育活动一直继续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对法国的中等教育有一定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时期(1789—1794),在中等教育方面,政府设立了中央学校(设在每郡首府),培养工业方面的实干人才。

(二)19世纪法国中等教育

拿破仑执政时期,中央学校停办,存在国立中学、市立中学、私立中学、寄宿学校等类型的中学。国立中学主要教授古典语言、历史、修辞、逻辑、数学、物理学等的基本知识;市立中学主要教授古典语言基础、历史和其他科目的基本原理;私立学校的课程深度与市立中学相当;寄宿学校(私立)程度低于私立学校。中学一般修业6年,自然科学一般不受重视,中学与大学相衔接。这一时期中学发展很快,至1813年有国立中学46所,至1814年有市立中学500所。

七月王朝时期,初等教育受到极大的重视,这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大规模展开需要训练工人。这一时期对初等教育的重视恰好与仅仅重视中、高等教育的拿破仑教育体制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学制体系的基础。

第二帝国时期,中学仍分国立中学与市立中学两种,修业8年,但教学内容上的古典主义逐渐有所改变。从1852年起实行文、实分科,到1865年又改办实科性质的中学,可是这种学校的地位低于文科中学。在教学方法上,无论中学、小学,均以死记硬背为主。

1875—1900年,近代法国除设立一些私立中学外,主要为上流社会子女开设显贵学校,其中包括中学预备班和7年制的国立中学与市立中学。后两类中学在课程设置上既注重科学知识教学,又给古典语文学科以重要地位,以培养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1880年和1902年法案的通过,改善了实科教育的地位。实科课程与文科几乎并驾齐驱。原来设立的带有实科性质的专科学校改成了现代中学,它的业士学位与古典的文科中学的学位具有相等的价值。女子中学从1880年开始向男子中学看齐,到1928年,在学制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都与男子国立中学相同。由于中等教育收费高昂,一般劳动人民的子女无力就读,因此接受高等教育的道路被堵塞。

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法国从1881年开始举办国立职工学校和工商实科学校,由教育部和工商部分别领导。1888年设技术教育监督,1911年设职业能力证书,统一此类教育的标准。1919年,《阿斯蒂埃法案》规定对14~18岁青年工人实施义务职业教育。1920年,设技术教育最高审议会和职业教育司,这类教育的领导权统归教育部。1925年的法律规定,企业每年须交纳其工资额的0.2%为艺徒税,作为补充技术教育的经费。

(三)20世纪法国中等教育

20世纪前期,法国根据1902年法令建立了七年制中等学校。1933年又决定中学免费。但是,此时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子弟由于家庭经济及文化背景等原因,仍很难通过中学、大学接受高深的教育,所以受教育机会实际上只有形式上的平等。1919年7月,法国政府通过《阿斯蒂埃法案》,规定每一市镇必设职业学校一所,18岁以下青年的职业教育为免费义务教育,雇主有让学徒上职业学校的义务,国家资助私立职业学校。

1959年的《教育改革法令》中,中等教育是改革的重点。改革延续了战前即已出现的思路,把中等教育作为初等教育之上的自然阶梯,以统一学校取代过去的双轨制学校进行初中教育,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不是通过一两次考试,而是通过一定阶段的观察来决定。

1959年改革虽然使法国在教育民主化的进程中迈出一大步,但中等教育阶段的平等目标还远未实现。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法国社会对中等教育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政府又开始了以设立统一中等学校为基本目标的改革。

1975年的哈比改革中,初中阶段取消了过去设置三类教学班的做法,建立一种完全统一的并向所有学生开放的综合性教育机构——中学。这是法国教育民主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此后,法国的中学专指初中,高中另有专有名称。高中阶段同时实施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四、高等教育

(一)17—18世纪法国高等教育

19世纪以前,法国高等教育的学术水平在西欧是很高的。法国的大学以巴黎大学为代表,大多产生于中世纪。在16世纪前后,巴黎大学已拥有许多个学院。与初等和中等教育一样,这一时期法国的高等教育也处于天主教会的管辖之下。大学在宗教改革运动之后一直排斥新教徒,从1638年起还停止向新教徒颁发学位,同时极力扼杀进步思想,法国资产阶级哲学家、科学家笛卡儿和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都被巴黎大学列为禁书。在当时的大学里,只有新出现的个别讲座,如数学或自然科学讲座,反映了文化科学上的进步。

法国大革命时期高等教育受到重视,采用开设专门学校的办法培养专门人才。1794年创办的公共工程中心学校,即巴黎理工学校,不但在当时为法国培养了军工、交通、采矿、造船和测量等部门急需的技术人才,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出了贡献,而且在后来逐渐成为法国的一所重要科学教育机构。1795年又创办了巴黎师范学校,这所学校拥有许多著名学者,重视基础知识教学,但由于它在政治上倾向雅各宾派,遂在雅各宾专政结束后被封闭。原有的大学由于长期受天主教会控制,宗教思想影响根深蒂固,因而这时予以停办。

(二)19世纪法国高等教育

拿破仑执政时期,大学设神学院、医学院、法学院来培养专门人才;设文学院、理学院,以授予学位(业士、学士)为主要职责,其课程是国立中学学业的继续和补充;原来的巴黎理工学校受到拿破仑的重视。

巴黎师范学校被恢复,并于1808年改组为培养国立中学教师的学校,实行寄宿制,只招收男生,是当时学术水平最高的教育机构。1845年,巴黎师范学校改为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此后改称巴黎男子高等师范学校,另于1881年创立巴黎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1875—1900年,在高等教育方面,法国大革命冲击了古老的大学。高等院校一扫昔日偏重古典文科的经院习气,改变了旧大学不涉世务、独立于社会的形象,朝着适应资产阶级政治经济需要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形势之下,大学出现了综合化、大型化的趋势。巴黎大学发展成为包括许多独立学院、具有近代大学规模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并且重视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是法国高等文化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中心。1885年至1898年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同一大学区的学院联合为一所大学,成立了大学审议会,赋予大学经费、教学、纪律等方面一定的自治权,以提高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打破学院间的隔阂。至1920年,还规定大学可以附设专科学校,以便引入新学科,建立大学内外联系,促使大学为地方经济服务。

(三)20世纪法国高等教育

20世纪前期,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方面,法国教育也形成了它的特点。在教育方面,它重视培养学生的礼仪。在教学方面,法国高等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尤其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法国教育素有古典主义的传统,人文学科在课程中占很大比重,是为培养政府文职官员服务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适应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新要求,现代自然科学科目在课程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1959年的教育改革中,提出扩大大学招生人数,为未取得“中学毕业会考”合格证书的高中毕业生和非高中毕业生开辟大学院系;加强科学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等等。1966年,又规定建立短期技术大学,以减轻大学招生人数的负担和消除中等技术人员缺乏的现象。

1968年,巴黎大学学生掀起了大规模示威运动,抗议法国教育制度陈旧、保守、管理过分集中,要求民主、自治和现代化。运动很快蔓延到其他大城市,被称为震惊世界的“五月风暴”。同年11月12日,法国议会通过《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案》(又称《富尔法案》),提出了高等教育改革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三原则。在这些原则指导下,大学体制和结构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取消了原来的大学院系建制,设置了教学与研究单位,使不同学科的教师、研究人员及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联系。20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高等教育又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不断向教育民主化的方向迈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