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回族天文学和医药学的传承

明代回族天文学和医药学的传承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明代回回对当时天文历法的贡献,实在不可忽视。终明之世,一直到清朝康熙八年,中国的天文机构钦天监主要是由回族天文历算世家主持的,这构成了回族教育史和文化上精彩一幕。但在在回族民间,尤其是医药世家仍不同程度地有所承传,成为回族家庭教育、民间技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回族天文学和医药学的传承

明代继承了元代的回回天文学。首先,明政府也为回回天文历算家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明洪武元年(1368年),在司天监外,又置回回司天监;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改名为回回钦天监,下设四科:天文科、漏刻科、大统历科、回回历科。此后不久,又在南京建成回回观星台,作为回回钦天监的附设机构。这种天文机构的设置,直至明终。其次,明政府录用了大批的回回天文历算人才。洪武二年(1369年)夏四月,征元回回司天台官郑阿里等11人至京议历法、占天象。著名回族学者王岱舆的祖先,因精于天文历算,洪武中授为钦天监,子孙世受其职。第三,明代回回天文学者工作的重要性和科学性比元代强化了。明代所颁行的《大统历》,实际上是承袭元代《授时历》,而《授时历》受回回历法的影响已如前述。在编定《大统历》的过程中,更有回回科学家黑的儿、郑阿里等人先后参加。到后来,由于《大统历》的某些不足,明政府干脆又将《回回历》并入《大统历》,参照使用长达270余年。所以,明代回回对当时天文历法的贡献,实在不可忽视。

明代回族天文事业值得特书一笔的是:洪武年间回汉学者在南京进行的回回天文历法典籍的翻译工作。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朱元璋称赞“西域推测天象最精,其五星纬度又中国所无”,令回回大师马沙亦黑、马哈麻等人翻译洪武初年得于元都之回回历等“秘藏之书数十百册”。翌年(1383年)五月,《回回天文经》译成,吴伯宗、马沙亦黑分别为本书作序。而马沙亦黑等人也因翻译了这批珍贵的阿拉伯文书籍,被皇帝誉为“不朽之智人”。马沙亦黑等回回大师得到这样崇高的赞誉是当之无愧的。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明朝人对伊斯兰历法有了全面的、整体的认识。终明之世,一直到清朝康熙八年,中国的天文机构钦天监主要是由回族天文历算世家主持的,这构成了回族教育史和文化上精彩一幕。

明代以降,回回医药业也很发达,回族名医辈出,创造了不少的丹、丸、膏、散等药剂,为广大民众所采用扬州的夏氏成药,即夏氏大明眼药、止咳饼、神功求剂丸等,自元代以来,即在东海沿海一带久负盛名。北京的王回回膏药和马思远药锭均始于元代,经明清直到民国初年,享誉数百年。重庆伍舒芳的膏药丸散西南闻名。嘉靖名官孙继鲁之子孙光毅,精通医术,崇祯年间曾被授以太医院院判之职,后辞归里,潜心医术。另外,民间诊所也相继开办,著名的有:北京“鹤年堂”、云南“万松草堂”、四川“伍舒芳草堂”等。

总之,回族凭借从伊斯兰世界带来的先进的科技成果,通过天文世家、医药世家等家传世授的方式,自宋代到明代引领了中国科技文化最新潮流。清代以后,随着伊斯兰世界的衰落和欧洲的崛起,回族的科技文化教育也逐渐趋于没落了。但在在回族民间,尤其是医药世家仍不同程度地有所承传,成为回族家庭教育、民间技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1]丁士仁:《“经堂语”的基本特征和关键语气》,《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48~53页。

[2]还有一种说法是:马忠信字君实,与伍遵契同为王岱舆的门人。不论哪一种说法,都证明王岱舆是经堂教育的一个传承人。

[3]李贽:《焚书》卷二“与庄纯夫”。庄是他的女婿,李贽在该书信中表达了对妻子的思想和赞美。岳麓书社,199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