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时代呼唤高尚的职业道德

时代呼唤高尚的职业道德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是必须对教师职业道德做出新的规定和新的阐释。教育体制的改革引起了教育职业活动中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从而要求教师在发扬传统优秀师德的基础上,更新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培养适应教育改革需要的新型师德品质,推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应的,这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会提出新的要求。

第四节 时代呼唤高尚的职业道德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为此提出了奋斗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需要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首要和基础的作用。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在新时期加快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步伐。

一、社会进步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仅包含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且包含着教育在内的其他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为适应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其中不乏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所以,我们要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一)要继承中国传统师德中有价值的成分

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绚烂多彩,师德内容在历代不断得到弘扬和发展。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意识到教师应具有高尚的人格力量,他认为“君子怀德”,即做教师的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才有资格去教育学生。孟子认为教师人格应表现为“浩然正气”,在现实世界体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真知灼见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为当代师德理论所继承。此外,古人提出的“有教无类”的观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观点,严谨治学、“教学相长”的观点,既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对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与构成,不同社会和时代有着许多共同的成分。当代一些发达国家已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都着力规范本国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品质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自重和重人、善于合作、爱护学生、富于社会意识等。国外师德理论中的某些思想,如重视个性发展,平等对待学生以及国外教育家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优秀职业品质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

(三)适应时代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

在我国,现代职业道德建设离不开时代内容。

一是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古代传统的师德片面强调知识教育,忽视能力教育、理想教育、纪律教育。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有助于在继承传统教师职业道德时,进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改造和诠释,丰富当代教师的职业道德,从而以教师的真才实学和高尚人格来影响和教育亿万青少年并影响全社会。

二是必须以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师德的核心,这也是师德要求的时代体现。现代社会不同于古代社会,教师职业道德不再是以体现个人价值为核心,而是以集体主义为出发点,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不是传统的“修、齐、治、平”。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应以集体利益为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涉及社会公德,包括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这显然比古代的师德范畴宽泛得多,更富于时代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三是必须对教师职业道德做出新的规定和新的阐释。例如:目前的严谨治学规范,在要求教师在治学中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同时,又要求教师治学时保持科学的态度和精神。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钻研和学习,要以自强不息的毅力去追求创造性,要以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对待治学过程中的困难。

二、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目前,我国不仅面临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而且正在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有步骤地进行着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体制的全面改革。教育体制的改革引起了教育职业活动中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从而要求教师在发扬传统优秀师德的基础上,更新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培养适应教育改革需要的新型师德品质,推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教师职业与社会的关系看,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物质利益的某些原则必然会进入学校教育的管理过程,并对教育发展起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问题。这无疑会触动某些教师的利益。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这种情况也是教师职业道德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从教师集体的内部关系看,按劳分配原则正在教育劳动中得到贯彻,按劳计酬、多劳多得的做法,在相当程度上调动了教师劳动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教育劳动成果评价的复杂性,加上利益分配可能存在的一些片面性,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性比过去显得更加突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这样的人才需要教师集体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培养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的责任感,成为调节教师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杠杆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师生之间的利益关系日益紧密。过去学校培养的学生由国家“统包统配”,教师教好教坏,学生学好学坏一个样,“人人有个铁饭碗”。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面临着“优胜劣汰”的择业竞争,教师培养学生的好坏也与个人利益有了直接的联系。目前我国高等学校试行的是自费上学、自主择业的招生分配制度,教师能否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才,如何按需培养,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劳动效率显得更加重要。

从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看,实行教育民主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在教育改革的形势下,每个学校都面临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大量新问题,这需要教师和教育工作领导者以主人翁的精神,发扬民主,群策群力,互相尊重,团结一致,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共同努力。

改革使我国教育职业活动的利益关系发生了一定变化,那么调节这种利益关系的教师职业道德也必然要随之发生某些变化。近年来,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发生了某些积极的变化,其中主要有功利统一观念、艰苦奋斗观念、教育竞争观念、教育民主观念和教育时间观念等。

三、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就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育人模式,实施素质教育,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相应的,这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会提出新的要求。

首先,素质教育对象的变化对师德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时代孕育不同的教育对象。现代素质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更强,他们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表现具有要求独立、强调自我的特点,向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挑战,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必然比以往更高。比如,热爱学生就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教书育人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应该潜心研究素质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改变陈旧观念,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其次,道德品质教育是素质教育极其重要的方面。青少年学生的基本道德倾向、基本道德行为和基本社会公德始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作为实施道德教育的教师就应该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要做爱国家、爱民族的榜样,做关心他人的榜样,做孝敬父母的榜样,做遵纪守法的榜样。只有教师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承担起素质教育的重任。

