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管理变革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管理变革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教育的改变必将带来大学管理的改变。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牵引着大学的改革,以德国柏林大学的建立为滥觞,将科学研究引入大学。大学组织的每次变革,都会引起大学管理的变革。当大学组织摆脱传统的组织结构,进化到更高层的组织形态时,大学管理模式将发生新的变革。断裂社会以及同时代社会经济的多元性,对高等教育供给提出了多样性需求。实际工作的管理者和大学管理的研究者都感到了大学管理所承受的压力。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管理变革

当社会发生根本性变革时,教育也要随之而变。而教育的改变必将带来大学管理的改变。19世纪初,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新的技术发明创造不断涌现,引发了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型。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牵引着大学的改革,以德国柏林大学的建立为滥觞,将科学研究引入大学。美国的赠地运动以后,大学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威斯康星大学确立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到了20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并与经济结合得日益紧密,催生了知识经济社会。大学作为知识生产的基地,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从服务社会变成知识经济的直接生产部门。

大学职能的拓展直接促进了大学组织向更加复杂方向进化。柏林大学将科学研究引入大学后,建立起以研究所(研讨班)和讲座为中心、与新的学科发展趋势相一致的教学科研体制,大学组织从中世纪单一的教学组织形态中走了出来。而威斯康星为落实其办学思想,专门设立了一个知识推广部。特别是第二次大战前后,各国迫切需要恢复和发展经济,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备受重视,在国家和地方行政的干预下,大学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加,内部的组织结构更加复杂。在20世纪的下半叶,大学作为社会的知识生产部门以后,在政府主导下,大学以与企业联合的形式参加社会生产;大学在科技园区开办企业,直接开展社会生产。大学组织已经从一个单一学术机构,向学术机构与知识经济生产企业相融合的组织转变,进入了系统进化时代。

大学组织的每次变革,都会引起大学管理的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法约尔科层组织和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大学管理就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和科学管理时期。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大学组织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组织进入开放系统组织时代。到了20世纪70年代,从开放组织理论的观点出发,有关组织理论管理的问题就出现了一套新的逻辑,它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强调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大学管理进入了战略管理时期。经过战略规划管理、动态战略管理、资源基础战略管理等阶段的发展,大学战略管理至今仍是大学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当大学组织摆脱传统的组织结构,进化到更高层的组织形态时,大学管理模式将发生新的变革。

一、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大学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新经济革命影响下,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发展正经历历史性的转型期,出现了社会学意义上断裂社会【170】和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知识经济、工业经济、还有刀耕火种的农业经济等不同时代的社会共存于一个社会之中。新兴工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与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快速、持续增长,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断裂社会以及同时代社会经济的多元性,对高等教育供给提出了多样性需求。旺盛的社会需求同多样化的教育供给不足,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高等教育多样性发展势在必行

然而,传统的、计划体制管理模式下的大学,不利于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要求。1985年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了以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招生就业制度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等一系列的改革。通过改革,高等教育系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大学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强省级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办学、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为内容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个由政府宏观管理、社会积极参与、大学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高等教育自主管理模式已逐渐形成,大学办学自主权逐渐增大;普通高等学校逐年增加,民办高等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在不断增加,竞争性在逐渐增强;通过就业制度和用人制度的改革,学校外部已经有了一个复杂多变的人才市场,人才配置机制正逐渐由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转轨;大学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与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关系日益密切,外部形成了一个与大学利益攸关的社会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包括知识生产的)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大学生存发展机制正在逐渐形成。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已悄然兴起,教育定性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渐变,由福利、服务到消费、投资,某些教育可作为“商业存在”,成为可以被购买的商品。中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大学的发展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开放、复杂和多元的环境。

这些变化,为高等教育多样性发展打下了基础,但也给大学管理提出了挑战。由于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发展路径增加,大学对发展路径的选择无所适从,出现了一些大学发展定位不准。办学目的经济性异化,屈从于经济的极端实利主义的教育观,把大学看成是人力工厂,当成企业来办。为了经济利益,盲目扩招,有条件的要上,无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只讲经济效益,不讲学术传承,只要硬的标准,牺牲学术自由,将“学校”办成“养鸡场”【171】。不顾学校本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办学目标盲目攀高,专科学校热衷于“升本”,本科院校千方百计增设硕士点,单科院校想方设法向综合迈进,仅有少量研究生学科点的院校将办学目标定为国内一流,甚至国际一流【172】

