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阿文学生指南(六)

阿文学生指南(六)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故学者应勤奋且应哀求于安拉,因安拉乃应答祈求者不使祈彼者绝望者矣。昔人呼学生为“马台孤鲁”者即因彼等多相问曰:你对此问题说什么?故以“你说什么”目学生也。观此可见求学与治生不相妨害矣。是故求学者须勤于以舌,以心,以身,以财感谢安拉;且诚信,领悟,知识,能力,皆来自安拉。(七)仗义与廉洁。凡有财者不可吝啬,且须祈安拉护庇于吝啬。

阿文学生指南(六)

第六章 开课与课程之分量及其他

(一)昔予师布礼哈嫩丁君每开课必待“艾里白阿一”日(即星期三日),彼于此曾传来一圣谕以为据曰:安拉钦差(乞主加惠之)曰:“凡于‘艾里白阿一’日开始之事必能成功”。昔大首领艾卜哈宜法亦如是而行。此即圣训彼传自其师“解挖门丁”(阿布顿赖施德之子艾哈默德)。余闻诸信人云:昔大师艾卜郁速裴(黑买丹宜人,属也门)每逢善举必俟“艾里白阿一”日,此因艾里白阿一日乃安拉于其中创造光明之日(于其中创造光明之日为吉庆日,于此日开课取增加学光之义)是日于诸外教人为不吉,于信民则反是(因相传安拉每降灾施刑于诸逆人必于每月艾里白阿一日之末云)

(二)课程之量初学者之课程须仅读两遍即能成诵(背记)之量即可,然后每日加一字,至课程虽长且多亦能以复习两次成诵之,以后陆续慢慢增加之。如开始即授长课,学生须复习十遍始记得之,则终久如此(非十遍不可),盖习惯养成不易改耳。此艾卜哈宜法传自“欧默勒(艾卜白克礼之子)则里乃镇一”,欧氏传自其各师者也。语云:“日课一字温习成千”。学者须择与一己个性相近且易领会者先学之。昔大师“佘勤奋丁欧格一令一”尝云:“我对初学之功课以吾各老师之所为为是,因彼等为初学者选择一些言简义赅切于适用之略本俾易懂易记而发生兴趣。”

(三)学者在谨记与多次复习后须笔录其功课盖笔录之裨益甚大。至于自己不能领悟之物则不必写。以免耗费精力,消灭聪性,搁误正业也。师讲授时须聚精会神倾耳沉听,深思熟读,盖功课少而复习多,自能融会贯通,历久不忘。古人云:“记两路两行也,胜于听两部、悟两路优于记两部”。(盖徒听两部而不能记,其效不如记两行也,徒记不能领悟其效亦等于零,可见三者之中判然有不同也)。若听讲时□于领悟,而不用心,久之成为习惯,虽至易之言亦将不能□会耳。是故学者应勤奋且应哀求于安拉,因安拉乃应答祈求者不使祈彼者绝望者矣。

昔贤艾哈默德之子黑礼律语其门人曰:“汝治学如治丝,复习谨记,朝斯夕斯,记得一事,必重习之,重习而后再叮咛之,然后记录,以便用之。旧课整妥,速忙新课,温故储新,勿怠勿惰,以学诲人,方得永活,亲近良师,学问日博,学以利己,兼以利人,若隐斯学,是为不仁,复生之日,将受火刑”。(译者曰上文本一长诗,余故以不三不四之俚句撮其大义如此)

(四)求学者必须彼此切磋,讲论,质问。第须以公正,温和,求真的态度出之,切防倔强动怒,盖此切磋讲论乃商讨也,商讨之目的在于获得真理,欲获真理非平心静气,公正温和不可。若讲论之目的在于制服对方是为非义。彼此辩论时饰伪取巧(诡妄)亦不得,惟对方存心窘我非为求真者不在此例。昔贤穆罕默德(雅哈雅之子)凡有人问难之而彼不能猝答时则怡然谓之曰“尔所质问者我已思索之,在知者之上复有知者耳”。此公之言何等温和,讨论相问之益大于单纯之自修(复习),盖讨论中涵有补习与新发现且无枯寂干燥之弊,是故前人有云:“讨论一时胜于独习一月”,然须与赋性纯良,为人公正者讨论焉,至赋性恶劣态度倔强者切不可与论讨,盖恶性为善性之贼,性情能传染,不可不慎焉,前述黑礼律君之诗,裨益甚多,学者当遵循之。

