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创新与创造简史

人类创新与创造简史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和创造的历史。人类文明离不开创新活动与创造实践。1978年英国出版的《发明的故事》一书,详尽介绍了古今中外近380种人类创新与创造成果的历史由来。其中,数得上人类“第一发明”的当推弓箭。这是因为人类早期生产方式是以采集为主、狩猎为辅,先民们依靠群体力量进行狩猎以维持生存。为不受野兽伤害,又能有效猎获野兽,人类早期就发明了弓箭等远距离杀伤武器。

第一节 人类创新与创造简史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和创造的历史。如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那么创新、创造就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元生产力。人类文明离不开创新活动与创造实践。创新活动和创造实践推动社会进步,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一、人类创新与创造活动的历史溯源

1978年英国出版的《发明的故事》一书,详尽介绍了古今中外近380种人类创新与创造成果的历史由来。其中,数得上人类“第一发明”的当推弓箭。这是因为人类早期生产方式是以采集为主、狩猎为辅,先民们依靠群体力量进行狩猎以维持生存。为不受野兽伤害,又能有效猎获野兽,人类早期就发明了弓箭等远距离杀伤武器。弓箭等猎具的发明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猎物有所剩余,养起来成为家畜,推动人类社会由采集为主、狩猎为辅转入畜牧时代。从此母系社会开始瓦解,进入父系社会。

弓箭的发明使人们产生利用弓弦绕钻杆打孔的想法,从而发明钻具。利用钻具与被钻物的摩擦生热进行取火,这就是“钻木取火”技术。人工取火技术的掌握不仅可以用以熟食、照明、取暖和驱避野兽等,使人类寿命得以延长,生存质量得到提高,给人类带来生活文明,而且在火烧黏土的制陶过程中随着高温技术的掌握,更是可以用火熔炼金属,制造金属农具,给人类带来生产文明。随着以金属农具为代表的整套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人类社会由畜牧时代进入农业社会。钻木取火技术的发明当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

二、以我国农业文明为代表的世界生产力发展高峰

在古代社会,我国以农业文明为代表的创新实践与创造活动,使我国封建社会自公元前3世纪的秦、汉时期起,直到唐、宋、元各代经久不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当时长达300年的时间里雄居世界之首。在我国形成了与西方不同、别具一格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和科学技术体系,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保持完整文化传统的国家。

在西方处于落后的中世纪“黑暗时代”时,我国正处于唐宋盛世(公元7至12世纪)。我国古代伟大的四大发明中除造纸技术外,其余三大发明都是在这一时期成熟并得到推广应用的,形成我国历史上科学文化与经济繁荣前所未有的壮观景象。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巨著中说:“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往往是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以前更是如此,这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在3~13世纪,中国保持一个让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中国的四大发明输入欧洲,对欧洲近代社会的到来起到了临产催生的作用。指南针促进欧洲航海事业和探险事业的发展,火药成为消除欧洲各地封建割据的有力武器,指南针和火药构成帝国主义海上称霸的“一炮一舰”,造纸术和印刷术则对欧洲科学文化的普及、提高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正如马克思所描述的那样,“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的这段描述深刻揭示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给欧洲历史进程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三、工业时代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三次高潮

在我国明末至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7世纪至1830年)、清朝咸丰至宣统年间(公元1851至1900年)以及清朝光绪至民国年间(公元1879年至1930年),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先后经历以瓦特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技术革命、以煤化学和合成染料为代表的化工技术革命以及以电气化为代表的电力技术革命等三次高潮,世界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中心相继由英国、德国转移到美国。

瓦特并非蒸汽机技术的原创者。在瓦特之前,D.巴本(1647—1714)、T.纽可门(1663—1729)就已制造出蒸汽机原型。当时的蒸汽机主要用于矿井提水,效能很低。瓦特本人在格拉斯哥大学承担纽可门蒸汽机的修理工作,他运用所在大学教授布莱克(1728—1799)发现的“潜热”现象,即气体与液体转换时可大量吸收、放出热而温度不变的原理,将蒸汽机中的冷凝器拿到气缸外面,从而使蒸汽机的效能大大得到提高。此后瓦特经历九年时间,先后解决加工工艺、资金和与工具机的连接技术等难题,于1800年实现了蒸汽机的工业化生产。蒸汽机作为动力机械与任何工具机连接都可使用,所有的大机器,其中包括火车和轮船都因蒸汽机的带动而飞速运转,整个世界的面貌由此大为改观,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产业革命,也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经历的第一次生产力发展高潮。

