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特性与职能

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特性与职能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是学术组织,学术活动是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职能活动,其在大学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具有核心地位。大学的教学基层组织应坚持学术工作、排除行政权力。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成员通常面临三大主要冲突:一是学科与院校的冲突。这些身份往往使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成员处于角色冲突之中。大学教学基层组织面对着在校大学生动态的群体。

三、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特性与职能

1.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特性

大学教学基层组织作为一种组织形态,具有最基本的组织要素,因此,分析这一组织的特性可以从组织各要素的特性入手。

(1)学术性。大学是学术组织,学术活动是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职能活动,其在大学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具有核心地位。美国高等教育专家博格认为,大学的学术活动不仅“意味着通过研究来发现新的知识”,即“探究的学术”;也“意味着通过课程的发展来综合知识”,即“整合的学术”;还意味着“发现一定的方法去把知识和当代的问题联系起来”,即“应用的学术”;最后是“通过咨询或教学来传授知识的学术”,即“教学的学术”。大学以人才培养为自身学术活动的主要内容,如何通过四种学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正是大学教学基层组织根本特性。

(2)专业性。大学是实施高等专业教育的地方,控制高深学问是它的本质特性。“高等教育的基层有着各种知识群(bundles of Know ledge),这些知识群由专业人员掌握着。各种专业人员驾驭和运用各自的知识群。当他们进行科学研究时,他们就力图扩大知识群的范围,甚至重新构成知识群。当他们从事科研之外的学术工作时,他们就保存、批判并改造知识群。当从事教学时,他们力图把知识群的某些部分传授给我们称之为学生的顾客,鼓励学生们考虑知识群的性质,考虑怎样才能应用它,或许还要鼓励学生们从事致力于它的职业。大学的教学、科研人员被聘为‘工厂’外的顾问、咨询专家或讲师时,他们就进一步传播知识,或力图说明知识的实用意义。大学教学、科研人员最大的共同之处是用知识工作。他们最小的共同点是普通常识,因为他们都是处在高级知识的专业化的尖端上。他们沿着不同的方向分道扬镳,取得成果。虽然有时也提出能把他们的成果重新综合起来的理论或方法,但是他们还是忙于分散地进行各自的工作,好像声誉和他们自认为美好的生活就依赖于这种分散的工作。每个专业人群知道其他专业人群所不知道的某些事情,能做其他专业人群不能做的某些事情。我们的专业人员早就从这一事实中找到了充分的依据,认为各专业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各搞自己的一套。专业人员的任务不同,技术也不同,因此各专业人群就成为具有不同的‘思想风格’,采用不同的专门方法和工具的有特色的‘思想集团’(thoughtgroups)。每一个这样的集团成为某一‘学科’或专业训练领域的权威。每一个这样的集团实际上占有一个借助于某种必需的专门知识的工作领域”。[6]因此,大学教学基层组织工作具有高度专业性。

(3)组织结构的松散联合性。在大学教学基层组织中,组织结构的松散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成员不是太固定。比如,有的教师外出培训,有的长期不在任,有的成员名在人不在的现象较为普遍,实有教师数很难等于应有教师数。其次,大学教师的身份使成员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他们不坐班,除了上课之外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这使得大学教学基层组织在开展集体活动时远没有中、小学教研组那样方便,因此很难深入了解教师个人教书、学习的具体情况,要对其施加一定的影响也更难。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劳动大多是个体独立进行的。他们以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为工具,主要进行独立理解、组织教材、独立讲授、个体研究等等活动。

(4)学术权力的单一控制性。大学教学基层组织是大学中最小、最底层的学术组织,行政权力没有存在的合理性。组织的权力来源于工作,组织制造权力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工作的开展、协调和控制。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工作与行政几乎是毫不相干的,无论是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师资培养还是咨询服务,都是纯学术性质的,大学教学基层组织不能也不应该从事行政工作,因而也就不应该拥有行政权力。大学的教学基层组织应坚持学术工作、排除行政权力。

