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与品德的关系

知识与品德的关系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知识与品德的关系上存在几种不同的观点。布鲁纳认为,态度规定着自己认知的对象、对某个对象持有的好恶情感以及行为的准备状态,学习过程包含了态度的学习,他说:“通晓某一学术领域的基本观念,不但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对待学习和调查研究、对待推测和预感、对待独立解决难题的可能性等态度。”布鲁纳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主张教育者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二、知识与品德的关系

品德(virtue)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品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品德是由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和品德行为四个要素构成的。在知识与品德的关系上存在几种不同的观点。

1.知识即品德

这种观点认为,学生要具备品德就必须知道什么是品德,掌握勇敢、克己、公正等知识,品德是伴随着知识产生的必然结果。

2.知识手段论

这种观点认为,知识是实现品德的手段,品德是目的,掌握知识如果没有进行品德教育,那么知识只是没有目的手段;而品德教育如果没有知识的掌握活动,那么品德就是没有手段的目的。

3.相辅相成

知识掌握和品德教育有着本质的联系,同为目的,互为手段,相互促进。

知识掌握是品德教育的基础。各学科的知识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内容。例如,语文、外语、美术等包含大量显性的品德教育内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行为规范、美学意蕴;数学、物理、地理等包含许多隐性的品德教育内容:科学的态度、自然规律、辩证的观念。因此,知识掌握的教学应该达到品德教育的相应效果:通过正面人物的性格刻画,歌颂美好的心灵、崇高的思想;通过数量和空间关系的理解培养求真的态度和辩证的认识方法。

知识掌握的教学过程也必然贯穿着品德教育,师生教与学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态度、性格的发展,学生被动地接受或机械地模仿会形成盲从、消极的态度和性格,积极主动的探索会养成独立、顽强和创造性的态度与性格;互助合作的学习会促进学生团结协作的品德品质,竞争排他的氛围则会助长学生自私自利的品德人格。总之,发挥知识掌握的品德教育效果,既要挖掘知识本身的品德成分,也要利用知识掌握的教学所拥有的品德行为,从知识掌握的过程和结果上充分实现品德教育的目的。

知识小窗8-3   布鲁纳论学习态度

布鲁纳认为,态度规定着自己认知的对象、对某个对象持有的好恶情感以及行为的准备状态,学习过程包含了态度的学习,他说:“通晓某一学术领域的基本观念,不但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对待学习和调查研究、对待推测和预感、对待独立解决难题的可能性等态度。”

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培养学生发现以前未曾认识的观念间的关系和相似的规律性,即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结构的能力,从而促进其认知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丰富;二是培养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自信,自信是表示个性的特点,也是掌握了知识而产生的。

布鲁纳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主张教育者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一个自信的人往往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而有知识的人或学习好的人往往显得自信。布鲁纳强调了这两者的结合,指出偏颇的危险,他说,只树立前一种自信,而不树立后一种自信,就算不了有什么特殊功绩,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有自信的傻瓜。

品德教育是知识掌握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品德教育所形成的荣誉感、学习态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强大动力,所形成的良好习惯制约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品德教育也是知识掌握一般规律的特殊反映。品德教育规律必然要符合知识掌握的规律,科学的品德教育必然有助于品德知识的掌握。反科学的品德教育必然有害于品德知识的掌握,同时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掌握效果。

相比于知识在能力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成为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指南。我们经常批判的死读书和读死书就是一个典型的反例。死读书是只重视对知识的生吞活剥,不重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读死书是把书本知识、权威的结论视为终极真理,不敢持之有据地进行质疑。因而,不良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对知识掌握、对能力发展甚至起到阻碍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