高等教育自主管理模式的建立,使得大学的管理角色也将由政策的执行者向大学发展的自我管理者转变。这种转变就强烈要求大学要有较强的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自治能力。但是,在长期的计划体制管理模式下,大学的管理仅仅是按照国家的计划,根据国家给定的任务,按照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进行大学行政,出现了大学内部管理的过度行政化,这严重阻碍了大学管理者的创造性,挫伤了管理者的积极性,使得大学管理在面对新的情况时不知所措,不能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的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大学组织的变化。但在实际工作中,对计划体制下的大学管理模式的“路径依赖”,使大学的自治能力受到教育管理者的共同关注【173】,大学的自治能力有待提高。

二、实施战略管理是大学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

实际工作的管理者和大学管理的研究者都感到了大学管理所承受的压力。教育部部长周济要求各学校要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解决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两个问题,精心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首先提出了要制定大学的发展战略规划,解决大学的发展定位的问题【174】。蔡克勇通过对哈佛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等著名大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后指出,大学的发展有赖于:领导者是否能根据经济社会特别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及本校的条件,制定出一个既切合实际又鼓舞人心的发展战略和规划【175】。这些都对我国现阶段大学管理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大学战略管理的历程,实际上经历了从计划到规划并走向战略规划的过程。80年代以前,是计划体制内国家自上而下颁发计划控制数字的宏观规划,大学则在国家高等教育规划的框架内制定学校的发展计划,这时的发展计划还谈不上是大学战略管理的一部分。80年代中后期,以办学和管理体制为重点的宏观管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学办学自主权逐渐增大。大学的管理角色由政策的执行者变成大学发展的自我管理者,大学如何把握自身建设与发展的方向问题,成了大学管理者必须思考的课题,大学自主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才悄悄地进入大学管理者的视野。90年代中后期,结合高等教育法的实施、多校区大学管理及合并高校的管理等问题,人们开始认识到大学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个别大学甚至成立专门的战略规划部门,有了专门对战略规划进行研究的队伍。陆续有学者研究大学战略管理问题,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分析高校战略管理的特点,研究高校实施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如:凌绍崇在比较战略管理与操作管理不同时指出,战略管理具有管理的全局性、全面性、全程性,而操作管理具有局部性、具体性、操作性;战略管理更具有宏观性,而操作管理则具有微观性;战略管理注重学校外部规律,而操作管理注重学校内部规律;战略管理讲究教育实践的合理性,操作管理比较注重管理的目的性,所谓合理性即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176】。也有学者借鉴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大学战略管理内容、模型等。

国外的大学战略管理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许多管理专家尝试将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管理模式运用于大学的研究之中。申达尔、哈顿、罗伯特·科普、道格拉斯·科利尔等专家都在这方面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美国全国高校管理系统中心与全国州立大学协会等组织也为“战略规划”应用到高校的管理实践之中而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80年代早期引入战略规划以来,大部分美国高校都尝试建立某种形式的战略方针与规划。有许多院校适应于战略方针与规划的理念,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决策使之接近于校园的主流文化、领导机构的管理风格和学校内部的管理过程【177】。如今,美国的教育机构运用战略管理思想与技术的能力已经走在了其他组织的前面。

英国高等教育系统重视战略管理的传统由来已久,无论是历史悠久的牛津、剑桥,或是19世纪末设立的“红砖大学”,还是二战后兴建的多科性技术学院,都把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基础,积极推行战略管理。在亚洲,日本、韩国的大学也十分重视战略管理。韩国的主要研究型大学——汉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经验,就是“大学发展是一个战略管理过程”,即大学的不同阶段,总是及时制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战略规划并贯彻执行【178】

从大学管理实践可以看出,为应对大学环境的变化与大学内部组织的变革,大学管理已经正在努力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试图用自主发展的战略规划来替代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性计划,用战略管理来替代过度行政化的操作管理。

三、大学战略管理的新方法——进化战略管理

但这种努力从近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来看,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大学仍然在发展选择上存在障碍,仍然出现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对立。究其原因,现有的注重战略规划的大学战略管理,还是在处于简单地复制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照搬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阶段。这说明传统的企业式的战略管理不适应大学的战略的管理,因为大学管理不是解数学难题——将规则冷漠地应用于思考得一清二楚的事实;不是企业管理——将一串串冷冰冰的数字作为大学管理的目标。大学组织是以培养人才为核心的,从事知识的传承、生产、应用、服务的社会部门。组织理论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组织是一个人为的、相互联系的、多级的、多体的复杂开放系统。欧阳莹之指出,这种多体系统是由几类彼此之间仅由几种关系耦合在一起的大量组分组成的系统【179】。这种组织已经与早期的、传统的大学组织有着显著的不同:大学的组织目标更加多样化,从单一的培养人才发展为以培养人才为核心任务的多种目标;大学的组织结构更加复杂,从单一的教学组织向以教学组织为基本组分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知识生产、社会服务等多部门组成转变。同时,大学组织生存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学与外界环境共同构成新的复杂的大系统,大学与环境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大学发展的决定因素。由于大学与环境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并且不断变化,因而对大学的管理只采用传统的方法,静态地把握大学组织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把握大学组织内部各组分之间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把握大学组织与环境之间、大学内部各组分之间的各种变化关系,深刻认识隐藏在大学组织进化过程背后的驱动其长期发展的动因。

