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健全西部高校特色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健全西部高校特色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目前高校教育和管理中的一大重要课题。根据《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满足大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西部高校应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形成多样化的激励机制。此外,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引导和管理,取得网上宣传教育的主动权。

(四)健全西部高校特色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1.完善大学生心理援助机制

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目前高校教育和管理中的一大重要课题。根据《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部高校,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多,生活困难、学习困难、交友困难、就业困难等“四难”学生比重较大,由此而导致的学生心理问题也比较多,因此,西部高校的大学生心理援助任务更为繁重。首先,西部高校需要借助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或社会相关机构,通过入学时的心理普查和访谈,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每位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及时发现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个别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并对特殊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和指导。其次,通过开设心理学课程、心理健康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把握一些心理卫生知识、自我调适方法和人际关系处理技巧等应用性常识。再次,完善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对存在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需要帮助的大学生进行个案咨询与辅导,及时有效解决其困惑。最后,转变心理教育理念,强化学生自助互助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我放松身心、倾吐苦恼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助、互助能力,既可以消除心理压力,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

2.健全多样化的激励机制

为了更好地满足大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西部高校应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形成多样化的激励机制。

一是目标激励。用民主、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大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和身心发展规律,从他们的思想行为状况出发,正视他们在个性和潜能上的差异,设置具体的培养目标。要针对大学生的不同需求因势利导,引起大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对于贫困生可将自强自立作为培养目标之一,对于缺乏特长的大学生可将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之一,而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则可以将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之一。

二是情感激励。在大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以情动人,坚持以真诚的情感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和激励学生。从本质上来讲,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过程,受教育者能否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的引导。所以,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要营造平等亲和的教学氛围,以真诚的态度感化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接受德育和遵守规则是自己生活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交流中自觉地接受教育者的引导。

三是精神激励。一方面,将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坚持公开公正、分层分类和及时适度的原则,树立优秀的榜样,给优秀的学生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各类奖学金,可以满足他们的自尊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将正面激励和负面惩戒结合,尤其要充分肯定大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并给予适时适当的表扬和奖励,使符合社会期望和组织要求的行为得以增强、保持、巩固和发展。将通常奖励项目和专门奖项结合,除与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等奖励项目紧密结合外,还可考虑设立专门奖项、单项奖项,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的“胎记”,是学校品格的象征。良好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吸引力,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校园中的每一个人,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西部高校在充分利用校内现有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要发掘各方资源,拓展校外校园文化活动阵地,充分利用高校所在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就业见习基地等,加强同各类素质拓展训练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整合公共资源,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各类教育实践活动、素质拓展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其次,西部高校可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人数众多的优势,结合各民族节日、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用音乐、舞蹈、绘画、文学、手工艺等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西北高校维吾尔族学生、藏族学生较多,可以举办如“楼兰之夜”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文艺晚会、“天籁之声”西藏学生文艺晚会,举办“雪域高原和天山南北”摄影作品展等活动。西南地区高校壮族、傣族、白族等族的学生较多,可以举办如壮族三月三民歌比赛、傣族泼水节活动、苗族“芦笙节”器乐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调动不同民族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交际空间,增进彼此了解,营造民族大团结的氛围;又可以强化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感。大学生通过参加校园活动,实现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既尊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展示本民族文化的心理,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还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提高了校园文化活动的水准。

此外,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引导和管理,取得网上宣传教育的主动权。要积极推进“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建设校园各级各类网站网页,组织大量正面信息上网;要增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督,开发和升级网络有害信息过滤软件,确保网络安全;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形成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