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学为主”的理论基础与实施步骤

“以学为主”的理论基础与实施步骤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以学为主”教学设计通常包含下列实施步骤[3]:教学目标分析。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在个人自主学习、自主建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或班级讨论、协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当前学习主题的意义建构。

二、“以学为主”ID的理论基础与实施步骤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以学为主”教学设计通常包含下列实施步骤[3]

(1)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即意义建构的对象,通常是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

(2)创设情境。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以促进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信息资源的设计与提供。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教师应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或是当学生在获取和利用有关信息资源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

(4)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是整个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是实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关键环节。

(5)协作学习环境设计。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在个人自主学习、自主建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或班级讨论、协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当前学习主题的意义建构。

(6)学习效果评价。相当于以教为主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它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习者的自我评价。

(7)强化练习设计。根据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结果,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以纠正原来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设计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前者是通过各种学习策略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建构(诱导学习的内因);后者则是为学生建构意义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学习的外因)。目前常用的自主学习策略有“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自我反馈式”和“启发式”等多种。这种教学设计由于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这是其突出的优点。但是,这种教学设计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还很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这都是其不足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