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改革

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改革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就将本次调查的结果呈现给大家,以期引起大家的反思。学生希望老师有好的教学管理能力。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化让世界变得如此之小,独生子女的时代给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基本要求。

综合案例1-1 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改革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对我们的课堂如何评价?下面是课程改革之初,2003年,我们对海勃湾区六所中学324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其核心就是“你希望的课堂是什么样的”。下面就将本次调查的结果呈现给大家,以期引起大家的反思。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对于课堂教学,学生反映最多的是“满堂灌”的问题。

“我最讨厌老师总是讲个不停,没有给同学留一点表现自己的地方,课堂上只有老师在讲台上讲啊!讲啊!同学左看表右看表,特别希望下课,感觉到一秒钟那么短的时间却觉得那么慢。”

“老师是45分的主宰者,老师在台上讲,我们在下面听,没有一点活跃的、积极的气氛,老师滔滔不绝,累个半死,但结果并不好,一节课没有学到什么,只觉得浑身没劲,甚至有点想睡觉,这样死板的教学方法不仅害了学生,对老师也得不到夸赞与好评,但他付出的往往比别人多。”

问卷中,不少学生用到了“天书”这一词,“就像听天书一样,虽然听着但没有听懂”。

对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厌烦程度似乎已到极致,以至于不少学生发出了“度日如年”“像催眠术”这样的呼唤。

有人说中考不改课程改革没办法进行,学生到了“度日如年”的境地还谈什么中考?

不少学生在评价课堂时,用了“死板”这个词,什么是死板?学生的描述非常形象:

“总是一个老方法,不会变换讲课方式。”

“老师提出问题很少有人回答或不回答。”

“上课太安静,只有老师一个人在说。”

“老师不顾学生懂不懂,只顾完成自己的‘任务’。”

“上课串讲,讲一下子这个又变成了另一个,过了一会儿又变了回来,都糊涂了。”

“老师在讲课时不直接进入主题,光说大道理。”

“简单的内容,老师讲了一遍又一遍。”

“只要有一个同学不会,老师就以为我们都不会,就在讲台上讲半天。”

那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呢?

首当其冲的便是“小组合作”“讨论式教学”“自主式学习”,学生大多感觉“老师只是一个人讲,很没意思,太乏味,没意思,不如与我们一起去探索、讨论”“让同学们经常讨论,尽情地讨论”“有足够的小组讨论时间”。

学生反对老师将答案没有经过思考,告诉学生,“我喜欢自己学习,有时老师总是非常着急地告诉答案,应该让我们自己去思考”,“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寻找正确的答案,想不出来老师再告诉我们”。学生形象地形容,“这样知识就变成了自己的一块肉,不是老师吐出来给我们的”。

这是学生对他们引以为荣的课堂的描述:“数学课上,老师不单只自己讲,大部分时间属于我们自己,老师让我们小组交流合作,解决疑问,交流难点,如小组内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求其他同学的帮助,同学们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最终达到共同进步,一节课上,老师是组织者,引导我们从疑团中走出来,有时候,老师会让我们做一些模型或画一些分析图,动手操作,在亲自试验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我们才是学习的主人。”

那么什么样的课不死板?除了小组合作讨论以外,还有许多形象的描述。

“领着我们走出教室。”

“以故事的形式讲课,使课堂形成活跃的气氛。”

“当讲到枯燥的内容时,老师便结合开玩笑使学生重新精神起来。”

“课堂活跃,常常有笑声。”

“教室中时而活跃,时而鸦雀无声。”

“一节课不知不觉就完了。”

“学生辩论起来了。”

一个学生的一段话让我们感到意外:

“在45分钟的时间里,学生是学习的主宰者,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尽情地讨论、交流、合作,动手实践,学知识不是单纯地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索是我们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是靠自己,不是听老师。如果上课没有讨论交流,没有实践探索,只有老师的苦口婆心地又似天书地讲,只有老师说学生听,那这样的课堂气氛简直呆板死了。”

这不是一个活脱脱的“专家”吗?这样的“教诲”出自学生之口,不知老师作何感想。

学生特别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尤其是科学这类学科,但学生普遍反映“现在的实验少(尤其是科学课),学生动手机会少,最好每一个人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学生做实验也喜欢自己去探索:“我喜欢研究各种现象,去亲自操作,亲自体会。”学生喜欢老师指点而不喜欢老师包办,“应该让学生自己做,老师指点”,当然老师“做实验自己做自己说,不顾学生懂不懂实验过程”是最不欢迎的。

