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洲新教育运动

欧洲新教育运动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洲新教育运动由自发兴起走向自觉成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921年,新教育联谊会成立,成为新教育运动走向自觉与成熟的标志。[2]此期欧洲新教育运动因政局动荡和战火纷飞而进入转折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陆新教育运动普遍遭到纳粹践踏,新教育协会及组织成员被迫转入地下。这一举措标志着欧洲新教育运动出现了重大转折。欧洲新教育运动以新学校的建立为起点,首先在英国发端,然后向其他国家扩展。

第一节 欧洲新教育运动

一、新教育运动的发展阶段

欧洲新教育运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兴起、成熟、转折、衰退四个时期。

(一)兴起阶段(1889—1914)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Cecil Reddie)创办阿博茨霍姆学校(见图7-1),拉开了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序幕。在雷迪的影响下,英国教育家巴德利(John H.Badley)创办贝达尔斯学校,德国教育家利茨(Hermann Lietz)创办乡村教育之家,法国教育家德莫林(Edmond Demolins)创办罗歇斯学校。与此同时,德莫林的《新教育》(1898)、爱伦·凯(Ellen Key)的《儿童的世纪》(1900)等关于新教育的著作问世,表明新教育思想的号角开始吹响。进入20世纪后,不断涌现的新学校如一盏盏明灯,将新教育的光亮洒向欧洲大地。在德国,新教育家创办了威克斯多夫自由学校(1906)、奥登林山学校(1910),凯兴斯泰纳(Kerschensteiner)开始推行劳作学校。在意大利,蒙台梭利创办了享誉后世的“儿童之家”(1907)。在比利时,德可乐利(Ovide Decroly)创办“隐修学校”(1907)。在英国,莱恩(Homer Lane)创办“小共和国”。此外,波兰、瑞士、法国、俄罗斯、奥地利等国也出现了新学校。正是这一系列新学校的自发诞生和新教育著作的先后出版标志着新教育在欧洲兴起。

img16

图7-1 雷迪创办的学校的外景

(二)成熟阶段(1914—1936)

欧洲新教育运动由自发兴起走向自觉成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健全。1921年,新教育联谊会成立,成为新教育运动走向自觉与成熟的标志。新教育联谊会通过了新教育的七项基本原则[1]。该组织还确立每隔2到3年召开一次国际性会议,围绕共同关心的教育问题进行讨论。二是新教育理论趋于成熟。此期新教育理论开始有更深度的开拓创新。代表性的教育理论著作,如沛西·能(Percy Nunn)的《教育原理》(1920)、罗素(Betrand Russell)的《论教育:特别是儿童早期的教育》(1927)先后出版,表明新教育家对教育理论的探索开始走向深入。三是教师的觉醒与参与。广大教师的觉醒、支持和参与是新教育走向成熟和自觉的一个重要前提。这得益于一些著名教育家率先垂范,积极投身到唤醒广大教师的工作中。其中代表性的有蒙台梭利,她先后在意大利、英国、法国等考察、讲学,开设国际训练班培养教师,为欧洲各国培养了从事新教育的教师。另外,沛西·能在主政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期间,不遗余力地讲授教学法及教育学,熏陶、激励、鼓舞了几代英国师范生,对英国新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2]

(三)转折阶段(1936—1945)

此期欧洲新教育运动因政局动荡和战火纷飞而进入转折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陆新教育运动普遍遭到纳粹践踏,新教育协会及组织成员被迫转入地下。仅有英国的新教育运动苦撑危局,并不乏建树。例如:英国新教育家伊萨克斯(Susan Isaacs)等人在战后积极开展心理救助工作,并在新教育杂志《新时代》上连篇累牍地刊载心理救助的文章,帮助人们度过战争恐慌阶段。与此同时,在英国新教育联谊会的支持和组织下,新教育联谊会在伦敦总部召开会议,通过了著名的《儿童宪章》。其基本纲领为:①儿童的人格是神圣的,儿童的需要必须是任何一个良好教育制度的基础;②每个儿童所享有的适当的吃、穿、住的权利应该被作为国家财政的首要开支;③每个儿童都应该享有经常的有效的医疗照顾和待遇;④所有儿童都应该有接近本国知识和智慧宝藏的均等机会;⑤使每个儿童有全日制就学的机会;⑥给予每个儿童以宗教教育。[3]

