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

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来说,期待时间给学生提供以下信息:如果期待时间较短,表明问题简单,要求学生迅速给出回答;期待时间较长,表明问题比较复杂,要求学生从多方面仔细思考。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期待时间环顾全体学生,观察他们对提问的反应,而这些非语言的身体动作或情绪反应会给教师提供信息。

提问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由一系列要素构成如图6-1所示,包括提问的框架、措辞、分布、候答、理答。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的能力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恰当地运用这些要素,就能提高自己的提问技能,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

图6-1 体育提问技能要素系统图

1. 框架

体育课堂提问要具有预见性。也就是说教师在提问之前要精心设计问题,即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备问题”,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精心选择、设计一些与实现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把这些问题排列成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系列,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连续思考的问题框架。

2. 措辞

有了提问的整体框架后,教师要用语言把问题表达出来。于是,提问的措辞就构成提问技能的第二要素。措辞是指问题设计的语言要准确、明白、简洁,问题的表述要适应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使他们能较快地作出反应。否则,学生听起来就会感到非常吃力、理解题意会感到很困难,还可能产生误解,继而阻碍学生去思考问题。

措辞准确、明白指问题的表述要明白、确切,专业术语的使用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可以指明思考的前提和方向。常有这样的情况,教师问题抓得很准,但语言表述上有毛病,学生听不明白,因而无从思考,失去目的性而造成胡乱猜想,这必然会浪费许多时间。措辞简洁,是强调问题的语言表述要言简意赅,不啰唆。

3. 分布

为了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问题分布在全体学生中,以此来鼓励所有学生,使他们有人人都应该找到一个答案的责任而不仅仅是几个特殊学生的事。提问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能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诊断出共同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查明某个学生学习的困难。尤其对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强迫性的提问也是合理的,同时还要查明不自愿应答行为的原因、学生的背景、教学内容的特点等。

4. 候答

候答是指从教师发问到学生回答完问题的这段时间,包括停顿、倾听和提示三个部分。

在教学提问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思考型、学习型的好学生。因此教师发问后要有停顿,使学生做好接受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思想准备。美国教育研究者认为,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时间:一是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教师要等待充足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其他学生回答;二是学生回答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长的一段时间后,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提出另一个问题。我们将这段停顿时间称之为“期待时间”(waiting time),意指一个问题被提出之后与由这个问题引起的回答之间的时间,或指答问完毕与下一次讲话之间的过渡时间,是一个无言的时间段。

期待时间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一定的意义。一般来说,期待时间给学生提供以下信息:如果期待时间较短,表明问题简单,要求学生迅速给出回答;期待时间较长,表明问题比较复杂,要求学生从多方面仔细思考。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期待时间环顾全体学生,观察他们对提问的反应,而这些非语言的身体动作或情绪反应会给教师提供信息。

所谓倾听,是指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认真地倾听,不仅仅是随便听听而已,而是要真正听出学生所讲述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的观点等。教师在倾听时还要给予适宜的眼神,表示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关注和兴趣。在倾听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回答问题存在困难,就要给学生一定的提示来引导学生完成回答,特别是当学生的回答表达不清或出现语塞时,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

所谓提示,就是给学生“铺路搭桥”,从内容到方法上给学生以指点,使其思考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到某些方面,帮助他们克服思维的障碍,从而得出教师所期望的回答,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如果教师在提问中不善于提示,不仅会浪费许多时间,而且,最终往往以教师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教师同样需要注意提示的时机,过于急切、频繁的提示容易打断学生的思路,非但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使提问成为一种摆设,尽管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实质上却是“原地不动”、劳而无功。

5. 理答

理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回答所作的反应。教师的反应对学生进一步参与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正确的反应,必须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正确的分析,而这种分析判断是在瞬间完成的。

分析学生的回答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分析学生回答的正确程度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完全正确;基本正确;完全错误;答非所问;回答与预想答案有距离;回答超前,即教师计划两三步才能达到目的,而他一步到位;学生对提问没有反应等。

2. 分析学生回答的思路和误答的原因

不管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都应重视对学生思路的分析。要弄清楚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从什么地方偏离了正确方向,以致离开了预想的答案。还要分析偏离正确方向的原因—— 或忽略了某些内容;或对某些内容理解不恰当;或是没有弄清题意;或判断、推理不合逻辑等。只有找准了误答的原因,才会有相应正确的应对措施。即使学生回答完全正确,也要分析其思路。这样既能帮助回答者本人明确得出答案的思维过程,挖掘思维潜力,又能帮助其他学生了解思维过程,明确怎样思考才是正确的。

3. 分析个别学生的回答与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什么关系

这种分析的目的是既要考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个别学生。个别学生回答得好,那么班上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否也达到这一水平;个别学生的回答存在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他的问题是不是班上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只有搞清楚这些关系,才能采取恰当的措施,否则,或是为了个别人的问题而耽误了大家的时间,或是忽略了全体存在的问题。总之,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不能忽视个别学生。

进行以上分析后,教师应立即作出反应,或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评价,或是对问题本身做调整,再次提问。

评价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是确认,即学生的回答是可以接受的,教师要予以确认。确认的方式可以是重复学生的回答内容;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转化;对回答作概括;对回答作进一步扩展;对回答思路作分析;对回答方法作出确认。除教师确认外,还可调动学生群体,师生共同确认。

二是有分寸地肯定或否定,并予以纠正。评价学生的回答应遵循表扬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即使回答是完全错误的,也要注意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学生以某一方面、某种程度的肯定。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热情和公正,是使讨论深入下去的重要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