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成立于1994年,是我国高校最早成立的专门从事欧洲问题研究的机构之一,2000年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被欧洲联盟委员会授予“让·莫内最佳欧洲研究中心”称号。该书的宗旨是不断推出中国学者在欧洲问题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的欧洲问题研究做出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成立于1994年,是我国高校最早成立的专门从事欧洲问题研究的机构之一,2000年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被欧洲联盟委员会授予“让·莫内最佳欧洲研究中心”称号。此中心具有良好的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是一个兼具科学研究、教学培养、高端对话、资料信息、政策咨询等功能的一体化综合体,在海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此中心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欧洲问题研究的重要学术基地和交流平台,为中国的欧洲问题研究作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一、总体情况

此中心现有11名专职研究人员、13名兼职研究人员(包括5名校外人员)。此中心创始人宋新宁教授2001年被欧盟授予让·莫内讲座教授,是我国最早获得该席位的三名学者之一。此中心的研究队伍体现了多学科、老中青、精干、高效、开放的特色。此中心目前形成了五大研究方向:欧洲政治外交、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欧洲联盟法、欧洲联盟社会政策和欧洲文化与宗教研究。此中心基本设施较为齐备,拥有专业化图书馆和多功能会议室。

此中心视科学研究工作为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基于项目拉动式管理模式,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活动,以重大研究课题作为科学研究的主打品牌。2001—2010年,此中心承担了超过50项的各类研究课题,其中拨有专款进行教育部基地重大课题18项,获得资金支持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获得国外机构的资金支持折合700多万元人民币。

在重大项目课题设计上,此中心注重跨学科交叉和基本理论的创新,这里的专兼职研究人员来自6个一级学科,15个博士研究生专业。在重大研究课题的设置、研究取向和研究方法上,此中心力图实现多学科交叉互动,从而使研究成果能够体现特色。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以基地重大项目为基础,此中心着力于研究项目的成果实现。十年来,此中心研究人员参与撰写、编著、翻译并发表研究成果总计469项,其中,著作和译著61部、论文380篇、政策咨询28份。在CSSCI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为103篇,著作和论文被引证次数为451次,另外,在海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13篇。十年间,此中心研究成果实现包括6种主要形式:《欧洲问题研究丛书》(法律出版社)、《欧洲法通讯》(法律出版社)、《欧洲问题研究论坛》(电子杂志)、《欧洲问题研究论坛》(未正式出版)、《当代世界与中国丛书》(当代世界出版社)和其他出版著述。

作为跨学科的研究机构,此中心特别注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此中心充分发挥专、兼职研究人员多学科的特点,在6个一级学科、15个专业范围内,先后招收博士研究生115人、硕士研究生116人,并对他们进行了短期培训和课程教学。2006年开始,此中心举办了20多次博士论文写作研讨活动,采取专家点评与博士生互动的形式,穿插博士论文答辩会与国际交流活动,以提高博士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和学术表达能力,是博士生培养的新尝试。

在吸收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方面,此中心通过与欧洲有关院校合作,提供资金支持优秀研究生赴欧进修,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2003年以来,6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赴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等欧洲高校留学研修。此中心还与英国杜伦大学和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开展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经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合作,此中心自2005年9月在中国开办了第一个全英文欧洲问题硕士研究生项目。2006—2010年,此中心共接待46名来自德国、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英国等欧洲国家的留学生来华学习。

此中心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培训,如举办专题讲座、开办培训班等,以发挥课题组成员的专业优势、增加课题的附加值,已成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2001年以来,此中心先后举办了3次国际讲习班,对全国各地的300多名教师、研究人员和研究生进行了培训。

此中心注重教学与研究的互动,吸收优秀研究生参加课题研究,同时加强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课程开发和更新,突出教学中心、提高教学水平、强化教学质量。

此中心的国际交流合作活动颇具广度和深度,先后邀请了100多位国外学者来华讲学、访问研究和参加国际会议,先后派出专兼职研究人员出国讲学、访问研究和参加国际会议50多人次,共举办国际会议25场。2010年起,此中心与法国最具影响力的中文报纸《欧洲时报》合作,开辟《人大欧洲时评》专栏,由优秀博士和硕士生撰稿,迄今发表文章20余篇。

国际合作项目是此中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也取得了不少进展,主要包括:中国—欧盟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欧洲联盟“让·莫内项目”、人大欧洲论坛、欧洲问题研究中心项目和“当代中国问题研究所”等项目。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1)杨慧林的《西方文论概要》,于200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是“西方文艺理论史课程建设”主要成果之一,2004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是我国欧洲文化研究的重要著作。

(2)宋新宁主编的《欧洲问题研究丛书》,于2003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宗旨是不断推出中国学者在欧洲问题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的欧洲问题研究做出贡献。该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欧洲政治与外交、欧洲联盟法、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欧洲社会政策。

(3)林苏、张茂明、罗天虹主编的《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与中国—欧盟关系》,于2003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此书共收集了相关论文14篇,这些论文从理论分析、条约法律文本分析、实证分析等不同层面,集中对作为欧洲政治一体化核心内容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发展历程、运作机制、性质以及缺陷与不足进行了讨论,并力图分析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框架下的欧洲联盟对华政策以及中国-欧盟关系的发展。此书还专列了“欧盟文献:条约与政策文件”,收入了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条约和欧盟对华政策文件,为读者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此书在编辑的过程中保留了各位作者个人的研究路径和结论。

(4)此中心先后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了50份政策研究报告,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欧盟的政治、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欧盟对外关系与对外政策,特别是中欧关系中的政治、安全、经济、人权、环境等问题。此中心在政策咨询和服务方面的突出成就包括: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中国在环境领的国际谈判和中国与欧盟的教育合作。此中心还积极承担职能部门的委托研究课题,鼓励专兼职研究人员担任职能部门顾问,向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形式多样的咨询服务,成为欧洲问题研究领域重要思想库。

四、“十二五”发展思路

此中心秉承通过科研工作创造优秀学术成果为标志,以培养高端研究人才为目标,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契机,以实现政策咨询服务社会为宗旨,不断探索学研结合、研咨结合的发展思路。

1.明确发展定位,建构基地个性特征

深化科研体系改革、完善开放合作、激发创新活力,善于调动社会各种力量,整合校内外、国内外各种力量来经营和建设基地,完善学校学术组织形式。

2.凝练主攻方向,打造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拓展新的研究方向,聚焦持续性研究主题,捕捉全球、地区、国别突发性问题,注重综合研究,提升分析预测能力。建设国际学术平台,处理好学术代际转换、持续动力和合作维持问题。

3.启动知识转型,强化新型学术网络建设

加强欧洲问题研究的政策咨询,不仅为中国政府的对欧政策制定,而且为中国社会进一步加强与欧洲的沟通交往服务。增强问题导向,服务国家、凝练方向、突出特色,形成有影响力的智库和基础研究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