(5)成员角色的多元冲突性。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成员通常面临三大主要冲突:一是学科与院校的冲突。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成员既要服务于学科的发展,又要完成大学的任务,他们要同时为学科和院校两位主人服务。不致力于学科发展,在学术界就没有地位,就会落后于同行,不被人尊重和重视;不对学校作贡献,就不能获得学校的报酬和福利,就无法在学校中立足;二是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种活动之间的冲突。现代大学教师不同于传统教师的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同时还是社会服务者。作为教育者的大学教师,担负着传播人类文明的基本职能;作为研究者的大学教师,要开展一定的科研工作;作为社会服务者的大学教师,要用自己的学术知识为社区乃至社会提供服务。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成员集三种角色于一身,必然会引起一定的行为冲突;第三是成员的业务角色与政治角色之间的冲突。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成员既是学者,又是教师;他们中间既有少量的无党派人士,又有众多的各种党派的党员。这些身份往往使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成员处于角色冲突之中。

2.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职能

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职能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成才、促进学科发展、扶持教师成长、提供社会服务这四个方面。

(1)培养学生成才。大学教学基层组织是学习教育理论、方针与政策,研究教学计划,讨论、编写教学大纲与教材,研究备课中的问题,审议讲稿,组织观摩教学、试讲、听课,审查考题与评分,总结、交流教学经验,举行读书报告或学术交流,讨论教学法等问题的最基层单位,它是把好教学质量的第一关,也是监督检查教师教书育人工作最直接的组织。大学教学基层组织面对着在校大学生动态的群体。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教育者要善于利用集体的合力来研究它,去追踪和关注他们的求知欲望,选择最佳的方法让他们获得最新的信息。对于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活动内容,1950年《高校暂行规程》规定,教研室的职责是“领导全组全体教师,讨论及制订本组课目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领导和检查本组的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领导和组织本组学生的自习、实验及实习”;1961年《高教六十条》(草案)规定教研室的职责是“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组织教师的进修工作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领导所属实验室、资料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二者都把教研室的性质定义为“教学基层组织”,强调了大学教学基层组织培养人才的职能。

(2)促进学科发展。大学教学基层组织是学科和院校的交汇点。作为学科建设的基本载体之一,大学教学基层组织必然要担负起促进学科发展的职责。学科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特定职能和任务的客观需要,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学科是教授们成长、活动的土壤,对人的发展起着定向和规范的作用。学科水平甚至决定了一所大学的水平。学科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它在大学中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只有以学科建设为中心,辐射其他,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工作才会不断发展,蒸蒸日上。

(3)扶持教师成长。大学教学基层组织是一种教师的集体组织。有人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比做水滴与大海的关系,以此说明集体对个人的重大意义。就大学教学基层组织而言,它的作用一方面是可以满足成员的多方面心理需要。教师在工作中既需要人们的尊重和信任,又需要与人的沟通和相互理解;既需要健康的学术氛围,又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在具有共同学科及专业方向的大学教学基层组织中,尽管教师们学历、职称不尽相同,但共同的角色地位、共同的劳动对象、劳动任务以及劳动成果的集体性,使教师较易形成共同的目标,具有共同的需求和共同的语言,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大学教学基层组织还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在教学方面,教师个体的知识可能有限,集体的讨论、研究可以为他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建议,教师个体教学技能的缺乏可以通过同行前辈的传帮带来加速学习。在科研方面,利用群体的智慧和多学科、多侧面的交叉研究能克服个体力量的单薄和智慧的局限,优势互补,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学术团体。

(4)提供社会服务。大学教学基层组织作为一种主要进行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基层组织,似乎跟社会的联系并不紧密。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并不仅仅是靠大学的高层和中层去完成的,最终的实施还在基层。从这个角度来讲,提供社会服务也是大学教学基层组织难以推卸的职能,它必须为社会各界提供教育培训和咨询服务等。大学教学基层组织提供社会服务不仅可以拓宽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发展之路,还可以提高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业务水平,并通过提供咨询服务还可以通过它的经济效益促进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