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会大题小做

学会大题小做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反过来,大题小做,在成语释义中是比喻“把重大问题当做小事情来处理”。做课题研究与写作文有很相像的一面,也存在一个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的问题。就中小学老师来说,尤其是语文老师,对这些成语很熟,有时也经常用于指导学生写作文,所以说把大题小做的精神迁移到做课题研究上来,应该是有一定优势的。即使能改变,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改变的,所以大题小做是必须掌握的要诀,也是使成果更有价值的一种保证或方法。

日常生活中,小题大做有故意卖弄的嫌疑,是要被人见笑嘲讽的。但在作文中,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都可以算是一种本领,前者能够以小见大而洋洋洒洒,后者削繁就简而直奔主题,一针见血。

笔者查了一下这个成语的来历,知道原意是跟科举考试有关。“当时以‘四书’文句命题的称‘小题’,以‘五经’文句命题的称‘大题’。若以做‘五经’文的方法去做‘四书’文,就称小题大做。后指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过分渲染小事,或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处理。”(1)反过来,大题小做,在成语释义中是比喻“把重大问题当做小事情来处理”(2)。对后者的解释,有点像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意味,但不合乎一般约定俗成的看法;而老舍在《读〈套不住的手〉》中的说法:“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大题小做,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3)。这里,大题、小题的概念不一致了,所以不是正常议论。

老舍那里的“大”是指意义,“小”是指篇幅。这个用法前半部分对做课题研究有关,后半部分则用处不大,但“意义很大”往往是很主观的看法,跟题目大小的关系不大。从课题研究的角度讲,“大题”就是指题目庞大,涉及的内容很庞大,小做就是指根据研究内容的重要性来做出排序、取舍和收缩,而重要性可以依据其在课题本身的结构分量来决定,也可以根据其与研究主体的关系如何来决定,没有很复杂的意思。

做课题研究与写作文有很相像的一面,也存在一个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的问题。就中小学老师来说,尤其是语文老师,对这些成语很熟,有时也经常用于指导学生写作文,所以说把大题小做的精神迁移到做课题研究上来,应该是有一定优势的。但实际上,这一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结果就陷入研究的庞大迷魂阵了。设计得很庞大,结果则受各种条件限制,研究无法深入,泛泛而论,成了蜻蜓点水。再有是课题题目本身太大了。笔者翻了翻本市的《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集》,无论一等奖还是三等奖,大都是惊人的大题目,如一等奖的《小班化互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现代学校与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理论与技巧的应用研究与实践》,三等奖的《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小学阶段教学研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整体构建学校德育模式的研究与试验》《研究性学习与超常教育研究》,等等。完全可以说,90%以上的课题都是惊人的大题目,有的一本书也写不完,有的做一辈子也未必做得好。这个现象,主要不是老师的问题,而是选题立项制度的问题。在这种立项制度下,似乎题目大就意义大,意义大就容易立上或通过;结果,自然使得下面的学校或老师上报课题题目时,也喜欢拔高扩展,非弄成一个不可一世的巨无霸大题目不可。

选题立项制度的问题,不是中小学老师能够改变得了的。即使能改变,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改变的,所以大题小做是必须掌握的要诀,也是使成果更有价值的一种保证或方法。笔者之所以这么强调,甚至近乎唠叨,是因为在这方面有过深刻教训。以前笔者做课题,一上来就雄心壮志十足,布局宏伟,以为上可以揽月,下可以捉鳖,无所不能,无所不包,结果近乎做梦,最后是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甚至狼狈不堪。最后,除了发现到处是研究陷阱外,剩下的就是身心疲惫,一脸憔悴。这样,做课题研究的一点点可怜乐趣都丧失殆尽,最后只好匆匆收兵,狼狈应付。这种结局,研究的价值和水平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对此,笔者虽有不少教训,但并没有总结、提炼过什么万全的方法,在此提供几点体会和经验,供中小学老师参考并尝试。主要有这么三点:一是做好文献检索,二是大胆取舍,三是紧扣创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