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典型教学方法

课程典型教学方法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学方法方面,采取以头脑风暴法为代表的思维激励法、角色扮演法、练习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游戏法六类典型方法。在KAB课程教学中,常常会使用一些创造、创新技法,促进创业心理环境优化。鉴于KAB课程教师对于思维激励法方法,尤其是头脑风暴法以外的思维激励法了解不多;下面将对头脑风暴法等典型思维激励法进行简单介绍。奥斯本去世后,布法罗大学的帕内斯伯教授继续进行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

KAB课程根据18岁以上成年人的特点,研究成人学习规律,以马斯洛需求理论、成人学习注意力变化规律、成人学习“金字塔”等原理为基础,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抽象能力,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参与、体验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以黑(白)板、活页挂纸、彩色卡片、投影仪及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上述教学工具在实现帮助教师与学生更好地交流信息目标的同时,还可以实现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使视觉教具更具说服力、强化记忆、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有效、有助于教学的组织与安排、增加教师授课的多样性并能突出重点等目的。

在教学方法方面,采取以头脑风暴法为代表的思维激励法、角色扮演法、练习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游戏法六类典型方法。

在上述六种教学方法中,练习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三种方法在其他课程中有比较高频率的应用,KAB课程在使用这些方法时也遵循共性的教学规律,因此,本书不做展开介绍,只简单介绍其基本定义。练习法就是要求学生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它常常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或检验。讨论法就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就某一特定的题目自由交流知识、想法和观点,一般有开放式讨论和分组讨论两种。案例分析法是通过对现实或模拟情景中事件的分析和研讨,练习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方法。

本节将分析KAB课程中的思维激励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三种教学方法。

一、KAB课程常用的思维激励方法

人是创业主体,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认识主体,许多细微的心理活动影响着主体的创业活动的结果。创业是外部心理环境与主体心理体验相互影响的过程。好的心理环境使碰撞产生新的火花,不好的心理环境使有价值的创业火花熄灭,这就是创业心理场效应问题。在KAB课程教学中,常常会使用一些创造、创新技法,促进创业心理环境优化。使用比较多的典型的改变创业心理环境的技法就是思维激励法。鉴于KAB课程教师对于思维激励法方法,尤其是头脑风暴法以外的思维激励法了解不多;下面将对头脑风暴法等典型思维激励法进行简单介绍。

1.头脑风暴法

思维激励法主要通过类比、相似和相反这三种联想来提出设想,实现激励思考者、促进思维开阔的作用。比较典型的思维激励技法是头脑风暴法。

(1)头脑风暴法概述

“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原意是“突发性的精神错乱”。该技法的发明者A.F·奥斯本(Alex.F.Osborn)是美国大型广告公司BBDO(Batten Barton Durstine and Osborn)的创始人,他在介绍该技法的命名过程时写道:“1939年,当时在我担任经理的公司里,首先采用了有组织地提建议的方法。最初的参加者把它叫作闪电构思会议。这一名称相当确切。因为,在这种场合所说的闪电构思是针对突击解决独创性问题需要开动脑筋而言的。这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要像突击队员那样勇敢地向共同的目标突进。”

“头脑风暴法”这个名称虽然最初是为集体举行献计献策会议而制定的,其后,由于人们发现,应用相同的原则和规则,即使是在单独发想的时候,它也十分有效。于是,在集体发想以外的场合,也使用“头脑风暴”这个名称。奥斯本从广告界引退后,在美国纽约州的布法罗创立了“创造教育基金会”(Creative Education Foundation),并成为该会的理事长,献身于创造教育事业,把“头脑风暴”当作创造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并且对创造技法的本质进行了研究。奥斯本去世后,布法罗大学的帕内斯伯教授继续进行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他对“头脑风暴”阐述如下:

“为避免语义上的混乱,应提出延迟判断(在解决问题的设想探索阶段要延迟判断)这一基本原则。集体遵循这一原则时的过程就叫作智力激励。”

(2)“头脑风暴法”的两个基本特征

“头脑风暴法”有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延迟判断(deferred judgment)。所谓延迟判断,是指在提出设想阶段,只专心提出设想而不进行评价。

第二,量变引起质变。据奥斯本在他的论述中指出:在同一时间内思考出多达两倍的设想的人,可以产生两倍以上的好设想,并且,即使是在同一献计献策会议中,后半期也可以产生多达78%的好设想。由此可见,该原则不仅是概率论方面的问题,而且显示出量变产生质变的问题。

(3)“头脑风暴法”的基本规则

在进行“头脑风暴”时,还必须遵循四条基本规则。这四条基本规则是两条基本特征的具体化,其他附加的规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相应地发生变化。正因为这四条规则是基本原则的具体化,所以,违反这些规则的就不能称为“头脑风暴”,并且,也无法得到“头脑风暴”所能产生的效果。

这四条规则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不做任何有关优缺点的评价。如果对自己的设想提出疑问,那么,这个人往往会保持自己的设想,而不去考虑新的更好的设想。

