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档案事业发展规律研究

档案事业发展规律研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档案事业主体问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理顺档案事业的体系结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谭琤培等人发文从哲学高度探讨了档案事业整体的发展规律。该著从宏大的历史视角总结了中国档案事业体系的形成过程、基本成分及发展趋势。在探索中国档案事业体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刘国能进一步总结、分析了近半个世纪关于档案工作规律研究的情况和经验,提出了档案事业发展规律的核心理念以及档案事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

2.3 档案事业发展规律研究

档案事业主体问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理顺档案事业的体系结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随着我国档案事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深化发展,档案界开始了档案事业整体性规律研究的探索。丁传斌在《档案事业发展的诸因素及其辩证关系》一文中,结合“八五”期间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状况,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档案事业与经济、领导、档案部门领导、档案人员、机遇之间的关系(24)。谭琤培等人发文从哲学高度探讨了档案事业整体的发展规律。文章认为,档案事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其发展的时间过程和空间结构中必然与促进它发展的各种因素发生广泛的客观联系,从而决定着档案事业发展的方向、速度、特点和趋势,因而从规律的核心——联系的特点,可以将档案事业发展的规律分为时间过程性规律、空间结构性规律和发展动力性规律三大类。所谓时间过程性规律,是指档案事业在发展的时间过程中,对内呈现出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对外呈现出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规律;空间结构性规律,是指档案事业的发展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地区间不平衡发展规律(亦称梯度转移规律)和档案事业各部分间不平衡发展规律;发展动力性规律,是指构成档案事业发展的自身动力(包括档案事业内部各方面的矛盾、档案事业管理理论与时间的矛盾、人才因素等)和社会动力(社会制度、物质生产、科学技术和社会意识等)交互作用,不断推动档案事业向前发展的规律(25)。谭琤培认为,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应当遵循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外向型发展原则、全面规划与分工协作原则、多模式的梯度发展原则、重视软件建设的原则、依靠人才与重视理论指导原则等(26)。丁海斌就社会制度下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社会的发展有其科技逻辑、经济逻辑、政治逻辑和文化逻辑,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档案工作走过了从原始的史官个人管理到整体性的专业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制度无不以其特有的政治逻辑(政治制度的发展)对档案工作产生了种种逻辑强制作用,并因此使档案工作在各个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管理形态和政治形态。档案所有权与档案管理机制是各种社会制度自身政治逻辑的直接反映,档案所有权经历了一个与社会制度演变过程及内涵相一致的变化过程,新的国家制度带来新的档案工作体制,必然影响并产生新的档案学,也需要一个新的档案法规体系为其提供法律保证(27)。冯子直从档案哲学的角度探讨了档案事业的基本矛盾、基本性质、基本规律和档案工作者的思维方式,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档案事业发展中的各种规律性问题。他认为,档案事业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与档案、档案工作的矛盾,自然物质材料、自然科学技术、自然环境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基本矛盾,档案事业与档案事业管理的矛盾,其中第一个矛盾是决定性的矛盾;一定社会档案事业的基本性质是由其所属的社会制度、国家政权以及所从事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性质决定的,档案事业的基本性质,应当视为政治性、专业性、服务性的工作;不同社会形态的档案事业都有其共有的客观规律,即档案和档案工作必须适合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性质和发展需要的规律,档案的物质载体、档案的管理技术与方法、档案的生存与寿命必须适合自然物质材料、自然科学技术与自然环境变化的规律,档案事业管理必须适合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规律;档案工作者要认识和掌握档案事业的矛盾、性质和客观规律,就应当具备理论思维、逻辑思维、系统结构思维、宏观微观思维、创新思维等几种基本思维方式(28)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档案部门日益普及,给档案工作方式和档案事业的结构、特征带来了新变化。王景高通过对现代档案事业发展历程及现象的分析,认为现代档案事业已经明显表现出5个方面的特征,即档案立法普遍化、档案机构体系化、档案基础建设现代化、档案事业管理科学化、档案专业人才结构合理化,这5个特征概括起来也就是现代档案事业的总体观(29)。李国庆认为,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下,社会化是世界档案事业发展的共同趋势,信息化是当代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技术标志,而法制化是当代各国规范档案行为、维护档案正常秩序的重要保障,因而世界现代档案事业表现出三大特征,即运作机制社会化、管理手段信息化、保障措施法制化(30)。进入21世纪,我国档案事业规律研究进一步深入。周毅撰文指出,我国档案工作在发展演变中主要表现出分化与整合规律、智能化发展规律、与社会环境变化的互动性规律和社会化发展规律(31)。这一观点被收入21世纪档案学系列教材之一的《档案学概论》一书(32)。王英玮从档案事业存在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档案工作的协调发展规律、服务生存规律、信息化生存规律、法制化发展规律、社会化生存规律等5条规律,体现出档案事业发展规律问题研究的时代色彩(33)。刘国能著的《体系论:中国档案事业体系》是揭示中国档案事业发展脉络的成功之作(34)。该著从宏大的历史视角总结了中国档案事业体系的形成过程、基本成分及发展趋势。认为,中国档案事业体系的形成经历了档案—档案工作—档案事业—档案事业体系4个发展阶段,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档案事业体系的8个组成部分——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单位档案工作、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科研、档案教育、档案宣传出版、档案学术理论研究、档案外事已经基本形成(35)。在探索中国档案事业体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刘国能进一步总结、分析了近半个世纪关于档案工作规律研究的情况和经验,提出了档案事业发展规律的核心理念以及档案事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他认为,档案事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可以表述为:社会实践的自然形成与在适应社会实践需要并作用于社会的过程中,逐步自我完善和发展。档案事业发展规律对整个档案事业体系起作用,档案事业体系的8个方面都会有其特殊规律。例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规律就是必须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档案室的工作规律就是把握“两栖”性质和发挥“结合部”作用,而档案馆工作的规律就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此外,档案工作的具体环节也有其特殊规律。例如,档案收集工作的规律就是了解收集源头,考虑利用需要;档案整理工作规律就是保持文件档案之间的联系;档案保管工作规律就是创造保管条件,消除不利因素,等等(36)(37)。档案事业发展规律研究的深入开展,推动了时代变革环境下档案事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