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文化的概念和内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班级文化的概念和内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级文化建设是每个班主任需要思考的问题和工作的努力方向。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社会主流文化通过教育文化存在于班级文化之中,班级作为培养学生的场所也依托社会主流文化。综上所述,班级文化受到社会文化、家庭文化、学校文化的影响,成为影响班级中每个学生个体发展和

班级文化概述

班级是学生彰显独特个性、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基地,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什么样的班级就塑造什么样的学生,他们参与班级建设的过程经历,体验感悟,将在其生命历程中留下鲜明的印迹。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培养出富有创造性的特色学生,必须构建有个性的班级文化,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班级文化的熏陶。

一、班级文化

(一)班级文化概述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便产生了物质文化;人类活动作用于社会,便产生了制度文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本身,便产生了精神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因此班级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精神层,如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制度层,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物质层,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及班训、出板报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

班级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生活中的一切文化要素;狭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出来的独特文化。

在小学,班级文化是以儿童文化的姿态出现的,所以它具有童趣性、形象性、开放性和兴趣性等特点。小学班级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亚斯贝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陶冶。良好的班级文化就像一个大磁场,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又像一个大情感场,产生一条条情感链,形成一股股强烈的情感流,流向每位学生的心田,驱使着学生自觉自愿地、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染、熏陶、教育和鞭策,帮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产生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无形力量,从而产生自主、自求、自得、自乐的强烈愿望和具体行动。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级文化建设是每个班主任需要思考的问题和工作的努力方向。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

1.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

2.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指令等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是非标准等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3.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抓住班级精神文化,就是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

建设班级文化,应以“文化”为切入点,以文化教育人、感染人、熏陶人。班主任应从美化班级环境、健全班级规范、铸造班级精神三个方面着手,将社会、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转化为班集体的规范、舆论和价值观,使班级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条规范、每一次活动都渗透着文化气息,充满着文化意蕴,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充满友爱、温馨、快乐的环境。

(二)影响班级文化的主要因素

1.社会文化

班级既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组织的一个部分,所以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如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思想观点、人际关系等等,都会影响到班级中来。社会文化有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之分。社会主流文化通过教育文化存在于班级文化之中,班级作为培养学生的场所也依托社会主流文化。然而,社会主流文化通过教育文化进入班级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师和学生各自所属群体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亚文化的成分。因此,抵制社会亚文化中的不利因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的主要引领者,在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文化的影响:既要看到班级文化会反映社会主流文化及其新发展,又要注意社会亚文化的多种影响,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努力克服其消极影响。

2.家庭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一般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智力兴趣,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会给儿童产生很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的文化氛围决定孩子的未来。良好的家庭文化为青少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不良的家庭文化氛围则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正如杜威所认为,家庭中正常关系的失调,是以后产生精神和情绪各种病态的土壤。

家庭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影响源之一。家庭是学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每个学生到学校、班级之前,都带着自己独特的家庭文化及其文化背景,因而容易形成多种价值观的冲突。如果学生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家庭文化,班级文化在形成中所产生的冲突就会少些;如果学生的家庭文化差异较大,学生在交往中就容易产生冲突。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班级时,要通过学生档案、学生卡片或者家访等形式,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如父母所从事的职业、家庭的经济状况、单亲家庭的生活状况等等。这样,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3.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认同和共有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它限定着学校教育的内容,并强烈地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学校文化反映了师生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在外显方面,是全体师生员工习以为常的、不需要思考就能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内隐方面,是一种被规定了的思维模式,一旦违背就会感到不舒服和不自在。

学校文化具有传承性、教育性、规范性,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的制度、环境、人际关系以及校风、学风和教风。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在较长时期的积淀中形成的结果。它通过各种载体与活动,一边影响着学校内的全体师生,一边丰富着学校文化的内容,并逐渐形成每个学校自己的文化特征。班级是学校中基本的组成单位,班级文化必然要反映学校文化和受到学校文化的制约。但是,班级文化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一个学校的不同班级可以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班主任要在学校文化的大环境中,结合自己班级的特点,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班级文化。

综上所述,班级文化受到社会文化、家庭文化、学校文化的影响,成为影响班级中每个学生个体发展和班级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班级文化的意义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它既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层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集体。班级是学生社会化的机构。学生在班级里通过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提高做事的能力;通过集体中的共同活动及生活中所处的各种关系,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懂得做人的道理;通过他人的评价和自己与班级其他成员的比照学会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班级能满足学生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学生个性化提供机会和条件,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培养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品质。班级每个成员的个性化,也有助于班级的巩固和发展。

作为整个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基础性工程,班级文化整合了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多种要素,形成强烈的育人氛围,让学生“如坐春风”、“涵养化育”,负载着诸多功能: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加速班级的发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是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也是区别于其他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它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动力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级文化的这种教育功能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二)凝聚功能

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在: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又会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实践表明,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

(三)制约功能

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代表大多数班级成员的价值取向,制约着学生的言行,对其行为具有规范效应,起着调控作用,影响学生的行为模式。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班级文化对成员的这种制约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氛围制约(环境、关系、风气等)、制度制约(规章、纪律、守则等)、观念制约(理念、道德、舆论等)。

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激励和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调节和控制班级学生的偏离行为,把学生的行为引向班级规范的轨道上来。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和完善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监督执行,使学生的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遵章守法、按章办事的良好舆论环境。

(四)激励功能

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形成催人向上的心理氛围,成为班级和学生发展的驱动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孕育信心,追求成功和乐于交往,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希望,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更加明确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激发起为了集体的荣誉尽自己最大努力的强烈愿望,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