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已经10年了。台湾地区新党来大陆访问时,此书被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意味深长的礼物之一赠送,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此书还获得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已经10年了。经过10年的建设,此基地遵循教育部关于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五项标准,积极推进各方面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

一、总体情况

此研究所经过近30年的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内外专门研究清史的规模最大的学术机构,在学术界较有影响。2000年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来,保持了在清史研究领域里的整体性领先地位,特别是在清代灾害环境史、学术文化史、边疆民族史,官僚政治和法律、宫廷和民间社会、中外关系、晚清财政乃至清代民国文献的整理和研究等方面,都有较强的研究实力。

此基地的相对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研究领域较为广泛,梯队较为齐整,既有像戴逸、李文海等杰出的史学前辈,发挥着宝贵的学术指导作用,又有一批思想活跃、关注史学前沿的中年学者锐意进取,努力拼搏;二是学术风格多样并存,良性互动,相互融合;三是对外学术交流长期活跃、有效;四是作为国家清史纂修工程的重要学术和管理依托单位之一,在获取最新清史资料和前沿研究信息方面,具有较为便利的条件。以上各项有利条件,使此基地在国内外清史研究领域享有较高声誉,能够吸引并引导各类学术力量进行丰富有益的学术交流,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名副其实的清史学术研究中心、人才教育培养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和信息资料中心。

二、主要成绩与经验

此基地建设10年来,积极制订科研发展规划,推进各方面的建设,并以两轮教育部基地评估工作为契机,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大力改进弱势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

1.倡议并直接推动了国家清史纂修工程的启动,组织设计并承担了工程重大项目,促进了学科发展

该所多次召开学术讨论会,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纂修清史工作方案,大力呼吁国家启动“清史纂修工程”,最终获得成功。该工程的启动,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外清史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同时也促进了清史基地内部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清史所在国际上的学术声誉。

2.以基地重大项目为中心,凝聚学科主攻方向,重点加强清史专题研究

该所在清代理学史、清代灾荒史、西部开发、西学与清代文化、新史学研究等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

3.注重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加强整体研究实力,构建一个成熟的、流动的清史研究平台

该所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清史研究人才培养基地。此基地建立后,迅速改变了学科点相对单一的局面,原有的两个博士点和硕士点增加到六个,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在科研队伍建设上,遵循“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通过课题招标,整合所内外研究力量,吸引国内外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加入。同时加强学术交流,与美国﹑德国、俄罗斯、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多家学术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有百余位国内外学者访问此研究所,此所研究人员也有数十人次出国访问、讲学。

4.在社会服务方面,此所努力探索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的新机制,力求走出一条与社会上具有文化服务功能的专门机构进行合作攻关的研究和发展道路,开展咨询服务和专题讲座,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该所专家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举办专题讲座,提供咨询或建议。除在“清史纂修工程”启动前后向国家提交的大量咨询报告之外,还承担了许多部委直接而重要的咨询服务和起草文件等工作。该所分别与圆明园遗址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单位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并接受故宫博物院、一档馆、清史编委会等单位的委托,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进行清史专业培训。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1.《清史编年》

此书积20年之功完成的该书,被学界誉为“对传统编年体史书进行创新的杰作”,2002年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台湾地区新党来大陆访问时,此书被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意味深长的礼物之一赠送,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2.龚书铎教授主编的《清代理学史》三卷本

作为基地重大项目“清代理学研究”的结项成果,该书2007年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后,受到了学界广泛关注。此书以108万字的规模,展开了对不同理学流派、众多理学家的思想和著述的深入论述,被认为是一部全面梳理总结清代理学的开创之作,曾获得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戴逸、张世明教授主撰的《中国西部开发与近代化》

作为同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该书于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验收情况公布报告中被评为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推介成果,被认为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西部地区开发和近代化的专著。此书还获得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李文海、夏明方等主编的《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和《续编》

该套书近3000万字,是国内外第一套有关民国时期社会调查报告的综合性文献资料汇编,一经出版,就受到海内外学界的广泛好评,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史研究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奠基性工程”,先后获得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优秀奖等多项奖励。

5.其他研究成果

如《十九世纪中国社会研究丛书》、《清代疆域形成研究丛书》、《康乾盛世研究丛书》、《清代理学史》、《中国荒政全书》、《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等。

四、“十二五”建设思路

“十二五”期间,此基地的总体目标将是:继续全力支持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后续工作的进行;进一步凝练学术方向,突出建设几个学术特色和品牌,争取出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准的标志性成果;注意结合现实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1.一如既往地处理好基地建设与国家清史工程之间的关系

努力在信息收集、资料建设、网络开发和举办学术会议等方面,与国家清史编委会保持密切合作,在组织和保证研究人员认真出色完成承担的清史项目任务的同时,力争实现清史编撰与清史所队伍建设和前沿探索之间的良性互动。

2.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和资料管理服务

在进一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和清史基础资料管理服务中心的建设力度方面动脑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引进高层次缺口人才,购置各种清史文献,以国际性标准严格要求基地,为可持续性发展创造条件。

3.加强学术力量建设

进一步集中力量主攻几个方面,自觉对现有学术力量进行合理调整,凝聚学术队伍;在继续活跃基地学术气氛的同时,加强计划性和针对性;多开展主体意识鲜明的学术活动,并努力在学术活动中挖掘和培育新生学术力量。

4.继续以深化科学研究为努力目标,凝练科研发展方向,集中力量进行几个攻关

(1)在继续关注和深化社会史、学术文化史、环境史、经济史等原有研究方向的同时,着重探讨在新的学术背景下“回归”政治史的路径,即从政治与社会、经济、文化互动的角度,提出综合性的清代政治史课题,进行突破,形成代表性成果的鲜明特色; (2)及时开展对百年清史研究的发展历程之学术史的总结和反思的工作,为撰写权威性的《百年清史研究学术简史》做准备,进一步明确未来使命;(3)加强对清中叶转型阶段历史的透视研究,加深对整体清史发展趋势的认识;(4)重视清代满文满语、满族特性及其与清史关系的研究,对海外“新清史”学派做出有力回应,并形成以“国家认同”为核心的高水平成果,发挥国家队的作用;(5)继续保持对中外关系史研究领域的投入力度,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加强国际合作,争取完成几部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