学生还喜欢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有的学生感觉“例题不现实,有的是虚假的”,他们希望“把生活中的许多事和数学联系在一起”,“将身边的事物与我们所学的内容结合起来”。

有的学生还说我们的学科“不能与其他课联系在一起学”。

课程改革提倡开发教育资源,教材只是工具,我们是教材的主人,不要以教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我们呼唤开发教学资源,但许多老师想不通,不敢越“教材”半步,学生的呼唤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对于教学改革,学生许多意见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希望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尤其是对待“差生”,“老师能正确对待学生的成绩,不分好与坏,都能热情地与同学一起交流”,“希望老师不要总是叫固定的人回答问题”。在这一点上,就是老师偏爱的学生也有意见,“我的学习比较好,希望老师不要老叫我回答问题,也叫一叫学习不好的同学”。

非常渴望老师多一些鼓励,有这样一个例子:“我最喜欢的课是艺术课,因为老师很温和,可以大声讨论,当我们回答问题比较流利时,老师总会说一句:‘哇!真好,多么好啊。’所以我喜欢听他的课。”一句鼓励居然让学生喜欢上了艺术课,足可见评价的力量。学生特别渴望“学生回答错时,能去鼓励,而不是嘲笑”。

希望老师和蔼,他们对过于严厉的老师“感觉到不自在”;“老师过于严肃,让我们都不敢回答问题”。学生这样描述这类老师的课堂教学:“每当上××课时,班里的气氛总是阴沉沉的,没有一点说话的声音,只能听到学生找东西的声音,×老师总是那么一副严肃的表情,没有多少微笑,我们不喜欢这节课”。“课堂气氛总是阴沉沉的,同学们都不能活跃起来,总担心不对,不敢回答问题,这课上起来很没有意思,也没有听懂”。

希望老师幽默、风趣,爱开玩笑,“老师面带笑容,与学生有一见如故的感觉”。“时常开玩笑,有意思”。这是对一个不善言笑老师的建议:“我很少看到刘老师您能笑一笑,笑一笑十年少呢,希望刘老师能笑一笑”。

学生希望老师有好的教学管理能力。请看这节课:“一上课同学们就吵个不停,让人真心烦,开始安静了一会儿,可是讲得正精彩,倒数第三排以后的同学又开始说话了,我把桌子往前推,想听清老师的讲解,但还是听不见。这节课上得实在太不好了,只听见学生的吵闹声了。”“而每一回上××课,后面的同学就在底下聊天,老师也不管”。随着课堂的开放,这样课堂规则的建立将是老师一个非常急切的问题,尤其是大班额下的教学常规更加重要。

在这里还有一些问题,虽然提得不多,但足以让人震惊。

·上课时接电话、抽烟。

·虽说我比较喜欢音乐但我不喜欢音乐课,老师总是迟到,有时还无故不上课。

·本来没留作业,却非要检查作业,我们没有做,老师就用各种方式摆平。(很难想象是用什么方式摆平的)

·老师用一些同学比较害怕的方式去罚学生。(不知什么方法)

·讲课照书念一遍,然后就不管了。

·学生不会做题,老师就讲侮辱之类的话。

·举例子用猪形容学生。

·心情不好,拿我们出气。

·来到教室时就显得不高兴,弄得我们也很害怕。

·每一回上课都没有精神,同学们也跟着无精打采。

·动不动就让叫家长。

这是学生的原话。这些行为触目惊心。师德建设是一个永久的话题,这样的老师能搞好教育事业吗?

多少年来,一直提倡尊重学生,但是教育什么时候真正关注过学生的感受?我们往往用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要求学生,对于教育出现的问题,我们总是喜欢从学生身上寻找原因,却没有考虑如何改变自己。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化让世界变得如此之小,独生子女的时代给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基本要求。时代变了,教育对象变了,教育手段也变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时代已成为历史,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教师也必须学会转变自己,而转变最好的抓手就是“向学生学习”,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呼声,关注学生的需求,同时改变自己的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真正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