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赵馥洁著《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

评赵馥洁著《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人们普遍关注价值和价值研究的文化气氛中,赵馥洁教授的《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一书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价值理论的学术专著,它的出版,有助于学术界对价值与价值观问题的深入研究。赵馥洁在新开拓的这块苑地上进一步精耕细作,历经数个春秋,完成了《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一书,填补了中国哲学史研究中长期忽视价值论的空白。

王士伟

在人们普遍关注价值和价值研究的文化气氛中,赵馥洁教授的《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一书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价值理论的学术专著,它的出版,有助于学术界对价值与价值观问题的深入研究。

从价值论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新的反思,对中国传统哲学中所蕴含的价值理论进行专门而系统地研究,本书有首创之功。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初萌芽,虽然可远溯于古代的学术史论,但中国哲学史之独立成科的专门研究,却始于近代。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等著作问世,使中国哲学史从古代学术史论的混沌整体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五四”以后,一些前辈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于中国哲学史研究,为中国哲学史的科学化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石。新中国建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新时期。各种体例、特征各异的教科书、专著纷纷问世;对有关哲学史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方法论问题也展开了充分的讨论,许多学术观点的争论得以正常进行,一些原来曾包含在中国哲学史中的课题,如中国伦理学史、政治思想史、美学史、教育思想史、心理学史等等也都得到了专门而独立地研究,呈现出独立成科之势;有关中国哲学的断代史、学派史、专题史,如先秦、两汉、魏晋、宋明、近现代的哲学断代史,如关于儒、墨、道、法、名辩各家的学派史,以及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思维方式、人性论、历史观和传统范畴专题史方面,都有一系列论著问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上述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哲学史本身也是一个发展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极为广大丰富,其中的许多内容都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完全可以而且应该予以专门地研究。但是,无论是近代以来的各种中国哲学史论著和教科书,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中国哲学史的专题史研究,都将中国哲学史中的价值论忽略了,通史中对此未立专门章节,专题史对此也长期阙如。然而,“哲学既包括本体论,也包括价值论”,“价值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哲学,至少从孔子开始就着力于价值问题的思考,在以后发展的漫长历史中,结出了丰硕的理论成果”[1],因此,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绝不应将价值论排除在外,对中国哲学价值论研究长期阙如或轻视的局面必须迅速改变。80年代初以来,随着学术界对一般哲学价值论研究的兴起,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价值论问题才引起了中国哲学史界的关注。张岱年先生首发其端,他明确指出“价值观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中国哲学史著作很少谈到价值观的问题”。他认为从先秦孔子开始到宋元明清时代,“主要的哲学家莫不各有其关于价值标准的观点”[2]。从1982年起,张先生发表一系专文,对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价值理论探赜发微,开拓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领域。与此同时,其他学者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得失,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时,也常涉及这方面的问题。赵馥洁在新开拓的这块苑地上进一步精耕细作,历经数个春秋,完成了《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一书,填补了中国哲学史研究中长期忽视价值论的空白。

赵著无论在宗旨、体例、内容、撰写原则和方法上都有其特色,且在学术观点上有很大的突破。第一,赵著认为,中国古代各家哲学主题虽异,但却百虑一致,殊途同归,“都把致思的最终趋向确定在世界对人的意义上,归结到价值理想追求上。”“价值论渗透于哲学的各个领域,成为其他哲学问题环绕的核心”,就此而言,“中国传统哲学基本上属于价值哲学”形态。这种概括,虽属一家之言,但似乎更贴近于中国哲学自身的内在深层结构,更具有理论深度,为认识中国传统哲学的特征提出了新的视角。第二,80年代以来,哲学界研究价值论原理,一般多注意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近现代西方哲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历史资料,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要从各民族的哲学史中汲其营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论原理,“更应该珍视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的宝贵遗产”。本书在价值原理篇中,对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关于价值本质、价值分类和价值评价等理论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发掘,使之初具条理,清晰地突现出来。这种努力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第三,中国古代的价值观和价值理论,原本含蕴在传统哲学乃至于政治、经济、史学和文艺等著作之中,混沌未分,零散无序,在形式上并未形成独立而明晰的现成体系。赵著坚持唯物史观,运用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的方法,对古人本属混沌、零散的观点探源溯流,爬梳整理,先分析而后会通,提出:“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是以人为本位,以道德为主导,以功利和权力为两翼,以自然无为为补充,以群己和谐、天人和谐为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境界的价值观念体系”,进而在价值取向篇中以儒、墨、道、法为典型形态,按价值根据、价值取向、价值理想、价值标堆、价值选择、价值实现的框架,勾勒了各家的具体价值论体系。无论是总体系或各家的体系,虽属作者的逻辑概括,但的确是一种创见,具有学术开拓的意义。第四,范畴是认识之网上的纽结,是理性思维的结晶,“从逻辑的一般概念和范畴的发展和运用的观点出发的思想史——这才是需要的东西!”[3]正是基于这种要求,本书作者将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所涉及的问题系统整理为义利、德力、义生、德智、理欲、公私、群己、天人、真善美九组范畴,通过各派哲学家围绕这九组范畴所展开的思辨,揭示了中华民族在古代所形成的六个基本观念(人贵于物、义重于利、德高于力、群己和谐、天人合一、善统真美),总结出传统哲学价值论体系的整体结构特征(重视规范、多元取向、道德主导、内在冲突、相成相补)。所有这些逻辑概括,不但历史地再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的整体风貌和丰富内容,而且使本书宗旨一贯、主线突出、纲目分明、条理清晰。第五,作者明确意识到自己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是为了发掘民族文化中优秀遗产的现代意义,力求探寻在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通向现代化的根芽,发现传统价值观中的精华同现代价值观的历史结合点。为此,本书不但着力于对历史的发掘和整理,而且极重视对历史的深入剖析和科学评价,通过这种分析评价,以求达到鉴古知今、古为今用的目的。本书的现实意义和强烈的时代气息也在于此。

当然,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毕竟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未知者尚多,有待进一步探讨的理论问题也不少。诚如作者所说,“这是一本尝试性著作”,其所建构的逻辑体系,所提出的观点,也属一家之言。但它毕竟是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的第一部系统专著,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里,总算拓开了一块价值论的园地。

(《中国哲学史》1992年01期)

【注释】

[1]赵著“导论”。以下凡本书引文不再注明。

[2]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的价值观》,载于《文化与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81页。

[3]列宁:《列宁全集》第3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