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简介

《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简介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复旦大学林尚立著的《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由天津人民出版社于2000年1月出版,获政治学一等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形态转型,其取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权力的过度依赖和挖掘所导致的权力高度集中,使当代中国政治形态严重扭曲,发生“文化大革命”。
《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简介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复旦大学林尚立著的《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由天津人民出版社于2000年1月出版,获政治学一等奖。

一、篇章结构

此书除了绪论和结论之外,用了九个章节来介绍当代中国政治形态形成、发展、危机、病变、复原和转型的发展历程。具体篇章结构是:(1)绪论: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状况分析;(2)概念、理论与研究方法;(3)政治革命: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的形成;(4)社会革命: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的现实基础;(5)民主与专政: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的制度架构;(6)社会主义: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的价值取向;(7)现代化的歧路: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的困境与危机;(8)高度集权的代价: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的病变;(9)政治民主化: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的复原与发展;(10)市场与法治: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的转型; (11)结论。九章内容中,每一章都有一个小结,从而比较明晰地提炼和展现全书前后思想的内在逻辑和整体关系。

二、基本观点

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的确立是一种历史的选择,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政治形态,具有其内在的先进性。但是,社会主义发展总体战略的失误及其导致的现代化努力失败,使当代中国政治形态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处于危机状态,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后,当代中国政治形态从危机中得以恢复,并对现代化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形态转型,其取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未来的国家建设和政治发展将在政治形态转型的过程中展开,并推动政治形态转型的实现。

具体说来,由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不可能在前社会主义社会中产生,所以,社会主义社会建立的逻辑是首先夺取政权并用政权的力量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从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是一个落后国家,所以,革命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后,不仅面临确立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而且面临发展现代化发展的任务。但是,在如何协调这两个历史任务的问题上,出现了战略失误,把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作为现代化发展的前提。结果,现代化的努力在“大跃进”中受挫。现代化的挫折,使得革命所夺取的政权无法有效地建立起其所需要的相应的经济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政权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即用权力来维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对权力的过度依赖和挖掘所导致的权力高度集中,使当代中国政治形态严重扭曲,发生“文化大革命”。所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政治发展首先遇到的任务就是使中国政治形态从变态恢复到常态。20世纪80年代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围绕着这个任务展开。进入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计划经济为现实基础确立起来的政治形态就必然面临形态转型的任务。所以,90年代以来的中国政治发展主要围绕着政治形态转型来展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90年代后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任务不能等同于80年代。

三、创新之处和意义

(1)提出了“政治形态”这一核心概念,并把当代中国政治作为一个完整的政治形态来把握。作为政治生活的总体概括,政治形态主要由四大要素构成,即政治权力、政治结构、政治过程与政治意识,其中,政治权力是政治形态的中轴。

(2)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作了整体的分析和把握。此书以1949年来当代中国政治为研究对象,考察中国政治形态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把握当代中国政治半个世纪的发展中所形成的总体趋势和基本特征。

(3)从理论上分析了中国政治发展与社会主义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与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张力决定了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

(4)论证了中国未来政治发展将出现政治形态转型。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在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形态转型的过程中,将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市场经济的每一步发展都将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经济和社会资源。对中国民主来说,最需要的不是跃进式的发展,而是在持续不断的民主积累中前进的渐进式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