最后,从素质教育的目标来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身心健康被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与此相适应,教师的身心健康、创新意识等要求也应作为新内容和重点纳入教师的职业道德内容体系。在素质教育条件下,教师的职业道德应始终和学生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断追求时代精神,不断追求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崇高的职业道德来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四、生产力发展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生产力的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很大。从师德的起源来看,师德的产生首先归功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以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出现,形成了专职教师,教师职业道德才开始萌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不断变革,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不断变化。不同的生产关系决定着师德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师德的主要内容,决定着教师的职业理想和道德修养方法,使得师德在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除了存在一定的共同性之外,在生产力发展的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和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正处在一个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之中。这种变革是对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这种生产力的发展不但对一般的社会道德,而且对教师的职业道德都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影响。信息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加速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不断地向人们提出道德方面的新课题和新要求,并要求人们抛弃某些旧的道德规范,形成新的道德规范。

首先,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教师职业道德拥有了比以前更加广泛和丰富的内容。科技时代的到来,要求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品德、身心素质等多方面适应社会要求,要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要有超越以往时代的素质。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要求比以往更高了,教师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师职业道德,还要遵循科学规律,在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同时,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书育人。只有这样,才能以高尚的道德感染新一代学生,培育出祖国需要的人才。

其次,发展生产力所需要的改革开放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出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也开始影响人们的意识。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特别是新时期如何认识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成了师德建设的新问题。在对外开放时期,为了发展生产力,我们在向西方学习和借鉴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怎样坚持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也成了师德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教师应把爱祖国和爱祖国灿烂的文化结合起来,把爱祖国和爱科学结合起来,并以爱国主义情操鼓舞新一代学生。

五、新技术革命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造就数以万计的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和新技术革命要求的教育工作者。”当前,一场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光导纤维、海洋开发、空间技术为先导的新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其影响之大、发展之快,是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不可比拟的。新技术革命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促使学校教育地位、内容、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要求从事教育职业活动的教师具备新的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各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竞争,说到底是智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任何国家想要实现现代化,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必须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教育,提高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大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优秀人才。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新知识、新学科层出不穷,这要求学校教育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注意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独立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和发展知识的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新技术革命需要多种多样富有个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改变单一的教育方法,采取多样化的、开放式的教学;要求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现代教学的组织者,是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引导者。新技术革命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校必须实行开放式的教学,使教学的内容不断更新,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教育才富有强大的生命力。

新技术革命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无疑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新技术革命对教育职业劳动提出的新要求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教师能否在教育劳动中适应这些新要求,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利益。根据新技术革命的要求,教师应注重培养以下几方面的职业道德品质:强烈的教育工作责任感,开拓意识和创造精神,心胸远大,锐意改革,自觉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

六、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明的标志主要表现在教育、科学、文化的发达以及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教育工作是精神文明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又是教育工作的承担者,因而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将作为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教师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和示范。目前,急功近利思想、等价交换原则、金钱万能观念为少数人接受,从而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让教师以优良的品质、创造性的知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营造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就显得更加重要。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的影响还要大,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制约着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影响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的发展。其次,教师的职业道德会经过学生的“扩散作用”,推广到整个社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的作用将不可估量。最后,教师通过著书立说、参政议政以及联系社会各阶层人士,以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染大众,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推动整个社会风尚的改善。所以,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七、社会转型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社会经济的变革必然引起价值观的变化和重构,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改革开放前,整个社会价值体系高度统一,个人遵从社会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常常被强调到绝对的地位。而转型期的价值观发生了两个变化:个体价值受到关注,强调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价值取向趋向于功利化,人们开始习惯于用商品价值来衡量劳动价值,进而影响到价值观的取向。同传统的一元化的价值取向相比,经济转型期的价值观趋于多元化。

多元价值观并存对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影响表现在教师价值取向出现两重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出现,知识的价值不断被强调,教师劳动也可能以商品价值的形式获得认同,从而使教师的主体性得到了弘扬。教师在追求社会价值时,也开始重视个体价值,在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同时,也比以往更加重视个体的发展。许多教师既能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同时也能兼顾自身的发展,在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也重视创造个人财富。

多元价值观的并存,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的深入人心,使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发挥;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过分重视个人利益,可能产生对行为的误导,在处理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方面表现出困惑与冲突,影响了教师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认识到多元价值观对教师的影响,教师应自觉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在工作中以高层次价值为取向,防止价值取向的低层次化。

八、社会民众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尊师重教是我们世代传承的优秀品德,广大社会民众历来对教师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以良好而崇高的职业道德感染学生乃至整个社会。新时期社会民众对教师的期望也不例外,仅用“园丁”称号和“红烛”精神,已不能概括社会民众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部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新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市场规律相适应。于是,社会民众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包括树立个性教育观念、民主平等观念、依法执教观念等。

从新时期师德的实践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以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指针,献身教育事业,取得了人民的信任,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但也有极少数教师受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民教师的声誉。例如有的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爱,教学过程中随意体罚学生、辱骂学生,不仅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造成了师生关系的对立,甚至引发学生意外伤亡事故,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个别教师到处代课挣钱,把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作“第二职业”,引起了不少学生及其家长的不满。这些缺乏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引起了教育界人士和广大民众的关注,他们呼吁,要加强新时期师德建设,建立新时期的师德标准和规范,造就政治坚定、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