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文教育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基本条件

人文教育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基本条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在于形成鲜明而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一般来说,教师教学艺术风格形成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教师只有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才能为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奠定扎实的基础。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的: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即使到了非教师讲不可的时候,也尽可能用变换音量、音调和说话速度感情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想方设法让学生用听、视、触、嗅等多种感觉器官感知文章内容。

二、人文教育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基本条件

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位教师都需要从模仿到独立再到创造,并且,发展的每一步,都与教师个人的志趣、爱好、性格、学识、能力等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

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在于形成鲜明而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教师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最终才能形成其独特的教学风格。一般来说,教师教学艺术风格形成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

1.模仿性教学阶段

刚开始从事教学工作的新教师,一般来说由于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和独立教学工作的能力,所以习惯被迫模仿自己所欣赏的教师或者周围同事的教学方法,教学法活动往往是从搬用或套用他人成功的经验开始的。模仿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教师活动往往带有一些他人教学风格的影子。教师在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中较为显著特点是模仿性成分较多而缺乏个性。教学方法表现为单一性,教学活动还处于一种随众状态。在这一阶段,由于教师精力多集中于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掌握的探索之中,他们对课堂教学艺术的要求与探索还仅仅处于萌芽的自发状态,或者说处于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层面。

新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始阶段,积极的模仿是必要的,但教师自身不能消极地停留在这一水平上。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伴随自己积极思考和周围的评价以及教学的研讨活动,不断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使得教师课堂教学的自立因素不断增强。教师对教学独立性的积极追求,促使其课堂教学水平开始向更高一个层次发展。

2.独立性教学阶段

伴随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的课堂教学逐步由模仿教学进入到独立性工作阶段。独立性教学是教师教学艺术发展过程的关键阶段,它是教师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前提条件。在这一阶段,教师能够独立地完成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任务,能够成功地把他人的教学经验吸收转化为适合自己特点的行动策略。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独立地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善于处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开始呈现出鲜明的节奏。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的语言的艺术性、教学组织的灵活性与技巧性,教学的情感意识和教学思维的敏捷性逐步增强。

在独立工作阶段,教师课堂教学的个性化特征开始显现。通过积极的观察与思考,能够将他人的教学经验有机地吸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征之中。

3.创造性教学阶段

有了比较扎实的独立教学能力,使得教师教学的自信心增强,在教学实践中呈现出创造性劳动的意向和行为。创造性教学阶段,教师课堂教学的特点突出表现在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综合运用,自觉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的最优化,追求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有意识和有针对性地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规律与心理活动特征,有效地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教学信息反馈,以实现对反馈的优化控制;充分利用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使每个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得到最好的发展。

随着创新与开拓意识的不断增强,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水平也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开始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其功能效应。当教师教学艺术的独创性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稳定状态时,他的教学活动又进入到一个更高层次。

4.独特艺术风格的成形

这个阶段,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着独特而稳定的表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呈现出浓厚的个性风格色彩。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相吻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艺术风格,能针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学场所,进入自由充分的发挥状态。教师对课堂教学艺术及其效应进入到自觉追求阶段,不断突破他人,也不断突破自己,课堂教学成为真正的艺术,从而由教学的“必然王国”迈入教学的“自由王国”。

教学艺术是教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应具备的一种素质。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能进一步凸显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教学质量。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学习和积累教学经验,探索并最终形成切合自身的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

(二)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基本条件

1.对事业和学生的爱是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前提

教学风格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是情感和情感的共鸣,心灵和心灵的呼应,个性对个性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不仅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还可以使他们从自己所感受的爱护中陶冶良好的情感,使他们从中学会应怎样用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也就谈不上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上海特级教师于漪深有体会地说:“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师生就缺乏共同语言,感情就不能融洽,教育就难以成效。”

2.提高自身理论修养是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基础。

俗话说:“根深叶茂”。艺术造诣来自于深厚的理论根基,教学艺术也来自于教师的刻苦努力及理论修养的不断提高。一方面,教师要有良好的知识结构,不仅精通所教专业和课程的知识,而且涉猎相关学科知识,还要掌握大量的典故、风土人情等;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理论修养,使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能符合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原则。教师只有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才能为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奠定扎实的基础。

3.把握学生学习兴趣是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我们应以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课文的起伏节奏和学生情绪的变化,环环紧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课结束时,注意增强浓郁的色彩,使学生感受到课已尽,意无穷,留下难忘的印象。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的: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即使到了非教师讲不可的时候,也尽可能用变换音量、音调和说话速度感情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想方设法让学生用听、视、触、嗅等多种感觉器官感知文章内容。因此,把握学生学习兴趣是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关键。

4.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条件

教学艺术是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的,要求教学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和教师本人的实际出发,探索出卓有成效的方法。一般来讲,几乎每个教师都有一套自己的绝技。如上海嘉宾县中学语文教师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李传成老师的讨论式教学法,洪镇涛的“拈、讲、点、拔、逗、引、会、读”八字教学法,以及情境教学法、点拨式、阶梯式、研究式教学法等等。

5.“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是教学艺术风格的根本追求

什么是不需要教?学生入门了,上路了,他们能在繁多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就用不着教了。如江西特级教师潘凤湘老师从教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思考力,去猎取知识,在猎取知识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发展思考力。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除了第四步为了信息正常流通和传输,教师进行必要解答外,其余的都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