(四)衰退阶段(1945—196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教育联谊会总部的使命转为重建世界民主教育体制。其成员先后参加了以“在国际社区为了生活的教育”的布莱斯顿会议(1945年)、以“教育改革与新教育”为主题的巴黎会议(1946年)。1946年,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成立后,新教育联谊会自此甘为助手,并在此后的20年间积极响应和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项目。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在英国召开会议,会议决议更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这一举措标志着欧洲新教育运动出现了重大转折。但世界教育联谊会仍然致力于新教育最初的信念,如:“儿童中心教育”,“通过教育实行社会改良和民主”等,似仍可视为是沿着新教育运动开创的道路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教育运动虽然“退隐”,但新教育的事业仍在继续。

二、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学校

欧洲新教育运动以新学校的建立为起点,首先在英国发端,然后向其他国家扩展。新学校的倡导者是一些从事实际教学的教师,他们热心于更加切合学生及时代需要的课程和行为模式。他们注重教学组织形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校管理的改革,创建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新学校。正是这些点燃希望之火的新学校,向世人有力地证明:反思教育传统,并使教育完全地、审慎地适应新世纪的环境是可能的。“它们对学校的社团生活给予新的强调,并通过创造温暖的社团活动和广泛的参与而改变了学校生活的性质。它们通过提供表现性活动的范围和质量以适应各种不同兴趣的学生,从而丰富了每一个个体受教育的机会。”[4]这些以坚定的步伐走在时代的前面的新学校,至今仍然能为我们带来启示和借鉴。

新教育运动中的新学校不仅名称不一,而且不可胜数。新学校在英国被称为“乡村寄宿学校”,在德国被称为“乡村教育之家”,在法国被称为“罗歇斯学校”,在比利时被称为“隐修学校”。关于新学校的数量,说法不一,一说至1913年,西欧各国共有新学校100多所;一说至1914年,整个欧洲只有50所乡村寄宿学校。[5]这里仅介绍几所著名的欧洲新学校。

(一)雷迪的阿波茨霍尔姆学校

阿波茨霍尔姆学校由英国教育家雷迪1889年10月创办。学校位于面积宽广、风景优美的罗切斯特郊外,招收11~18岁男生。

按照雷迪的主张,教育的目的应该在于协调。[6]为实现儿童协调发展的目的,阿博茨霍姆学校的每日生活分为三部分:上午主要是艺术活动;下午是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傍晚是娱乐和艺术活动。各种活动采取小组的形式进行。

学校的课程设置分为五大部分:一是体育活动和手工劳动,手工劳动主要有缝纫、制鞋、烹饪、木工、金工等;二是艺术方面的课程,包括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三是文学和智力方面的课程,主要有英语、法语、德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社会学科等;四是社会教育,要求儿童在晚上或周末参加社区的娱乐活动;五是道德和宗教教育。学校全部生活的基本原则是合作、和谐和领导,教师和学生旨在建立真诚的信赖关系。

阿博茨霍姆学校是欧洲第一所新学校,为欧洲乃至世界上的新学校树立了一个模式,以后的新学校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仿照它建立的。

(二)利茨的乡村教育之家

1898年,德国教育家利茨仿照雷迪创办的新学校模式,在伊尔森堡创办了德国第一所新学校——乡村教育之家。学校位于风景优美的乡村,招收6~12岁的男生。乡村教育之家采取寄宿制学校形式,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气氛,让教师和学生在学校里平等地生活。

在利茨看来,乡村教育之家应该提供各种活动。并且,学校组织的活动都应建立在儿童的兴趣和经验之上。在具体安排上,上午是学术活动,下午是手工劳动、体操、游戏和艺术活动,傍晚时分则全体学生集合起来进行愉快的谈话、讨论以及音乐和娱乐活动。

