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结合有深有浅,浅的为多媒体演示教学,为大多数老师采用。众多的资料表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经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方面发生了变革。在反思总结后,我又进行了一次信息技术和古诗的整合教学。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会使课的容量增大这一特点,我选择了创编教材《思乡组诗》来实施教学。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信息技术与古诗的教学整合之策略选择

时 慧

【起】 背景——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居易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文学殿堂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光彩夺目。走进古诗,能感受到瑰丽奇美磅礴大气的诗歌意境:欣赏“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绚丽与澄净;感动“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体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内蕴……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寓意深远,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好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名作佳篇,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古诗文诵读提出了明确的篇目要求,拓展了学生的古诗欣赏领域,将古诗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众多专家学者、普通教师对古诗教学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不乏真知灼见。其中一条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结合。

最简单的例子便是情境再现与渲染。“诗画合一”的观念在中国文学中源远流长。一首好的诗词,就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而现代信息技术,能创设多种情境通过画面、音响渲染、语言描述、声画联璧等手段来再现古诗意境,缩短学生的认知、感觉差异,使古诗教学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不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结合有深有浅,浅的为多媒体演示教学,为大多数老师采用。深度的结合,又称为整合,采用的是电脑交互性教学。众多的资料表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经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方面发生了变革。吸引人的自然是这个“变革”。

【承】 思考——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曾公亮

这个变革对古诗教学究竟有多大?和古诗的传统教法相比,孰优孰劣?或者各擅何种胜场?带着这些问题,我尝试了信息技术和古诗教学的整合。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转】 探究与反思——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

几番成功和不成功的尝试后,我对信息技术和古诗教学的整合,有了一定的理解。

一次成功的传统古诗教学:

曾经执教过沪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两首古诗(《听邻家吹笙》、《题诗后》),课堂中有学生对关键词及诗句的自读领悟,有老师的深入引领适度拓展和比较教学,有学生深入理解后的吟读背诵,受到听课者的好评。

一次不成功的信息技术与古诗的整合教学:

在此基础上,我尝试了信息技术和古诗的整合教学,制作了和这节课相关的古诗小网页。我把学生人机交互的环节放在自读探究部分,探究作者、关键词、诗意及相关诗歌链接。一节课下来,我和听课老师都觉得,这一次的整合教学相较之前的传统教学,从学生的学得而言,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相反,本来师生互动热烈,诗情浓郁的课堂显得诗味寡淡。

之后的一次成功的古诗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

什么出现了问题?在深入的研究后,我发现之前的整合教学是按照传统教学的思路来进行信息技术与古诗的整合,犯了“为整合而整合的”错误。没有深入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特点,没有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使整合最优化。在反思总结后,我又进行了一次信息技术和古诗的整合教学。

“信息技术和古诗教学整合”之“信息技术”特点:

1.信息容量大。

2.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究。

3.获取信息与交流信息渠道多元、便捷。

4.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和古诗教学整合”之“古诗教学”策略制定:

一、创编教材扩大容量,使整合达到最优化

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会使课的容量增大这一特点,我选择了创编教材《思乡组诗》来实施教学。因为从现有教材的古诗教学安排来看,每个单元两首古诗,且这两首古诗间往往是无论作者朝代,还是内容意蕴,都不相及。按现有教材的内容上,会产生两种情况:

①两首古诗的教学+大容量的信息技术=浪费资源、无序拓展

②两首古诗的教学+大容量的信息技术=纵深发展、过度挖掘

第一种情况由于教学内容偏少,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的自我探究容易陷入无序状态,天马行空,什么都浏览,反而忽视了教学的主体内容。第二种情况是老师注意了引导,但由于整合课的信息容量大,于是教学走向纵深,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看上去课上得深透,实则真正理解的学生寥寥。

为了避免上述两种情况的出现,我根据学生已有的诗歌积累和古诗可以归类的特性,创编了教材《思乡组诗》。

组诗容量大:涉及了《静夜思》、《乡思》、《春夜洛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塞上听吹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邯郸冬至夜思家》、《逢入京使》、《京师得家书》、《秋思》这一组思乡诗。

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过程清晰,学习内容丰富:

img47

创编教材采用《思乡组诗》为内容,不仅让学生了解“思乡诗”这一类诗的特点,而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了教材的广度,加宽教学容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适度的拓展,使教材容量和信息容量相得益彰,又使教学深浅有度。

二、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只有教师占有资料的统治局面,教师的资料可以凭借多媒体让学生分享,便于学生搞研究性的学习;学生可以在网站内进行实时的交流,多向互联互动,加强合作交流。信息技术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思乡组诗》的教学中,我把学生的自我探究、合作学习的部分,分两块进行。

第一大块是在“重点理解《逢入京使》、《京师得家书》、《秋思》这一组与‘家信(语)传递’有关的诗,了解诗意,体会异同,感情朗读”这一部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在网站内自行研修,而后大组集中交流,避免教师的逐句讲解,省时高效。

第二大块是在“让学生以写E‐mail的方式,学会根据不同场景引用古诗”这一部分。具体要求:选择一个情境,写一段100~200字左右的话,里面要引用一两句古诗(网站内有思乡诗句集锦),发送电子邮件(E‐mail)。可以直接引用古诗,也可根据需要对原诗略作修改(替换几个字)。

现代的E‐mail发送,与古时的“家信(语)传递”,虽穿越时空,但一脉相承。让学生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体会人类思念故乡,渴望亲情的永恒情感,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把学写和交流同步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互相观摩、点评,开展合作学习;老师可以提供更大的平台,引导交流。这一过程,使整合达到优化。

三、重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学习古诗,不仅仅是了解,是积累,还要学会灵活运用。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诗句的深入理解,而且古诗这样的古典文化元素,在现代语言环境中的应用,会使语言更富韵味,使表达更有魅力。古诗的学以致用,能加深学生的文学修养,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与此同时,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搜索、筛选、交流信息的能力也得以提高。

四、把握学科特点,注意多种交互

对语文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和古诗整合教学”是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的,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并应用信息技术的内容。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有独到之处,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营造创新的氛围,对教师授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古诗教学,课堂上充满韵味的古诗的吟诵,师生情感的交流激荡是不可或缺的。生生、师生交互对课堂教学的情感激发,教学难点的引领、教学过程的推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合】 展望——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几次尝试让我感觉到,无论是传统的古诗教学,还是信息技术和古诗整合教学,只要把握课型的特点,确定切合课型的教学目标,制定与之配套的教学策略,就能把课上好。

但我们也毋庸讳言,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老师们的日常教学更倾向于传统的古诗教学,因为,课堂首先是传统的,学生未能达到人手一机的教学条件,老师日常钻研的就是传统课堂教学,传统古诗教学也因此成为常态。其次,传统古诗教学,前期课件准备时间较少,甚至无需课件就能上课。再次,古诗教学,多是以情动人,传统古诗教学在课堂的呈现往往诗味更显盎然。

不过,任何教学都要有前瞻性。随着现代化的程度加深,今后的教学环境一定会成为学生人手一机的常态课堂,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一定会从现在的非常态进化成常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是最根本的模式。从目前来看,信息技术和古诗的整合教学,需要前期网站建设的投入,但一旦建成,以后可以沿用也可以改良。最重要的是它的大容量的学习内容和更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匹敌的。

古诗教学是多姿多彩的,传统的古诗教学与信息技术和古诗的整合教学,使教学活动方式进一步丰富和多样化。不过,不管怎样的形式,都需要教师根据目标,扬长避短,量身定做,真正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