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小适度办学规模

最小适度办学规模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学校的教育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由于采用了班级授课制,学校办学决策首先要考虑的是以适度学班规模和完全年级为条件的最小适度办学规模。适度学班规模可以通过对比试验研究来确定,也可以在调查和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确定。因此,授课的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而达不到最小适度办学规模的学校不可能产生规模效率和规模经济。

三、最小适度办学规模

现代学校的教育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教育组织形式是夸美纽斯首先提出并付诸实施的。由于采用了班级授课制,学校办学决策首先要考虑的是以适度学班规模和完全年级为条件的最小适度办学规模。学班规模用学生人数来衡量。学班拥有的学生人数越多,其规模越大。生均教育生产成本是随学班规模的增大而降低的,但是,学班规模不能无限地增大,因而生均教育生产成本也就不能无限地降低。学班规模增大的约束条件是生师比和教室的面积。例如,如果小学的生师比大到不足以让教师每天批改完学生必做的作业,那么,要么减少学生必做的作业量,要么放弃部分作业的批改,而无论选择前者还是选择后者,都会对教育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同样,如果学班规模大到不足以让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听清教师的讲课,那么这部分学生的教育质量必然会下降。另外,教室的面积一定,学班的最大规模也是一个定数。

适度学班规模可以通过对比试验研究来确定,也可以在调查和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确定。不同级别和类型的教育所需的适度学班规模是不一样的。一般地说,小学的适度学班规模可能大于初中,初中的适度学班规模又可能大于普通高中,而普通高中的适度学班规模可能小于职业高中,大学的适度学班规模则可能小于普通高中,大学外语教育所需适度学班规模则可能小于其他专业教育所需的适度学班规模。学生人数过多所以会导致教育质量下降,主要是由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同教师直接对话的机会过少,教师在课堂上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难度过大,教师批改学生作业的任务过重,坐在教室后排学生的听讲效果过差等原因造成的。

理论上的适度学班规模可以用图7-1来说明。在学班任课教师人数和教育生产技术既定的条件下,学班生均教育生产成本是随学班人数的增加而不断下降的。当学班人数处在10到30的上升阶段时,学班教育质量曲线处在Mo点到M*点之间,群体学习效应的发挥可以使教育质量缓慢提高并在学班规模为30人时达到学班教育质量曲线的最高点M*。当学班人数处在30到60的上升阶段时,学班教育质量曲线处在M*点到M'点之间,每增加一个学生会继续导致生均教育生产成本下降,但对教育质量只有少许下降的影响。当学班人数处在60到90开外的上升阶段时,学班教育质量曲线处在M'点到M″点之间,虽然生均教育生产成本继续随学班人数的增加而下降,但是,每增加一个学生都会明显引起教育质量的下降。因此,与M点相对应的学班人数50可作为适度学班规模的下限,与M'点相对应的学班人数60可作为适度学班规模的上限。

完全年级是指同时设有一定教育阶段学制所规定年限的所有年级。如小学教育阶段学制所规定的年限为6年,小学拥有的完全年级是同时设有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个新建成的小学通常只能从一年级开始招生,需要连续招生六年,才能成为一个拥有完全年级的小学,而在此之前,它只是一个不完全年级的小学。

一个学校办学的最小适度规模是指一个年级只有一个适度规模学班且有完全年级的办学规模。最小适度办学规模由于每个学科有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必须循序渐进地、系统地学习,所以,在班级授课制和最小适度办学规模条件下所形成的授课专业化分工,即由一个教师为不同的班级讲授同一门课,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深入钻研、准确掌握和系统讲解所讲学科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较快较好地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因此,授课的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而达不到最小适度办学规模的学校不可能产生规模效率和规模经济。这表明,适度学班规模、完全年级和最小适度办学规模,是在教师人数既定条件下学校实现教育产出最大化所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

img264

图7-1 学班生均教育成本和教育质量

图7-1表明,当降低生均教育成本与学校自身的利益相联系时,学校倾向于扩大学班规模。目前我国有些普通高中每个学班人数在80以上,就是因为在学费既定条件下由扩大学班规模所导致的生均教育成本的降低,能给学校带来更多自我支配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教育质量而用政策对学班规模作适当的限制,是必要的。与此相反,当降低生均教育成本与学校自身的利益无关时,学校倾向于缩小学班规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班规模普遍偏小,就在于降低生均教育成本与学校自身的利益之间的联系在当时是不紧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