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即顿悟

学习即顿悟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苛勒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杰出代表,他站在格式塔理论的基点上,创造性地提出了顿悟学习理论。苛勒在一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苛勒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提出了顿悟学习理论。然而,苛勒,或者说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对此却持不同意见。苛勒的顿悟学习理论与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截然不同,前者注重思想和意识在学习中的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者能够理解事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有可能发生。

按照桑代克的观点,学习是通过尝试错误建立联结的过程。但是,这种尝试错误是盲目的、胡乱的“冲撞”吗?格式塔学派的认知心理学家就此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积累或盲目的尝试错误。

有很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科学家在久思无果的情况下,在不经意间突然明白的,就像突然袭来的灵感一样。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顿悟”概念,也许能很好地解释这些现象。

格式塔(Gestalt)在德文中是“形状、形式”的意思,又可称之为“完形”。格式塔心理学家相信,知觉认识不是感觉元素的复合,而是对实体所呈现的整体特征的把握。学习者在接受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的过程中都需要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考虑,而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苛勒(W. Kohler)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杰出代表,他站在格式塔理论的基点上,创造性地提出了顿悟学习理论。所谓顿悟,是指个体领悟到自己的动作与情景,特别是与目的物的关系,是一种突然的领悟,而非摸索学习。这一理论来自苛勒对黑猩猩长期、深入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黑猩猩的问题解决方式,探索人类学习的心理机制。

二、实验过程

在实验中,苛勒常常会设置这样的场景:把一只饥饿的黑猩猩关在笼子里,香蕉挂在笼子高处,使黑猩猩无法够到。同时,他又在笼子里放了一个箱子,然后悄悄地躲在一旁,观察黑猩猩能否发现箱子的用处。因为拿不到香蕉,黑猩猩在笼子里焦躁不安,发出愤怒的吼声,来回跳个不停。有时,它甚至会拉着箱子到处乱转,跑累了,就把箱子扔到一边。显然,这时箱子只是它撒气的对象。过了一段时间后,它似乎领悟到了什么,迅速跑到箱子处,把箱子拖到香蕉下面,爬上去,轻轻松松地拿到了食物。苛勒在一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在另一个实验中,苛勒把一只黑猩猩关在笼子里,在笼外它够不到的地方放了一串香蕉。黑猩猩手中有一根短棍,但不够长,无法够到香蕉。在笼外不远处有一根长棍,苛勒在考验黑猩猩能否用手中的短棍把长棍拨过来,然后用长棍够到香蕉。一开始,黑猩猩拼命地用手中的短棍去够香蕉,但都失败了。它很着急,就拼命地咬笼子,但也是徒劳。然后,它又不停地打量笼子四周,过了好一会儿,突然跳向笼边,用手中的短棍把长棍拨到身边,并用长棍拿到了食物。拿到食物的它似乎很得意。

黑猩猩的顿悟学习实验

黑猩猩的顿悟学习实验

在更复杂的一个问题中,苛勒为黑猩猩设计了两根棍子,两根棍子都不长,不能直接够到食物,但其中一根棍子较细,可以插到另一根棍子中去,恰好能够接起来变成一根长棍。这个问题对黑猩猩来说似乎有些困难,它花了很长的时间也没办法把食物够到。因此,苛勒不得不给它一些提示,把一根手指插到另一根棍子中去,但可惜它还是不明白。

黑猩猩把两根棍子握在手里把玩,漫无目的。玩着玩着,黑猩猩发现它手里各拿着一根棍子,两根棍子的位置看起来像条直线。于是,它把细的棍子插到粗的棍子中,迅速跑到笼边,用接起来的棍子拿到了食物。

三、实验结论

在苛勒的实验中,黑猩猩用棍子或箱子来获取食物,动作看起来似乎都非常简单,但却说明了“顿悟”与“试误”的不同。黑猩猩不单是对食物作出反应,更是对整个环境作出反应,其问题解决的方法不是试误,而是顿悟。

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苛勒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提出了顿悟学习理论。他用翔实而丰富的实证材料证明:黑猩猩是有智慧的,它能理解环境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突然的、迅速的领悟,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顿悟。

对于人类的学习心理,心理学家们从未停止过研究的脚步。联结主义者认为,学习是经验的简单联结和拼接,行为主义者则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条件作用,习得的行为是“刺激—反应”的联结。然而,苛勒,或者说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对此却持不同意见。他们坚信,学习过程离不开思维和意识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刺激—反应”的简单联结。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观点,即学习的顿悟说。这在行为主义理论盛行的当时,是需要勇气和自信的。

苛勒的顿悟学习理论与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截然不同,前者注重思想和意识在学习中的作用。虽然顿悟学习也有尝试和犯错的过程,但并非是盲目、胡乱的尝试,而是在对行为结果假设的基础上所做出的尝试行为,通过验证自己的假设,不断积累经验,领悟环境与事件之间的联系,进行事件重组,从而妥善解决问题;并非如行为主义者所坚持的那样依靠“刺激—反应”这样机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顿悟学习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一旦顿悟发生以后,它能够迁移到类似的问题中去。

对于顿悟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恍然大悟”、“豁然醒悟”等词语都是形容顿悟的发生。大家都知道著名数学家卡尔·高斯的故事。高斯6岁的时候,老师让大家做算术题1+2+3+…+100,问谁可以最快算出来。小高斯第一个举手,报出了5050的答案。老师问:“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是怎么算出来的?”高斯回答说:“如果按1加2加3这样加下去,会需要很多时间,可1加100等于101,2加99也等于101,照此类推,共有50个101,所以答案就是5050。”小高斯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就算出答案,正因为他发现了数字之间的整体结构,在思考过程中产生了顿悟。

顿悟学习的产生有其固有的条件和特点,对环境有着相当的依赖性。学习者是依靠相互关系来感知、领悟外界事物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者能够理解事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有可能发生。关系是感知、记忆和学习的关键。例如,孩子小的时候都喜欢玩搭积木游戏。一开始只是随便乱搭,胡乱摆放。但是当孩子注意和观察到外面的房子、柱子、拱桥、塔楼的结构后,他可能会领悟到积木就是外面大房子的缩小,从而会模仿外面房子的结构来搭积木。积木与真实房子之间的关系是孩子通过观察领悟到的内容。所以说,若要帮助孩子领悟学习内容,教育者就应为他们创设一些必要的环境,让孩子在环境中分析问题,发现联系,重组事件。

此外,顿悟学习的产生也离不开尝试和犯错,不可能一蹴而就。学习者需要通过尝试否定错误的假设,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在学习中要允许学习者犯错,允许他们大胆验证自己的想法,从错误中积累经验,领悟解决问题的关键。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我们的家长、老师总想为孩子“设计”未来,扶着孩子过河,生怕他们走弯路、受打击。有人指导固然好,但按部就班是否也意味着无法超越?当我们的未来无法超越前人的时候,这将是教育的失败。

苛勒的顿悟学习理论重新将思想、意识纳入学习中,强调整体论,这对后来的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