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发展与备课

教师发展与备课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备课是一种教师经常性的自我学习的实践。不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备课都是教师自主发展的阶梯。这种情况的出现,表明教师仍然没有被视为教学的主体,因为发展是主体的特质,教师的发展是其生命意义的追求。备课首先就是教师实现这种主体地位、主体意识、自觉自主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做研究,因为教学本身就具有研究性、探索性。而备课作为教学的发端和教学过程的准备自然是一种教师的基础研究。

二、教师发展与备课

(一)备课的意义

备课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关于教学设计的概念,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代表人物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中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当代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与计划、教师自身与学生的理解、教学思想的预设等。而我们常说的备课就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它是根据教学目的,着眼于学生学业进步和整体发展,教师在对学生充分理解、对教材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应教什么、怎样教、教与学应如何互动,以及那样评价教学结果所绘制的教学思维图式。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这样一个插曲:苏霍姆林斯基询问一位年老的历史教师:“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去?”这位历史教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节课的准备,则花了15分钟……”这一片段使我们领悟到:备课是教师教学生命的一部分,每一次备课都与教师的以往教学经历密切相关。备课也是教师经验与智慧长期积累的过程和显现。

备课是一种教师经常性的自我学习的实践。它也是教师劳动的个体性质的一种体现。备课是一种复杂的自我学习,学习的对象,不仅有教材,还有学生,学生学习的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的动态特点,还有上级的政策和要求;学习的环境不仅有学校环境,还有家庭环境;不仅有个人独处的环境,还有团队合作的环境;学习的内容,不仅有理论的,更有实际的、经验性的。教师是最先感受到终身学习意义的职业。备课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一部分,也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阶梯。

备课是教师整体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不能把备课与教学设计割裂,更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

不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备课都是教师自主发展的阶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师对教学的必要准备。现在重视生成性,这是对的,因为教学是动态的、不可复制的,是丰富、复杂的,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学的这一情境性特点要求教师关注它的生成性。但这不是不要预先准备与设计,恰恰相反,这要求教师要更深入地进行备课与设计。

我们应当认识到:备课的目的与教学完全一致,这就是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很多时候,人们不自觉地将教师发展这一目的略去了,或者干脆认为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教师只是达到目的的工具而已。实际上,这还是只把学校作为学生发展的场所。这种情况的出现,表明教师仍然没有被视为教学的主体,因为发展是主体的特质,教师的发展是其生命意义的追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深化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对教师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自主发展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备课首先就是教师实现这种主体地位、主体意识、自觉自主发展的重要环节。用简洁的话语概括同一的备课与教学过程目的,那就是教学相长。

(二)备课:教师的基础研究

近年来,教师做研究成了一件时髦的事,许多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都把教师做研究放在了突出的位置,然而,有常常把教师的研究简单地理解为写文章,甚至是如大学教师那样从事学术研究,致使教师的研究脱离教学实际,成为无本之木,既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又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教师做研究,因为教学本身就具有研究性、探索性。研究自然应当是向日常教学本身倾斜。而备课作为教学的发端和教学过程的准备自然是一种教师的基础研究。教师也就是在这种研究中获得发展的。我们要从这一角度理解备课的意义。备课作为教师的基础研究应当重视:

1.把握当代教学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原则

当代教学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目的的多维性,不再只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而是还包括道德伦理、社会责任、国际理解、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等多方面。

当代教学还要遵循凝结教育研究新成果的主要教学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有:

(1)道德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互动性原则;

(5)全体性原则;

(6)差异性原则;

(7)反馈性原则;

(8)反思性原则;

(9)个性化原则。

2.把握当代学生的特点

理解学生是备课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在备课中要探索:

(1)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

(2)学生发展的已有水平;

(3)学生发展的最近发展区;

(4)对一般学生和个别学生不同的思维激发点;

(5)班级管理、家庭教育、邻科教学、学校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可能影响。

作为教学设计重要内容的备课还要与学生整体发展相联系,不能只着眼于具体的篇章字句、公式原理,要把这些与理解学生、与学生个人的整体发展联系起来,在教学资源与学生发展之间建立起内在的关联。

3.把握教材的特点

吃透教材是备课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在备课中要探索:

(1)具体知识在知识整体的地位,在中小学知识链的位置,与前后相邻内容的关联;

(2)具体知识本身的特点、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与能力的联系;

(3)具体知识中的育人因素,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因素,情感教育、环境教育等因素;

(4)该单元教学的具体目的,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途径设计;

(5)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备课的有形成果就是教案:教案是教师备课以文字形式书写下来的具体的教学方案和具体的教研成果,是备课思考的提炼与升华,是教师的重要的研究成果。我们都知道教案的基本内容包括:

(1)课程题目;

(2)教学目的(教学为教与学,以下同);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教学步骤;

(5)课后反思等。

其实,正如前面所讲,其中蕴涵着教师大量具体的教学探索,充满着对未知的解密,对人生与教学意义的追寻,是一个真正的教师研究过程,是一个真实的教师发展的宝贵时机。教案的设计与写作不应当是千篇一律的,而应当是教师浸透着自主研究成果的、富于个性的教学计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