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想师生关系的特质

理想师生关系的特质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在教育领域里,民主的师生关系,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缺乏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民主性方面必然不尽人意。而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民主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自己的理想、思想和情感方式的独立人格的公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师生间和谐的情感关系,而师生间和谐的情感关系是学生创造性充分发挥的催化剂。

二、理想师生关系的特质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优化教学氛围的关键,更是促进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在当代社会,学校中理想的良好师生关系应该具有以下特质。

(一)民主平等

“民主”本是一个政治术语,指人民在政治上享有的自由发表意见、参与国家政权管理等的权利。用在教育领域里,民主的师生关系,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师生平等指的是师生是价值平等的主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都有一种主人翁的地位和意识,平等相处。平等是民主的基础和前提,民主是平等的具体表现。缺乏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民主性方面必然不尽人意。

民主平等之所以是当代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有以下原因:

首先,民主平等是社会中人人平等的社会伦理关系的反映。尽管学生尚处于不成熟阶段,但他们同样是人,不是物、工具,他们是具有独立价值的人格主体,他们具有发展个性、保持身心健康的权利。“教师和学生虽然有权利和义务的不同,但在人格上,即作为人的尊严应该是完全平等的。因为人的尊严超越年龄、智力、知识水平、道德状况及其他一切价值,它只取决于人作为人的内在本质。”[9]

其次,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头戴“传道、授业、解惑”的圣者光环,心安理得地强制学生学习。课堂往往是“一言堂”,教师是“真理”的代言人和唯一正确答案的化身。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变得处处谨小慎微、诚惶诚恐,完全失去了创造性。而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民主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自己的理想、思想和情感方式的独立人格的公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再次,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条件下,学生才能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不断产生新观念、不断创新。反之,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单方面的尊重、服从和模仿,使学生形成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和自卑、依赖、焦虑、从众等与创造性负相关的不良人格特征。

最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师生间和谐的情感关系,而师生间和谐的情感关系是学生创造性充分发挥的催化剂。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平等对待自己,尊重自己,肯定自己的需要。所以说,尊重的需要实际上也是一种平等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包括学生在内所有人的心理需要,也是学生在师生交往中的一种必然需要。

(二)互动合作

合作是指师生之间彼此配合、互相协作。在合作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以完全平等的地位,真诚信赖的态度协同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没有任何强制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独立性,使学习在高效状态下进行。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教学具有双边性,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两者统一决定了师生关系的相互促动,即积极互动性是其实质所在。

互动合作作为当代理想的师生关系的又一个特征,原因如下:第一,建立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联一些教育家倡导的合作教育学从人道主义出发,以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互动合作为基础。教学的地位决定了这种积极互动合作应该成为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质。相应地,新的课程体系中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其次,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论思想,使教学关系既不陷入“教师中心论”,也不陷入“儿童中心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最佳地统一起来。它可以变师生单向、双向课堂交往为多向的全道式的课堂交往,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积极互动,是真正的“教学相长”的局面。第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才能。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学的中心由教师中心转向师生双方平等的互为主体,由书本中心转向开发多种教学资源,由课堂中心转向生活的所有领域。教师的身份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三)理解信任

理解是指师生之间彼此能对对方的言行心领神会、相互认同。这里的理解更多地指教师对学生的理解。理解不一定就是完全赞同,更不是放任和怂恿,它包含一种宽容在内。信任即相信,指师生之间要彼此相信对方,教师要相信成长的力量,相信学生的创造性,相信学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学生也相信教师是自己人生最亲密和可靠的朋友。

理解信任之所以要成为当代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原因如下:首先,教师理解信任学生,符合教育规律。学生心理虽然不成熟,但是他们也有着丰富的心理,有好奇心、求知欲,有自己的个性。教师要想教育成功,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也就是必须要了解学生,进而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其次,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积极的期待会促进学生的发展,消极的期待会阻碍学生的成长。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信任。教师理解学生,学生不会担心因为说错话而遭到斥责,不会时时处于胆颤心惊、被动、压抑的状态,他们能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对学习中的每项活动都兴致勃勃、跃跃欲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的感情能在学生身上发挥很大的心理效应,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第三,学生爱教师、信任教师的情感也会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教育,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生喜欢一位教师,连带着也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当这位教师走进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学生害怕、讨厌一位教师,连带着也害怕、讨厌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

(四)和谐融洽

师生间的和谐是一种在双方对教育目的、教学任务有统一的认识,又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教学内容,力求克服困难高质量完成相应任务,有效实现其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关系。师生间的融洽是师生间心与爱的互融。师生的心理互融与爱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渗透于一切师生关系之中。师生心理互融是指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和学生个人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以爱为基础的师生关系就是在整个大学校园中融入一种关爱、信任、尊重、理解、宽容与互助精神,并使这种精神渗入到师生的心灵,支配每个人的行为。

和谐融洽作为当代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原因如下:第一,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师生和谐是建立在双方政治上、人格上的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也只有如此,师生关系才能融洽,否则就是空谈。在学校,教师是教者,学生是学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即使有不利因素存在,师生也能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地克服困难,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第二,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才能实现心理互融,体现爱的真谛。师生心理互融是他们彼此相互了解,观点、信念、价值观一致的结果。教师的行动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反响,学生的心理变化也被教师时时关注,并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提供依据。爱是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根基。第三,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教师边教边学才能教好,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才能学好。师生关系只有和谐融洽,才能很好的实现相互促进、教学彼此相长的效果。教育活动是一种生命活动,因此师生关系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关系,是教师生命主体与学生生命主体共同建构的关系。这当然就需要师生之间的和谐、融洽。在教育中,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是在生命的相会中实现相互对接、相互交融和相互摄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