在1830年英国产业革命达到高峰时,德国还只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直至1871年才得到统一的德国,其工业化进程比英国几乎晚了一个半世纪。但他们不甘落后,外派大批学者留学英国,学成回国后从事科学研究与教育工作。1830年后在德国涌现成批科学家,如世界著名数学家雅各比(1801—1874)、高斯(1777—1855)和著名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等,他们开创了德国科学繁荣的历史新时期。尤其是利用由李比希(1803—1873)等建立的煤化学科学成就,德国迅速发展合成染料工业,由此带动纺织工业(合成纤维)、制药工业(阿司匹林等)、油漆工业和合成橡胶等整个合成化学工业的发展。德国著名化学公司如赫希斯特和拜尔公司的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向世界各国,使很多天然制品被化学制品取代,人类进入“化学合成”时代。德国化学工业的兴旺发达,进一步带动酸碱和造纸等许多工业的发展。1895年德国各行各业的产品产量压倒英国。德国仅用40多年的时间(1860—1900)就完成了英国100多年的事业,实现了工业化。

就在英国发动产业革命时,大批英国失业工人来到美国。1848年至1849年欧洲革命失败后,又有大批法国人、德国人、奥地利人以及意大利人和俄罗斯人移居美国,这成为美国引进技术、发展工业和扫除南方封建奴隶势力的突击力量。1850年后,美国结束了完全照搬欧洲技术的历史,走上工业技术创新之路。继1866年西门子发明电机之后,1876年贝尔(1847—1922)发明电话,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这三大发明照亮了人类实现电气化的道路。如果说英国、德国的第一次技术革命或产业革命还只是发展了生产文明,那么美国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或产业革命就不只是发展钢铁、化工和电力技术等生产文明,而且史无前例地发展了汽车、无线电和航空工业技术等生活文明。以元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生产和管理大师泰勒开创的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为标志,大规模生产方式使美国工业化发展进入人类历史新阶段。由此,尽管美国在1860年以前还处于殖民地的经济落后状态,但到1890年已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大国,1900年人均收入超过欧洲,成为世界经济一霸。

四、二战之后美日经济的发展及其经验启示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尤其是在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经济经历了难以言状的痛苦。美国由债权国变成债务国,并忍受着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成为战后“不死鸟”,日本制造席卷整个欧美市场。在1989年2月由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和日本众议员石田慎太郎合写的《日本可以说不》中宣称,“忘掉制造东西的美国,玩金钱游戏式地兼并企业,利用电脑、卫星、电话跟世界各地金融市场连线操作,仅需将钱左右一摆,预期如果准确,瞬间即可套取暴利”。作为佐证,盛田列举了美国因为“不制造东西”,他们一面心安理得地用着日本货,一面却要求日本不要对美国的顺差太多。盛田认为这正是美国衰落、日本崛起的原因所在,它致使日本足可以对美国说“不”。世界各国听到了无数有关东南亚奇迹和日本第一的说法。

确实,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业经济的发展达到顶峰,日本制造不仅物美价廉、经久耐用,而且具有绝对的规模优势,极具竞争力。总结二战之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除因美国出于冷战需要的政治扶持和日本国民的民族精神外,主要得益于“综合就是创造”的企业创新理念。以日本本田公司为例,1952年本田组成考察小组走遍主要工业发达国家,花几百万美元买回几十种最新发动机样机,回国后进行剖析和综合研究,博采各家之长,通过百次试验,制成世界最好的发动机,只用三年时间就占领了国际市场。1958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也引进了本田发动机技术。被誉称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他的电视机产品最初不仅每个零件都是引进的,而且连线路图也是买来的。由于他善于综合利用这些新技术,终于开发、生产出世界一流的电视机产品。尽管他每卖出一台电视机,要支付专利费用1 000多日元(当时折合4美元),但他的电视机产品所带来的收益是专利费用的几十倍、上百倍。因此,尽管日本的基础技术大多取自国外,但它在使用基础技术转化为商品方面领先于世界。日本技术教育的目标是致力于三种创造力的培养:一是技术创造力,即技术上改进与发明的能力;二是运用技术的创造力,即产业能力,把新技术转变成有用的、能大规模生产的产品的能力;三是销售产品的创造力,即要善于推销产品,以形成企业经济实力和商业竞争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与东南亚金融危机频频、日本经济衰退、俄罗斯金融动荡以及欧洲经济发展迟缓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经济却一反常态,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以多年名列全球首富排行榜榜首的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为例,他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创造的财富比传统的汽车大王、石油大王、钢铁大王和金融寡头在200年时间里创造的家族财富还多。如果说微软公司是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开发具有极高知识附加值的软件产品,以致有大批经济学家用知识经济的概念指称美国新经济现象,那么1976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史蒂夫·乔布斯和斯蒂芬·沃兹奈克创办的苹果公司,则集中反映了美国创业型经济的蓬勃发展。从1976年苹果公司推出个人计算机样机到1981年独霸全球个人计算机市场,五年间在公司内部涌现300个百万富翁。1976年贷款给苹果公司的银行家,每贷款1美元,五年后的回报达243美元。从此开始,美国逐步有800家风险投资公司或银行,不断支持着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创业,从而造成全球100个新产品中,美国独占76个的绝对垄断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