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造性人格的特征与创造性的培养

创造性人格的特征与创造性的培养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大量的创造性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成果最丰富的莫过于创造性人格问题的研究。另一位对创造性研究有贡献的心理学家威廉斯认为,仅仅局限于创造力的认知特征的发现和培养是不够的,应加强创造性的情意和行为的教育、训练。一是通过开设创造性课程,为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四节 创造性人格的特征与创造性的培养

在大量的创造性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成果最丰富的莫过于创造性人格问题的研究。自从20世纪初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从人格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的角度对创造性动机开展深入研究以来,创造性与人格特征关系问题的研究,便成为社会大众和心理学界长期关注的热点之一。

一、创造性人格特征的实证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梅克凯南曾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他将部分美国建筑工程师分为三组:第一组为43名美国著名的建筑工程师;第二组为43名与第一组的年龄相当,但在工作上为第一组的助手的工程师;第三组为41名年龄相当,但工作表现很一般的工程师。为了比较这三组建筑师的创造能力和个性特征,他设计了一种七分量表,请专家对这些被试进行评定。结果发现,创造力较高的人具有独特个性,不平凡的志趣以及自由表现的特征(如独特的、新颖的、欣赏的等);而创造力弱的人则有一般的(社会认可的)良好品质(如诚恳的、合理的、实际的等)、责任感和对人友善的态度。而且创造力不同的人的人格特性差异不仅表现在类型上,而且更多的是在程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另一位对创造性研究有贡献的心理学家威廉斯认为,仅仅局限于创造力的认知特征的发现和培养是不够的,应加强创造性的情意和行为的教育、训练。他总结了很多研究结果发现,高创造力者具有四种主要特质:丰富的想象力、充分的好奇心、强烈的挑战性和高度的冒险性。他还编制出创造情意行为的教学课程,设计了测验量表,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罗斯曼曾向710位获得专利的发明者询问,“一个成功的发明者的特征是什么?”调查结果表明:提到的最多的一点是坚持不懈,第二是想象力,第三是知识和记忆。再往下是业务能力、独创性、通情达理、分析能力、自信心。特别要指出的是,想象力居第二位,但其总数(207)还不到坚持性的一半(503)。

张春兴总结认为,创造性强的人具有以下10个重要特征:①兴趣较广泛,且喜欢对复杂新奇的事物多用心思;②语文较流畅,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③具有幽默感,并有较高的审美能力;④工作效率高;⑤从众的行为较少,对事物的判断不善随声附和,好独立行事;⑥自信心强,但有时不免流于武断,而且喜欢支配别人;⑦喜欢钻研哲学、宗教、人生价值之类的抽象问题;⑧兴趣由于广泛,所以生活范围也较大;⑨对自己将来持较高的抱负;⑩态度多直率而坦白,情感易激动,不善于自我控制。由此可以看出,创造力与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

内地也有学者从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总结了创造性人格的10个特点:①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和社会责任心;②有健康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③有冒险精神和正视问题的勇气;④热爱生活,有广泛的兴趣、好奇心和幽默感;⑤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记忆;⑦有相应的知识储备;⑧有创造思维的能力;⑨重视实践、手脑并用;⑩掌握一定的创造活动的技能和方法。

掌握了以上人格特征,有助于我们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创造性。

二、创造型学生的人格特征

对于创造型学生人格特征问题,很多学者也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很值得教师加以注意。

日本学者恩田彰认为,在学校中存在着高智力型学生和高创造型学生,这两类学生往往有着许多不同的行为表现。教师们通常对高智力型学生给以很高的评价,而对高创造型的学生则常常不那么喜欢,甚至进行压制、打击。恩田彰经过实际调查发现,这两类学生对待相同的问题有着不同的反应(表7-1)。例如,在教学内容方面,高智力型的学生能够很快地加以理解和记忆,而相对于记住教师的讲授内容,高创造型的学生更喜欢探索自己喜欢的未知东西。在学习态度上,高智力型学生能够勤奋学习,悉心听取老师的意见,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高创造型学生只愿意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花费时间,思考问题不全从教师的言行出发进行完全接受性的反应。在遵守纪律和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前一种学生常常遵守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规定的事,而后一类学生则常常不遵守规矩,经常不按规定时间学习和工作。在动机问题上,高智力型的学生尊重现成的价值观,而高创造型的学生通常不愿意与现成的价值观相一致。在对待权威的问题上,高智力型的学生能够尊重权威,而高创造型的学生反对权威。在教学目标方面的反应也有相当大的差异,高智力型的学生以接受的态度方式获得老师和书本上的知识,而高创造型的学生则乐意批判地吸收书本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从中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当然,在学校里高智力型学生也不一定就不是高创造型的学生。学校实际生活中有高智力—高创造型的学生,有高智力—低创造型的学生,也有中智力—高创造型的学生,但还没有发现低智力—高创造型的学生。

表7-1 高智力和高创造型学生的对比

img43

三、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和教育

创造性是可以通过教育得到发展的。教育对创造性的影响,恰恰是以前常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品质,已经构成了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界共同关心的话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具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教育在这个范围内有它复杂的任务,这些任务有:①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它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②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③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④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认清这些任务乃是现代教育研究最有成果的智力成就之一。

上述思想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欧美和日本等国从1992年起开始启用新的中小学教学大纲,中心思想是要求包括小学在内的基础教育必须以青少年的立场为出发点,培养能够发挥学生自我潜能的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和丰富内心世界的一代新人,其中强调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是小学教育工作的重心。所以目前发达国家的中小学都在进行着各种有关学生创造性人格培养的尝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开设创造性课程,为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近10年来,西方国家普遍在中小学开设了《儿童哲学》《生活科学教育》等专门的思维训练和创造技法课,用来训练和提高儿童的创造能力,或者是在语文、数学、艺术、常识等课程的教学中增加相关方面的内容。

二是通过改革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和日本等国实施的“开放式课堂”等新的教学实验推广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儿童青少年的创造性精神。

三是提倡课内与课外结合,通过“自我设计课”等多样化的活动发展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品质。

国外的这些做法对我们国家改革基础教育教学方法,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把小学真正办成“儿童的乐园”,很有参照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