(五)学者应时时思索学问之微妙处而养成苦思力索之好惯习,盖微妙处非深思不可得耳。甚至发言之前亦必思想一番以免错谬,盖言如箭也不预矫之,则不达鹄的;语云:“思而后言,言而有序是智慧之首也”。法理学家有以熟思为立论之原则者,盖为此也。学者于用思想不可不注意焉。

(六)学者须于随时随地注意学问,虽樵童牧子苟有可益我者常虚心领教之,安拉钦差(祈主加惠之)尝云;“学理者谟民(信民——回教人也)之失物也,随处获之则取之也”。然须分别精□,以定取舍,昔贤言:“汝纳精纯者,弃其驳杂者”,若人云亦云,不加分析则不可矣。余闻大师法核伦丁卡沙念一言:昔艾卜郁速福寄一婢于穆罕默德家,穆谓婢曰“汝此时尚记得聆自艾卜郁速福之一些礼法学乎”?婢曰:“否,惟彼曾复习,曰周折之分除去矣”。穆氏默记此言,盖此乃穆氏不解之疑问,竟被此一言解决之,可见无论何人皆可取益也。(译者按此二人乃大首领艾卜哈宜法之高足,著作宏富见重于回教世界者也)。或问艾卜郁速福曰:“君以何法得学识,”曰“余不耻于求教,不吝于教人”。或问易卜宜尔巴师(穆圣之徒弟)曰“君以何法得学识”,曰“以多问之舌,醒悟之心得之”。昔人呼学生为“马台孤鲁”(译为:你说什么)者即因彼等多相问曰:你对此问题说什么?故以“你说什么”目学生也。艾布哈宜法之所以贯通法学成为百世宗师者即以彼于衣店中卖衣时多所讨论与研究也。观此可见求学与治生不相妨害矣。昔艾布哈夫淮克比礼亦半工半读者(译者按此君亦吾哈乃斐派法学大师)。若求学者因家境困难须为己身与家人谋生,则宜一面营生一面复习而勿怠惰;盖身体与智慧健全者不容不求宗教学矣,盖贫寒莫过艾卜都速福,彼何以能战胜环境,卒成大博士耶?学者若处境丰富更可利用环境,力争上流也;或闻一学问家曰:“君何以得成学”?曰余凭殷富之父亲辅助而成学,盖吾父尝优遇诸学者,优遇学者为增学之因,(优遇学者乃知感安拉赐以智慧与学问之恩也,知感恩惠乃增加恩惠之由,故优遇学者为增学之因也)。传曰艾布哈宜法尝曰“余所以获学问以感赞安拉故耳,余每有所领悟,得安拉赐助知一义明一理必诵:‘世赞归于安拉’,余学于是乎增矣”。是故求学者须勤于以舌,以心,以身,以财感谢安拉;且诚信,领悟,知识,能力,皆来自安拉。时哀祈安拉,求讨引导,盖安拉固引道彼祈引道者耳。正统派——恒守穆圣与群贤言行团体者——彼等求“哈格”(哈格译为正道或端言正行)于引导人护佑人之安拉(真主)安拉乃引导彼等,赐护彼等于迷歧,迷歧者辈伊等自恃其思想与智慧,求“哈格”于无能之受造者——智慧——(智慧乃安拉所造,智慧不能知觉万物,俨如肉眼不能见万物,故曰无能)伊等乃被遮于“哈格”,无能认识之,自迷岐而迷岐人焉。安拉钦差(祈主加惠之)曰:“凡认识其自身者即认识其养主(真主)也。是故凡认识自身之无能而遂知安拉之全能而不自恃其己身与智能,乃托靠于安拉,祈引道于安拉也,凡托靠于安拉者,安拉使其满足,且导之于正道焉。”

