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探索个体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不能忽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否则,就难以形成对个体身心发展影响因素的科学认识。在马斯洛看来,人的需要至少有五种,形成了一个阶梯,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22]马斯洛还认为,在某一时刻,人可能存在好几类需要,但各类需要的强度不是均等的,并伴随需要的满足程度而不断改变其强度。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在探索个体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不能忽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否则,就难以形成对个体身心发展影响因素的科学认识。

1.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环境和教育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外因。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18]也就是说,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人与动物不同,动物与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它不能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而人则不同,人能把自己的生命活动作为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也就是说,人的感性生命活动总有以意义的选择和理性的权度为内涵的意识寓于其中。人的这种生命活动的有意识性,不仅使人在自己的意识中且在活动中把自身同自然界区分开,而且在这种自觉到的非直接同一中求得对受动对象的能动,从而使人的生命活动获得“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性质。人的本质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19]人的生命活动是一种“自主活动”,人对于影响和制约着他的存在、发展的主客观因素有了独立、自由、自决和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与责任、必要和可能。

人不是消极地适应自然提供的现成的条件来维持自己的生存,而是通过自身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去改造外部自然条件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维持自己的生存。这就意味着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创造自己的生存条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能动的自然存在物”。[20]这也就意味着,环境和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必须通过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来实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由人的新的需求与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而来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从何而来?客观环境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要求,当这些要求被个体接受,就会引起人们的需求。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21]在现实世界中,人的需要十分复杂,具体的需要既丰富多彩又变动不居,这就形成了人的需要的结构。关于人的需要的结构问题,已经形成了许多理论和学说。最为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马斯洛看来,人的需要至少有五种,形成了一个阶梯,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这些需要具有一定的层级结构,在程度和优势方面有一定的顺序。通常,对食物的需要是最强的,其次,与诸如爱等其他方面的需要相比,安全需要是一种较优势、较强、较迫切、较早出现和较为活力的需要。所有这些需要都可以被看做是趋向总的自我实现的各个不同阶段,都可以被归于自我实现之中。”[22]马斯洛还认为,在某一时刻,人可能存在好几类需要,但各类需要的强度不是均等的,并伴随需要的满足程度而不断改变其强度。

对于个体来说,需求在心理活动中总是代表着新的方面,它与人的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构成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成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

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活动得以表现

个体自身具备的多种发展可能以及环境中具备的、为个体发展所必需的条件和客体,虽然都是客体发展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个体发展的充分条件,这种可能只是潜在的,也不会自动转化为发展的现实。事实上,个体发展中的多种潜在的可能能否转化为现实,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个体从外部环境中进行的能量的摄取,都离不开个体的活动。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转变为现实的这一意义上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些活动包括生命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生命活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心理活动尤其是高级心理活动是个体作为人类所特有的活动,通过心理活动,人们形成了各种心理活动能力和个性,获得对外部世界和自身的认识;社会实践活动是个体活动中最高、最具综合性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源泉,社会实践活动范围和内容的不断变化,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