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走出考试作文的误区

走出考试作文的误区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中考试卷,各种形式的作文试题一如名苑百花,争奇斗艳。江苏等省已悄然实现由话题作文向材料作文的转变,审题要求明显提高。材料中的主人公丢掉了诚信是错误的。应试作文不必图解政治口号,然而,话题作文思想内容的正确导向却不可忽视。《语文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作文要做到内容健康。高考作文分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两个层次评分。基础等级是对作文的“规范性”要求。

伴随着21世纪的来临,作文考试的命题改革工作面目一新。前些年的话题作文风靡全国,独领风骚,近年来虽然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又“卷土重来”,然而,话题作文并没有黯然退出。纵观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中考试卷,各种形式的作文试题一如名苑百花,争奇斗艳。从高考趋势看,目前无论哪一种形式的作文试题,都注重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泛的选材、立意空间,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作文应试已经打破禁区,“天高任鸟飞”了。其实,作文的选材、立意都有其客观规律,我们必须遵循。我们应该防止陷入误区。这里,我们拟就以下方面加以阐述,以免考生重蹈覆辙。

不少人误以为21世纪的应试作文,特别是话题作文,打破了审题方面对学生思想的禁锢,学生不会再发生因为走题而失分的现象,从而解放思想,自由挥洒。事实并非如此。江苏等省已悄然实现由话题作文向材料作文的转变,审题要求明显提高。退一步,就以话题作文为例说吧:诚然,话题作文较传统的材料作文,扩大了学生立意取材的范围,给学生在体裁的选择等方面以更多的自由;然而,这并非说不需要审题。这里只需分析一下有关作文试题便可说明问题。2001年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审题方面就限制较严。“诚信”是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材料中的主人公丢掉了诚信是错误的。无论你写什么文体,都要贯彻“诚信不可丢”的中心思想。如果对丢掉诚信的言行予以肯定,那么文章就走题了,肯定与高分无缘了。再说《心灵的选择》(2002年高考作文题)与《选择》不同。“心灵”作为限制词,制约考生必须涉及有关心灵深处的矛盾斗争内容的叙述或描写。惜乎不少考生忽视了“心灵”这个限制词,致使作文“不符合原意”而失分惨重。2006年,浙江省的高考试题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旅游学专家)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到来之前,适当休息效果会更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看,这篇文章提醒注意的文字①③④⑤条都是明白的限制性文字。就是第②条,看似无限制,仔细思考,也有限制。从反面看,它要求考生要有自己的立意,选择好角度,拟好题。无视这条规定,也得不到高分。

考生作文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编一些故事、寓言等。也就是说,考生不必拘泥于生活的真实,这是可喜的现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作文可以完全脱离生活的真实,肆意编造出一些荒诞不经的东西。即使是考生写小说,也不应该脱离生活的真实。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用专家的话说,“小说中的内容不一定是现实中一定有的,但是从理论上是可能有的。”再说神话故事的写作吧,也不可能脱离生活而胡编乱造,它是对现实的曲折的反映,或多或少仍有生活的影子。试看蒲松龄笔下的狐仙,不也是具有人性吗?《西游记》中的神魔,又何尝没有人类的原形依据?可惜的是,我们有些考生没认识到这一点,写作文务求离奇,使评卷老师看来咂舌。就拿《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1998年高考作文题)来说吧,很多考生都狠心编造出父母或病或伤或死,自己因此而战胜脆弱、挺过难关的情节来。让人看了,中国仿佛成了孤儿之国。阅卷教师满眼都是这些编造的残忍的作文,能够在评分时“高抬贵手”吗?

应试作文不必图解政治口号,然而,话题作文思想内容的正确导向却不可忽视。《语文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作文要做到内容健康。换言之,就是要求考生作文要符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水准。可是,有些考生误把离经叛道视为创新,思想内容出了问题,与“考试说明”要求南辕北辙。例如《心灵的选择》(2002年高考作文题),这篇作文涉及人们的思想、道德、情感,事关人生观、价值观。考生在这篇文章中应该明确反映或提倡真善美,否定、鞭挞假恶丑。然而,有些考生无视这个常识性问题,结果是自找苦头。如有一位南方某省考生,写潘金莲为了能与西门庆长相厮守而杀夫的心灵选择。选这个题材,本来无可非议,然而,他却对潘金莲大加赞赏,认为潘金莲是中国古代妇女中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樊篱、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潘金莲这种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来追求“幸福”的方式,是违反人类的共同道德的,是古今中外的法律所不容的。这位考生的看法自然让评卷老师无法接受,只好得“低分”了。

提起应试作文,许多学生往往会舍近求远,追求一些人们不常见的古代或异国、异地的新鲜材料,以求吸引阅卷人的眼球。我们说,能做到这样固然不错。可惜的是,有些考生远的够不着,近的又忽视了。其实,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就近也可取材。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我们常读的文学作品(包括教材),都是我们高考写作取材的宝库。事实上,也有不少聪明的考生,“就近取材”写出的文章获得高分。就以关于“诚信”问题的话题作文而言,轰动全国的南京考生的《赤兔之死》就取材于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至于有的考生写的《阿Q从商》《别后》等作文,则直接取材于教材的《阿Q正传》《雨霖铃》等名篇佳作。毋庸讳言,考生作文取材舍近求远的现象很普遍,我们有责任引导他们就近取材!

高考作文分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两个层次评分。一篇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做到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内容俱佳。可是,有不少考生却忽视基础等级,认为基础等级分数易得,于是便片面地追求发展等级要求的“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等,结果,往往丢了西瓜,也没捡到芝麻。基础等级是对作文的“规范性”要求。失去了基础谈“发展”,犹如沙上建塔。比如作文基础等级的第一条要求,就是“符合题意”,你的作文不符合题意,即使妙笔生花也徒劳。另外,文章的体裁、内容、结构,以至于标题、标点、书写、字数等基础等级的内容,都不可忽视。令人痛心的是,不少考生忽视基础,有的人连对“体裁不限”四个字都不能正确理解。命题人“体裁不限”的意思是考生有自由选择某种文体写作的自由,命题人不予限制。而有些考生误认为写作可以不符合任何一种文体,可以写成“四不像”的文章。这种文章也只好“叨陪末座”了。

其实,上面几条已谈及基础等级问题,这里单列了一条加以强调,也算是作者对基础等级的重视吧。

1998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