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转化“问题学生”的技能

转化“问题学生”的技能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主任要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必须掌握其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班主任要把问题学生看做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有责任除去那些掩盖着它原来光辉的杂质,使它重放光芒。问题学生并不是里里外外都有问题,也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另外,班主任尤其要注重研究问题学生出现反复的原因、先兆和规律,抓住苗头,防微杜渐,把反复的可能性消灭在萌芽状态。

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的某些方面表现好一些,有的某些方面表现差一些。我们评价学生应该全面看待,应该说,在学生身上只有某些问题或某种差别存在,而一般不要轻易根据某些问题或某种问题判定其为“差生”。“差生”这个概念应该慎用和不用,如果一定要给学生下个结论,最好有具体的表述,如“学习较差的学生”“身体较差的学生”“品德较差的学生”等。所谓“转化”就是指帮助某些方面较差的学生克服缺点,使之达到应有的表现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需要被塑造的问题,同时又都有“转化”的问题,不过侧重点不同罢了。这里着重探讨“问题学生”的转化。

(一)掌握心理特点,对症下药

问题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第一,逆反心理。指在教育的过程中,问题学生因为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僵化思维模式,在一定的道德规范面前所产生的一种内在的反面力量,它是一种阻碍品德内化的、狭隘的心理定势,它以其特定的负效应阻碍正确世界观的形成,造成思维的混乱。逆反心理一般表现为:盲目抵触心理、情感偏斜心理和极性心理。

第二,挫折心理。指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问题学生无法全部或局部实现自己的意图,或由于造成某种不良后果而遭到别人非议所引起的一种情绪反应。问题学生不良品质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在家庭、社会和学校生活中遭到挫折和失败,一般表现为攻击、退化、固执、冷漠和妥协。

第三,彷徨心理。问题学生常觉得自己言行不对,但又没有能力或下不了决心去改正,显得无所适从。

第四,矛盾心理。问题学生心理上一般存在着以下四对矛盾:有强烈的自尊心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逞能好胜而得不到荣誉的矛盾;有某些需要而得不到满足的矛盾;要求上进与长期形成的惰性之间的矛盾。

第五,多疑心理。问题学生一般多疑,如怀疑同学告密,怀疑别人说自己坏话,怀疑老师在整自己等。

第六,防御心理。这是由多疑引起的一种心理定势,认为别人都对他不好,有意伤害他而产生的一种时刻防备的心理。

由此可见,后进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和消极落后的心理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班主任要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必须掌握其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

(二)充满爱心,以感化促转化

班主任要对他们倾注满腔的爱心,真心地爱他们,关注他们,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真正地信任他们。这样不仅能与他们形成情感上的交融,使他们信任和尊重老师,变敌意为友谊。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去掉许多心理上的负担和障碍,这是帮助他们转化所必需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育他们的基础。以改造者的身份出现,说大道理,与问题学生从感情上格格不入,甚至厌恶嫌弃他们,转化就无从谈起。

(三)抓住“闪光点”,扬长避短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即便是问题学生也有闪光的地方,也蕴藏着某些优点和长处,只是有时不引人注目而已。所以转化他们的工作不能从问题入手,而应从挖掘他们的潜在动力和闪光点入手。班主任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去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和潜在动力,并以此作为了解、教育他们的前提。从问题入手还是从发掘闪光点入手,这是教育观念上的区别,前者是消极的就事论事,后者是积极的,是从根本上激活问题学生的前进动力,是启动他们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的必由之路。

俗话说得好:“善用物者无弃物,善用人者无弃人。”班主任要把问题学生看做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有责任除去那些掩盖着它原来光辉的杂质,使它重放光芒。有的教师说得更好,用显微镜从他们的失败中找优点,用放大镜从他们的失败中看成绩,这样才能使他们用望远镜看到自己光明的未来。所以,班主任对问题学生即便是微不足道的极其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地用感情培育它,用道理巩固它,用行动扶植它,以激起后进生奋发的勇气,树立起自信心,加速其转化进程。

(四)捕捉转化契机,促其醒悟

问题学生并不是里里外外都有问题,也有积极向上的愿望。他们的落后是暂时的、相对的。班主任应善于捕捉契机,帮助他们点燃希望之火,并激励他们不懈地努力。在问题生的周围,常常发生一些引起他们内心矛盾斗争的事情,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借助一些手段促使矛盾的双方朝好的一面转化。转化契机出现可能性较大的情况有,第一,后进生长期受到冷漠和歧视突然感到温暖时;第二,长期遭受失败偶尔取得成功时;第三,偶尔受到某种启示,对自己的过失引起思考时,等等。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和创造这种时机,在他们“心动”之时去教育他们,或是创造使他们产生“心动”的条件,促使转化契机早日形成,以加速后进生的转化。

(五)抓反复,反复抓,常帮不懈

由于外部各种不良诱因的影响,再加上问题学生自身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因此,对问题学生的转化绝不是一两次教育所能奏效的,一种正确的观点,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一种错误的行为也要经过多次的批评教育才能得以纠正,即使这样,后进生的行为也不会稳定,往往今天解决了的问题,明天受到外界的某些影响,又会产生新的越轨行为。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淘气的学生在几年的淘气史中,会有过上百次的自食其言,会有过上百次拒绝他人的良言相劝,会有过上百次逃避父母管教,会有过上百次敷衍老师。对于我们某一次成功的教育来说,只要不是第一百零一次拒绝、敷衍,只要有了一步跨越,就很不容易了。不要期望过高,期望过高既不利于教师树立教育的信心,也不利于学生树立改过的信心。”[1]所以,班主任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切忌操之过急或灰心丧气,认为后进生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而要以最大的耐心和恒心,坚持教育的连续性,耐心转化,持之以恒,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另外,班主任尤其要注重研究问题学生出现反复的原因、先兆和规律,抓住苗头,防微杜渐,把反复的可能性消灭在萌芽状态。一般说来,问题生在前进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并非过去错误的简单重复,而是从每次反复中都可以看到进步和发展的因素,如有的在犯了错误受到批评后,往往表现出倔强、不服气,但他在取得进步后再出现反复时,即便是犯同样的错误,他也会深感内疚和不安,觉得自己辜负了老师的殷切希望,这时他对老师批评的态度会发生变化,会感到心情沉痛,愧疚难过,甚至痛哭流涕,发誓洗心革面。因此,班主任既要给予中肯的批评教育,又要注意保护已经调动起来的积极性,因势利导促进转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