(七)仗义与廉洁。凡有财者不可吝啬,且须祈安拉护庇于吝啬。圣训云“病莫属于悭吝”。昔法学大师奢木速来艾应麦(哈来挖念一)之父乃卖甜食之穷人,彼以甜食馈诸教法学者,求伊等为其子祈祝,以其仗义,诚信,敬爱,哀祈之故其子竟成为大博士。有财者应多置典籍,请人缮写,以为求学之助。昔穆罕默德(哈三之子,见前)本极殷富,彼乃将其财产尽用于学问,至无一袭值价之衣服,艾卜郁速福见其衣服旧敝,因赠以美衣数袭,穆罕默德不受,曰:“安拉现赏尔等为吾人储蓄于后(于来世也)。或问曰领受赠物为圣则而穆氏不受者何也,曰彼所以不受者或以为领受中有卑贱己身(使自身卑贱不合法)。至圣(祈主加惠之)有言曰:“牧民(回民)不得轻贱其身也”。相传大学士法核六来伊斯拉米(阿里散邦地人)曾拾聚人家掷于隙地之瓜皮,一婢见而以告其主人,主人为设丰馔以请之,大学士不应,其不应者亦为此耳(为使其身卑贱也)。

可见求学者应志气高尚而不贪欲人财也。圣训云:“汝切戒贪欲,贪欲乃现时之贫穷耳”。学者亦不可吝其手中所有,应用之于己身与他人,吾圣(乞主加惠之)尝言曰:“人类因患贫,故常居于贫”,可见悭吝与患贫之不可,而人类之待拯救也。古昔之人伊等先学技艺,然后求学,故不贪欲人财也。先哲有云:“凡以他人之财求富者其贫穷立至也”。学者如果贪婪则学问之价值消失,亦且不能据实断事也;是故执教者(穆圣乞主特奖之)常祈真主护持曰:“吾于使人近乎耻辱之贪欲祈安拉护持焉。”学者须只希望真主,只畏惧真主,此事之象征即视其敢逾宗教(指伊斯兰)法度与否也,凡因畏人而远安拉者即畏惧安拉以外之人者也;反之,如其不以畏人而远主(真主)谨守宗教法度(法度指真主所命与所禁)则为只畏安拉不畏其他也。此就畏惧立言,至于希望亦如此说法。

(八)温习之法——学者对于复习须预定一定之遍数,依定数而复习之,使至其数则中心确定,印象已深。昨日之课应复习五遍,前日之课温习四遍,其前一日者温三遍,其前一日者温二遍,其最前一日者温一遍,此至令人易记。温习时不可太低声,因讨论与温习应以精神,奋力出之,亦不可高声自苦以致不能持久,盖凡事以适中为贵。相传昔艾卜郁速福以用力与精神之态度与诸法学者讨论法学,其妹婿见而惊讶,谓人曰:“余知彼饥饿已五日矣”,如是彼尚能以奋力精神之态度相切磋,真难得也。

(九)戒间断——学者对于学问不可一日间断与懈怠,盖一曝十寒,或迟疑不进则学业难成也。吾师布礼哈嫩丁尝说:“吾所以胜于吾同学者以吾求学之际未有间断与迟阻矣。或传自大师艾恩比乍比,谓彼于求学之时以□乱之故,间断求学十二年,彼与其学友外出功磋,未有间断。如是二人日日讨论自修者凡十二年,其友卒成沙斐尔家之法学大师兼顾问官。可见有志者事竟成,自修之效用初不亚于从师学习耳。昔吾师伊斯兰裁判官阁尊哈尼常言曰:“求教法学者须背记一本教法经以为根基,有此根基则其后所闻所得之教法自易背记也。学者当知所取法矣。”

摘自《天方学理月刊》1934年 第6卷 第5-6期 第14-1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