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大对西部高等教育的投入具有“沙漠绿洲”的价值

加大对西部高等教育的投入具有“沙漠绿洲”的价值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以及由教育行政部门指定而并非通过公平竞争确定的全国重点中小学、重点大学,正是效率与公平二元对立矛盾的体现。高等教育的不公平也会导致高等教育效率的丧失,必然阻碍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和谐共享是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志。时至今日,高等教育资源的地区失衡严重制约着教育公平的发展。教育公平是相对的,也是承认差别的。

(三)加大对西部高等教育的投入具有“沙漠绿洲”的价值

西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需要国家教育政策的倾斜支持。科学发展需要坚持效率与公平的和谐统一观。西部高校人才培养的资源短缺,严重地影响了和谐西部与小康社会实现步伐,加大对西部高校人才培养的教育资源投入,就是实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高经济社会效率与公平水平的具体体现。经济的发展使“效率”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社会发展的效率包括教育发展的效率问题同样开始受到重视。对经济问题上效率的重视使得对效率概念的界定单纯局限在经济效益,而当把效率引进高等教育领域时,也有把教育效率等同于经济效益的倾向。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以及由教育行政部门指定而并非通过公平竞争确定的全国重点中小学、重点大学,正是效率与公平二元对立矛盾的体现。高校布局上的不平衡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并没有带来所预想的高效率。在高校布点集中的经济发达地区,同类高校、同类专业在同一地区重复设置,导致了一年数度的生源大战,往往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生源质量的下降。而且,当地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有限,大量的毕业生往往难以流向急需人才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方面,东部人才供过于求,造成人才降格使用的“过渡教育”或“教育性失业”现象,而另一方面西部人才供不应求,出现人才匮乏的“教育不足”现象,与之相伴随的是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和高等教育效率的低下。依据经济学观点,不公平必然妨碍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效率的丧失,最终阻碍经济的增长。高等教育的不公平也会导致高等教育效率的丧失,必然阻碍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高等教育阶段的公平是更高层次的公平,也是更难达到的公平状态。当然,绝对的教育公平是很难实现的,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只能默许教育的不公平并任其扩大,不采取相应对策去追求教育的公平状态。相反,对高等教育公平的不懈追求正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能否采取对策解决教育的不公平问题,把实现最大限度的教育公平贯穿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之中,乃是我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价值追求。

东西部和谐发展的要求客观上提出了加大西部教育资源投入的要求。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和谐共享是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志。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高校向东部沿海集中分布,向中心城市集中分布,各个学校享受同等待遇,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高校都处在一种低效运作状态,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时至今日,高等教育资源的地区失衡严重制约着教育公平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高校数量多,招生计划指标多,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北京、上海等地的高等教育基本达到了普及化的标准,而青海、宁夏等落后省份还在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的十字路口徘徊。教育公平是相对的,也是承认差别的。集中财力和社会优质资源创办若干所一流大学是国家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不违背公平原则,问题在于这种相对公平是否是和谐的,校际差别是否是合理的。物极必反,超过了一定的度则会产生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这就是非理性的,就不是高等教育公平的价值选择。只有逐步形成我国高等教育东西部资源和谐共享、百花齐放、共同繁荣的局面,教育公平的美好理想才能逐步变为现实。

发展西部特色高校与特色专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繁荣不可或缺的条件。如具有西部特色的藏医药、各类能源、少数民族文化、特殊地学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牧业、冰川、物种等研究,是高等教育与学科生态科学发展的必不可少基础。对于发达区域的高等教育投入,其价值犹如给绿化很好的园林化城市栽花,其意义是锦上添花。增加西部高校的教育资源投入,其价值犹如给干旱半干旱地区乃至沙漠中营造“绿洲”,具有雪中送炭的重要意义,对东西部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注释】

[1]薛天样:高等教育公平和效率的内涵和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1998(4)。

[2]约翰·罗尔斯〔美〕,何怀宏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988。

[3]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96。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2000[R],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63。

[5]翁文艳:教育公平与学校选择制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6。

[6]萨卡罗普洛斯〔英〕,薛伯英主译:教育投资分析[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1。

[7]翁文艳:教育公平与学校选择制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1。

[8]郭彩琴:教育公平论,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34

[9]陶西平:以科学的发展观推进教育公平[J],安徽教育论坛,2005(2)。

[10]熊丙奇:“本土留學”伤害教育公平[EB/OL],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0553/4950375.html。

[11]周洪宇: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1)。

[12]李立国:突破认识教育公平的狭隘视野[N],中国教育报,2006-4-17。

[13]钱志亮: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公平问题[J],教育科学,2001(1)。

[14]赵金城:政府是保障教育公平的第一“责任人”[J],教育与职业,2006(13)。

[15]张应强,马庭奇:高等教育公平与高等教育制度创新[J],教育研究,2002(12)。

[16]丁胡森主编: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文版)[M],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436。

[17]新华网:大学农村生源下降现象的背后[EB/OL],http://www.zj.xinhuanet.com/website/2009-02/19/content_15741334.htm。

[18]陈玉琨:试论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J],上海高教研究,1998(12)。

[19]中国青年网:2009年普通高校困难学生人数约占在校生总人数23%[EB/OL],http://gy.youth.cn/lyb/201008/t20100812_1314823.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