乡村教育之家重视智育与体育、社会与艺术的协调发展。在智力活动方面,学校开设有德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等。在体育活动方面,学校组织儿童参加体操、游戏、各种竞技、远足、赛跑、爬山等活动。在劳动方面,学校安排园丁或农夫指导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在艺术活动方面,学校开设绘画、雕刻、音乐,并组织学生从事自己房间的装饰设计,参加校内乐队和合唱团。

(三)德莫林的罗歇斯学校

1899年,法国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德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学校位于巴黎附近的诺曼底风景区,只招收男生。

该校的办学目的旨在通过各种活动和训练,使每个儿童在德智体方面和谐发展。学校的课程包括现代语文、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和手工劳动等。一般上午安排学术活动,下午安排户外活动、游戏、体育运动以及儿童自己喜欢的活动。

在开设各种正规课程的同时,罗歇斯学校还从事体力劳动和小组游戏,尤其重视体育运动。学校配有良好的运动设施,学校规定:每个儿童每天必须有1小时练习体操,每周须有三个下午进行体育运动。因此,罗歇斯学校又有“运动学校”之称。

罗歇斯学校重视“小家庭”式的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在罗歇斯学校里,儿童分别组成一些“小家庭”,每个小家庭都制定了特殊的家庭生活规则。教师与儿童住在同一栋楼里,参与儿童的各种活动,帮助小家庭进行生活的改善。

(四)德可乐利的隐修学校

1901年,比利时教育家、心理学家德可乐利(Ovide Decroly)在布鲁塞尔创办特殊儿童学校,研究低能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1907年,德可乐利在布鲁塞尔市郊创办生活学校,取名为“隐修学校”,采用与身心有缺陷儿童相同的教育方法教育正常儿童。该校后来以“德可乐利学校”著称于世。

德可乐利学校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在学生中倡导生动活泼的生活。学校通过让学生能以最大热忱并使自己和社会获得最大教育效益的方式安排教育环境,为学生智力的、体力的、社会的和审美的生活服务。学校日常教学计划可以分为三部分:上午从读写算开始;之后是兴趣中心课程;午后是从事手工劳动或学习外国语文的时机。[7]

德可乐利学校打破了传统的分科体系,采用以儿童兴趣为中心的新课程制度。学校以个人生活的营养、居室、防卫、活动四种需要为中心,联系家庭、学校、社会和自然,组成一个个以兴趣为中心的教学单元,各年级均按教学单元进行教学。在隐修学校,五个学年的安排分别是:第一学年是儿童和他的有机体;第二学年是儿童与动物;第三学年是儿童和无生命界;第四学年是儿童和蔬菜;第五学年为儿童和人的环境。儿童在每一个学年都必须通过观察、联想、表达来学习。

(五)尼尔的夏山学校

夏山学校由英国教育家尼尔(Alexander S.Neill)1921年创办。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使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使学生去适应学校。[8]

学校在创办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管理特色:自由和自治。在这所学校里,学生没有考试,上课全凭自愿,没有压力,没有恐惧,全部教育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下成长。学校完全按照高度自治的模式运行,儿童享有完全的自由来管理他们的集体生活。

学校为儿童提供自由发展的课程。学校开设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工艺等课程。每个学期,各科教师提供一张授课时间表,学生可以根据授课时间表去听课。每周5天上课,每天上5节课,每节课40分钟。高年级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课,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跟班学习,也可以到工艺室或手工室去操作。

学校为学生安排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通常下午第二节课结束后就是自由活动时间。在自由活动时间里,低年级组的学生在校园内玩耍或听故事;中年级组的学生到艺术室或陶器工厂去,参加绘画、装潢、雕刻、编织等活动;年龄大一些的学生则到学校的木工厂或铁工厂去进行工艺制作。女生们一般到艺术室或参加缝纫、烹调等活动。学校举行多姿多彩的晚间活动:周一和周四晚上学生到校外看电影;周二晚上中年级组的学生分组阅读,高年级组的学生听尼尔的心理学讲座;周三晚上举办学生舞会;周五晚上排演话剧;周六晚上举行学校师生大会;冬季的周日晚上学校上演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每隔一周教师还给学生讲述他们各自的奇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