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构建

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构建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标准的编制主要涉及三个问题。根据《决定》精神,高职课程标准的编制原则上可以在地方、学校层面上进行。因此,高职课程标准的构建需要高等职业教育适度均衡发展。成立相应的高职教育课程标准评估机构。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新的课程标准应能切实地深入教学实际,对实际操作环节提出相关规定,重点针对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要点、教学实施条件、教学实施方法提出要求,从而有效体现工学结合特色。

三、高职教课程标准的构建

1.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编制

课程标准的编制主要涉及三个问题。其一,在什么层面上编制?其二,由谁来编制?其三,依据什么来编制?对三个问题的处理,受到了体制与政策、价值取向与课程思维和技术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就第一个问题而言,2002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基本目标:建立并逐步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根据《决定》精神,高职课程标准的编制原则上可以在地方、学校层面上进行。具体讲一是强化地方政府对构建高职课程标准的统筹协调、宏观管理职能。地方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成立高职课程建设工作委员会,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研究高职专业设置、课程发展,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使高职课程标准在行政上得到统一。二是确立行业协会在构建高职课程标准中的地位。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行业性特征,这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构建高职课程标准只有与行业、企业密切结合才能使高职课程的职业功能性真正体现出来,使高职教育为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培养出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中地位的加强,行业协会在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自主地开展行业人力资源预测,了解国际行业职业教育课程信息,指导、参与相关专业课程建设。因此,行业协会在构建高职课程标准中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三是发挥高职教育专家在构建高职课程标准中的作用。高职教育专家从事高职教育研究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了解高职教育内部的资源、教学条件、教学对象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发挥高职教育专家在构建高职课程标准中的作用,可使高职课程标准不仅具有职业功能性,而且更具有科学性、适当超前性和实效性。

在第二个问题上,选择的趋向主要表现为在加强地方政府的领导和专业机构的作用的同时,强调了编制主体的多样化与公共参与过程。传统上,课程标准由政府领导的专门委员会或专业团体编制。自20世纪80年代高职教育成立以来,高职课程标准的编制在继续坚持专业化操作的同时,更重视社会参与和公共化,特别是企业(行业)的参与。

至于第三个问题,也就是要依据高职教育的发展背景和高职教育的条件来编制高职教育课程标准。一是法律、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劳动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法律法规是制定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法律、政策依据。二是依据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和劳动准入制度。目前,我国职业资格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政府牵头,依靠相关行业力量,建立起科学的、权威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劳动准入制度,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构建高职课程标准的主要依据。三是依据高职教育的教育条件。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还处在非均衡发展时期。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式上采用了资金支持、政策倾斜等办法,优先促使一些地方、一些院校率先发展起来,形成一批优秀的骨干示范院校,以带动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但是,高职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带来高职课程的不统一、教学质量的明显差异,必然会造成生源流动和毕业生就业的不平衡,进而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必将影响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步伐。因此,高职课程标准的构建需要高等职业教育适度均衡发展。

2.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

课程标准的实施概指其付诸实践的过程。由于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这一领域开始像课程设计和课程审议等课程编制环节一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也日渐增多。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此所做的调查分析和理论研究成了课程实施研究的前沿领域。部分研究的结果已经在实施的过程、基本方式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建构起分析的框架,提高了人们的认识水平和行动能力。

在实施的基本方式或模式上,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方式和模式,我们认为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成立相应的实施机构和评估机构。参考西方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构建高职课程标准的实施机构应以行业指导委员会为主导、以各高职院校为主体成立专门机构——“国家职教课程标准中心”或“行业职教课程标准中心”。为保持高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专业化的社会组织——教育中介组织为政府、学校、个人提供咨询、监督、评价、协调等专业化教育服务。成立相应的高职教育课程标准评估机构。

3.高职教育课程标准构建的原则和流程

(1)高职教育课程标准构建的原则。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构建应在坚持摆脱传统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束缚,贯彻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基础,发展能力,实现创新性;与企业、行业有机结合,突出职业性;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发展相适应,讲究灵活性、实用性的基础上,更加重视:①以就业为导向,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这就意味着人才培养要紧紧围绕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学校设置的课程要与学生今后就业岗位相适应,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服务于能力的建构,新的课程标准要能够融入这些内容。②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色。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新的课程标准应能切实地深入教学实际,对实际操作环节提出相关规定,重点针对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要点、教学实施条件、教学实施方法提出要求,从而有效体现工学结合特色。③与行业对接,融入职业标准。高职教育主要面向学校所在区域培养高技能人才,其课程标准应当反映地方经济特点,有机融合职业标准,以此引导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的实施,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④融入素质教育理念。除专业能力外,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要求更高,要求学生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认可企业文化。据此,新的课程标准不仅要对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提出要求,同时对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要提出要求,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标准。

(2)高职教育课程标准构建流程。高职课程标准的构建应按以下步骤进行:①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工作岗位和职业资格。职业能力是建立课程标准的基础,工作岗位要定位于预期岗位,即学生专业课程应与职业岗位(岗位群)对接,课程标准要明确学生通过学习后达到的技能要求和应当取得的职业资格。②通过工作任务分解、优化课程体系。通过专业工作任务分解、重构或优化课程体系,是建立课程标准的前提。课程体系要以工作体系为参照,将职业能力理解为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让学生在与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中学习知识,改变过去与工作任务相脱离、单纯学习知识的课程模式。③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专业教学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可以设置产业与职业岗位分析、招收对象及学制、培养目标及规格、课程体系图、主干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安排、各类课程学时分配、专业教师要求、实训(实验)装备要求、教学建议等项目。专业教学标准应融合通常意义下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和教学安排。④设置项目教学标准,编写课程标准。项目教学标准是课程标准的组成单元,每个项目可以通过技能要求的描述、课程教学流程的设计和考核方式设计、考核指标量化来确立课程标准要求。技能要求的描述要准确,避免使用“了解”、“掌握”等模糊词语,而应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动作+操作对象”的格式。课程教学流程设计要落实知识点、工作或技能项目、教学情境与教学设计。⑤以学习指导形式体现课程标准。编制“学生学习指导”,在新生到校时向学生、教师和基地发放,学生可从一入学就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并明确三年学习的阶段性目标、课程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学校、实训教学基地单位以此作为教学行为和教学组织的基本规范,设计教学过程,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