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叙事模式

生命叙事模式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叙事之所以能够具有道德教育的作用,是由于“故事”本身所包含的价值蕴意、生命态度、生活理想以及伦理道德规范。生命故事是指叙事主体在生命成长中所形成的对生活和生命的感受、经验、体验和追求。生命叙事强调的是叙事主体对自己的生命故事,及对他人生命故事之自我感悟的个性化表达。通过生命叙事,我们能够清晰地意识到故事与自己的关系。生命故事本身凝结着其个人对人生重要的理解或经验,生命叙事的过程恰是将其呈现出来。

第六节 生命叙事模式

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关键是把人的完整生命纳入道德教育的视野,这样的道德教育,其目的是为着每一个人生命的丰满、发展与幸福。关爱生命、关注生活、关注个体生命的情绪感受、情感表达和生命经验成为道德教育的主题。这些新观念必然对以往的道德教育资源观提出根本性的挑战。以往学校道德教育的资源主要来源于校长、教师、文本、家长等,这种资源不仅是既定的、定论的东西,并且是由年长的、高地位的人单向传递给晚辈、地位低的人。而新的道德教育资源观认为人人都可以是道德教育的资源,都可以是创造文化的主体。那么,学校道德教育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模式的转变呢?生命叙事是实现这种模式转变的主要方式之一。

一、叙事的含义

叙事就是讲故事。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是伴随着“讲故事”走到今天的,当代著名伦理学家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曾直言,每个民族在其古代都靠诗性教化——以“讲故事”为主要的道德教育方式。叙事之所以能够具有道德教育的作用,是由于“故事”本身所包含的价值蕴意、生命态度、生活理想以及伦理道德规范。故事中人物之间的鼓励、指责、鞭策、警告,也会越出故事的自身进展过程而影响到听众的心灵,从而具有教化作用。可见,叙事本身具有并体现了道德教育的价值。

二、生命叙事的特征

所谓生命叙事是指叙事主体表达自己的生命故事。生命故事是指叙事主体在生命成长中所形成的对生活和生命的感受、经验、体验和追求。它包括叙事主体自己的生命经历、生活经验、生命体验、生命追求和自己对他人的生命经历、经验、体验与追求的感悟等。可见,并非任何形式的叙事都属于生命叙事的范畴,它的构成是具有一定条件的,而且它的特征也体现其中。一是自我性。生命叙事强调的是叙事主体对自己的生命故事,及对他人生命故事之自我感悟的个性化表达。所谓个性化表达是指叙事主体用自己的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经历、经验和体验,而非泛泛地叙事。这是生命叙事区别于其他叙事的最主要特征。二是日常生活性。日常生活是与每一个个体生命的生存息息相关的领域,是每一个个体生命都以某种方式从事的活动,是每一个个体生命成长的根基与主要领域。当然,生命叙事强调日常生活性,并不排斥非日常生活,而是将其“融入”在日常生活之中,“融入”整个生命的成长中。三是生成性。生命叙事不是一种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简单“再现”,而是借助所发生的事情,来理解生命、理解自己、他人或社会。这种理解是一个动态生发的过程。可以说,生成性是生命叙事最具有意义的一个特征。四是反思性。事情从“过去”发生,到“现在”的叙说之间,叙事主体会自觉不自觉地对其进行反思。这样,至叙事时对故事的理解其实已含有了反思的成分,而且在生命叙事的过程中,叙事主体的反思仍在进行着。而那些不具有反思和自我分析的平铺直叙的论人说事,不属于生命叙事,它是写给别人的报道。五是想象性。生命叙事的想象不是“原本—影像”式的模仿或影像,而是把不同的东西综合为一个整体的综合能力。想象可以把昨天的、已经不在场的人或事,以一种潜在的出现、想象中的出现的方式“再现”出来,与今天当前的在场的人或事结合为一个“共时性”的整体,它使不同的人或事——在场的与不在场的,显现的与隐蔽的、过去的与今天的——互相沟通、互相融合。