一般进化论揭示了这种复杂系统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规律,为我们把握这种变化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工具。欧文·拉兹洛认为【180】,开放系统通常处于平衡、或接近平衡、或远离热平衡和化学平衡等三种状态下,处于第三种状态的系统是非线性的和不确定的,它可以进化到跟前两个系统状态完全不同的新动态体制。在系统进化过程中,组分的多样性构成系统结构的复杂性,而复杂结构能够持续存在的基础是依靠系统内部组分之间、或内部组分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的催化循环和超循环,并通过超循环把进化过程推向下一个组织性层次。而进化管理理论认为,组织的进化过程一般可分为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系统进化阶段,在不同的阶段,组织结构的复杂性有着显著的差异,进入系统进化阶段,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增加,已不再是各分支部门拼凑起来的一个庞大机械系统,受命于一成不变的规则控制,而是镶嵌在周围环境中的功能系统,这个功能系统在技术创新和技术革命、复杂性与协同性、分叉与混沌等三种驱动下,有着它自身的进化轨迹,并且本身具备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自组织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机械管理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组织进化的要求,必须用新的管理思想来指导管理实践【181】

大学组织的进化也是一样的,如果把大学作为个体来研究,其进化主要来自于大学内部组织的进化。把大学作为开放性复杂组合的个体系统来研究,大学的进化就与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大学组织的内部,内部组分总是从无到有产生,从小到大进化。大学的基层组织,既可以从小到大,逐渐壮大,汇聚成上一层组织;也可能因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突变与分叉,从一个基层组织,变成多个基层组织。组分之间关系的联系强度可以不同,但它们整体上不会消失。大学组织就是这样从简单组织进化成复杂组织,由相同类型的组分通过不同类型的关系耦合在一起构成多体复杂系统。大学组织的进化模式,就是在大学内部存在着多个催化循环,而大学又与社会产生多个催化循环和多个超循环,正是这些内外的催化循环圈相互耦合,不断运动,推动着大学向前进化。

用进化的思想实施大学战略管理,一是要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大学组织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物种的进化要适应生态环境的变化要求,同样,大学组织的进化也要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用进化理论来看世界,总是不可避免地是暂时的和动态的,是历史的和环境的。用进化的观点来审视大学组织,管理大学,就必须通过对周围环境全方位的审视,使大学战略管理走出简单因果关系锁定的狭窄眼界。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无论是对大学战略目标的制定,还是对大学战略的实施,大学管理者都要以全局的和发展的观点处理好大学组织发展的问题。

二是要从全局的角度看待大学组织与周围环境系统的动态发展。这种看待问题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认识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世界的发生在系统内部、驱动事物变革原动力的基本线索。便于我们抓住系统动态发展的这种整体的重要特征,有助于我们对细节的归纳与整理,以增进对细节问题的解决。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能够从全局的视角来审视大学组织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探索出大学组织进化的大体轮廓,从而把握大学组织进化方向,为制定大学发展战略提供可资凭借的依据,为大学战略实施提供认识上的武器。

三是要运用系统论方法来解决问题。这种系统论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忽视全局、注重细枝末节的方式和方法。我们要舍弃局部的、无关大局的东西,从大学组织与环境之间全局的、整体的水平出发描述系统进化发展的总体特征,然后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来解决问题。

四是要在大学组织发展处于平稳时期制造混沌,以促进大学组织在适应中去创新,在创新中去寻找新的平衡。一般进化论认为,当复杂开放系统处于接近平衡或远离平衡的第二、第三种状态时,系统总是要寻找新的平衡。特别是处于第三种状态时,系统是非线性的和不确定的,可以进化到跟前两个系统状态完全不同的新动态体制。而当大学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进化的速度会变缓,甚至停滞不前,因此,此时就要大胆地打破平衡,使系统在新的状态下构建新的机制。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何 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