三、生命叙事作为道德教育的资源

从上述对生命叙事概念及其特征的理解可以看到,生命叙事中蕴涵着促进个体生命道德潜能实现的功效,其本身既是挖掘个体生命道德教育资源的过程,也是一种道德教育的过程,它体现着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首先,生命叙事有助于个体生命情绪、情感的调节,以利于其道德感的形成。人的情绪情感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对道德信息的接受是以情绪的活动为初始线索,对道德价值的学习是以情感——体验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人的道德行为的发生受情感的引发和调节,人以情感为核心的动机系统作为个人道德发展的内在保证。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其在生活过程中积极情感的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情绪情感问题成为道德问题的根基是在生活之中。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一个人在他生命成长历程中,只要经历过或体验过的事情,尤其是对他的内心世界发生过“震荡”的事,他就有将其表达出来的愿望,并从“事情”发生之后,他就处在各种可能的解释、说明以及“关照”自己的空间中。如果他的这种需要通过生命叙事得以满足,便有助于形成一个人的情感素质。其次,生命叙事有助于人际道德关系的建立。人与人之间能够进行生命叙事这一事实,首先表明的是人对人的兴趣、吸引及人与人之间心扉的敞开,它体现了叙事主体对他人的信任。因为生命叙事是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自己的生命故事并不是能够轻易说出来的,只有判断对方可以信赖,且自己可以被对方接受时,才有可能进行生命叙事。所以当一个人能将自己的生命故事讲给他人听时,其本身包含着对对方的信任,并且随着叙事的展开,这一信任可以引发对方的信任,使他也讲出自己的生命故事。如果缺乏信任,生命叙事是不可能进行的。不仅如此,听者能对叙事主体的生命故事感兴趣,能够耐心地倾听,也是对说者的尊重和宽容。这样,听故事者和讲故事者交互影响形成一个和谐温暖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个体生命感受到道德的力量、道德的陶冶。可以说,无论怎样的人,只要能够坐在一起,能够讲出自己的生命故事来,能够彼此倾听,这本身就体现出彼此的平等、尊重、信任、分享、亲和与教育。不仅如此,生命叙事还使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生命叙事中,无论是说者还是听者能够有机会分享彼此的生命故事,不仅使他们意识到彼此的信任,增强自信,而且也使他们了解到自己并不是孤独的,在他人的故事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而在一个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通过分享彼此的生命故事,获得了彼此的了解、信任,以及一系列共同的价值与共同的理想,因而生命叙事也有助于团体、集体的建设。第三,生命叙事有助于个体生命的自我认识与成长。通过生命叙事,我们能够清晰地意识到故事与自己的关系。生命故事本身凝结着其个人对人生重要的理解或经验,生命叙事的过程恰是将其呈现出来。这不但为他人提供了真实、鲜活的事例,而且在与他人分享时自身也获得了一种内在的力量。一个人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的过程是在清理自己对事物、对他人、对自己的认识,认识自己是谁、自己现实的状况如何以及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等,从而引领着自己的成长方向。在个体生命的成长中,经验是非常重要。个体生命不间断的、持续进行的成长是以过去的经验为底色、为材料,接纳、吸收或排斥流变的(当下)经历,从而走向未来。一个人由其经历所形成的经验中,浸润着他的情感,促发着他体内化学物质的变化,生发着特殊的体验,这对他的影响远远大于抽象的说教。所以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命经历与经验,扩大其经验范围,是个体生命成长的重要条件,也是道德教育最重要的一项原则。而生命故事是一种经验的故事,生命叙事恰恰是对个体生命经验的直接关注。在叙事的过程中,一个人的生命经验不但得到了呈现、交流,而且获得了反思、深化与扩大。因此,生命叙事不仅有助于个体生命的自我认识,而且有助于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第四,生命叙事有助于个体生命意义的发现与建构。如果能够认同道德教育是为着每一个人生命的丰满、发展与幸福这样的主张,那么帮助人们发现、追求与建构生命意义,就成为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但对生命意义存在于何处的不同理解与回答,则会导致不同的道德教育主张与行动。以往视生命意义存在于个体生命之外的课本、权威人物的言行之中等,道德教育不顾个体生命自身经历、经验与感受,不顾他们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与需要,不顾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际的事件而灌输抽象的道德原则与规范。而今透过哲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意义存在于每个个体生命之中,它需要在他人的参与下,通过亲身活动来生成。这样,道德教育要帮助人们发现、追求与建构生命意义,其主张与行动就必须回到个体生命本身,回到个体生命本身的特性、所处的生存环境及当下状态,回到个体生命的经验与体验、具体而现实的活动之中,回到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际的事件中来。而人类又是“根据故事的结构来思考、知觉、想象和作道德的选择”,即生命故事为我们思考、想象与作道德选择提供了结构,帮助我们界定我们是谁,促进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帮助我们想象可能的未来,影响着我们生命中每个阶段的意义追求。所以,道德教育要实现这一主张,生命叙事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让我们回到本章开始提出的问题。德育模式是德育研究者或德育实践者依据一定的理论提出的德育程式。德育模式并非只是专家学者在书斋里空想出来的,许多教育实践第一线的教师也提出过许多有实践价值的德育模式。任何一个德育模式都包含以下几个要素:背景理论、育德目标、操作程式、实现条件。首先,德育模式从根本上来说是理论的具体化,它是人们让理论变得易于操作而根据理论提出的实践规程。其次,任何德育模式都有其重点实现的育德方面,有的模式侧重认知,有的模式侧重情感,以便从一个重点方面的培养来带动人的整个品性的成长。再次,任何德育模式都会给出其德育实践的具体规程,这些规程常常以步骤或阶段的形式呈现,是德育活动展开的程式依循。还有,任何模式中都暗含着实现德育目标的条件,如移情模式中对学生情绪处境的理解,关心模式中教师观念中的平等观念的持有等。德育模式是德育理论走向德育实践的重要环节,因此理解和正确运用德育模式对提高德育实效意义重大。理解德育模式要注意理解模式提出的背景、模式所要实现的德育目标以及模式适用的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