第二,欢迎“自由奔放”。这样可以开拓通往有独创性的独特设想的道路,同时要进行自我控制,不要说废话,以免浪费过多的时间。贯彻这一原则,一方面要防止会上出现那些束缚人思考的扼杀句。如“这不可能”“这根本行不通”“真是异想天开”等等。同时,也要禁止赞扬溢美之词的出现。如,“妙极了!”“你这个想法简直绝了!”另一方面,一些自我扼杀的,即自谦的语言也要避免。如:“我的想法不一定对,请大家指正。”“我提一个不成熟的想法,目的在于抛砖引玉。”这种自谦之语虽然没有直接压制别人的意思,但与会议活跃,热情、畅所欲言的气氛不谐调,会影响别人敢想敢说的情绪。此外.主持人对每个人所提设想的评价,如:“挺好!”“不错!”以及他的目的、神情所流露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都会不同程度地起到扼杀设想的作用。

第三,追求设想的数量。这是基本原则的直接应用。

第四,鼓励巧妙地利用或改善他人的设想。对已经产生的设想进行综合和修正,可以不断地引申出好设想来。

(4)“头脑风暴”行之有效的原因

“头脑风暴”行之有效有以下五条原因。

第一,根据禁止批评的规则,消除了过去妨碍自由想象的各种清规戒律,这一点在四条基本规则的1和2项中得到了双重的保障。

第二,让过去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参加献计献策会议的成员,站在怀有共同目标的同一立场上提出设想。这一点可以由基本规则的3、4项来体现。

第三,在开会时增添一些余兴,使会议有轻松愉快的气氛。

第四,把他人的设想加以综合和修正,造成敢于打破清规戒律的局面,因此,通过综合而进行设想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第五,如能理解规则(排除心理的障碍自当别论),那么,在技术上就不会感到太难。

(5)使用“头脑风暴”的注意事项

“头脑风暴”会议的成功或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掌握会议的方法。领导者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彻底地实行四项规定。

第二,必须注意保持会上的活跃气氛。

第三,必须注意让全体成员都能很好地参加,等等。既要深化头脑风暴的经验,又要充分掌握问题的性质。要事先准备好问题性质的检核表,当会议将要偏离方向的时候,主持人要委婉地示意引导。

(6)使用“头脑风暴”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准备阶段要选择主持人,理想的主持人应对此法的运用和要解决的问题熟悉,能在必要时恰当地启发和引导大家。

第二阶段,会议人员的遴选。参加头脑风暴法会议的人数以5-10人为宜,一般包括主持人和记录人员在内,以6、7人效果为最好。可根据待解决问题的性质确定人员。人选的原则是:专业构成合理,但不宜有很多专家。专家过多容易在头脑风暴过程中发生评论的现象,影响自由思考。多数是熟悉专业和有经验的内行,少数是来自其他专业的“外行”;成员之间的知识水平和“职务”不应相差太悬殊;成员之间年龄差异不宜过大:注意选择对问题有实践经验的人,这对提高会议的效果有益。

指定人员负责作会议记录,记录人员要把会上提出的设想全部写下来。会议的记录最好有两名记录人员同时记,以保障会议的顺利进行。主持人自己也可以承担记录工作。

因为会议参加者提出的设想是供改进的素材,必须放在全体参加者都能看得到的地方,所以要把纸张挂在大画架上,或者将质地较好的纸贴在壁上。也可以写在黑板上,不过这要另外有人同时做记录,当然还可以用录像机录像。记录时一定要对提出的设想标好序号。

应选择安静的开会地点,要讨论的题目由主持人在头脑风暴会议的两三天前通知参加人员。同时要加以必要说明,以便于参加人员有搜集适当资料和把握正确方向的思想准备。指定课题的范围不宜过宽,使参加人员能够朝着同一目标集中努力。

如会议主题为“新颖电扇的构思”。则可做如下提示:

从外观上考虑,赋以奇特、典雅或豪华的新设计;

从方便上考虑,使装拆、收藏、维修等简便,能控制或自动控制;

从价廉物美上考虑,如节电,采用新材料,工艺上的改进;

从增加辅助功能考虑,能否更富装饰性,兼有照明功能,能产生香味等;

从保健角度考虑,模拟自然风,使风的方向、速度均可自动变化,让人体更感舒服。

如果由委托人直接向头脑风暴的参加者解释题目时,在解释完了后应当离席,完全听凭头脑风暴小组自行处理。

第三阶段,热身活动。

为了让与会者尽快进入“角色”,减少会议中僵局冷场的时间,制造轻松的气氛很重要。可播放音乐或放些香烟、糖果、茶水等,使与会者放松心情。之后,主持人便可提出一个与讨论课题对象无关的简单而有趣的问题,以激活与会者大脑的思维。比如讨论“如何纠正孩子迷恋上网的习惯?”“如果出差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丢了钱怎么办?”之类的既与会议议题无关又需发挥想象力的问题。待与会者全都积极地投入进来,气氛亦活跃起来了,主持人便可调转话题,切入正题。

第四阶段,明确问题。

首先主持人向与会者简明扼要地介绍所要解决的问题,之后,可让与会者简单讨论一下,以取得对问题的一致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把准备好的设想提完,再进一步地把来自经验和记忆中的想法也全部提出。从这阶段开始就要按照适用、调整等提出新的设想。

其次是重新叙述问题,即改变对问题的表述方式。目的是加深对问题的实质了解,使问题的重要方面不致被遗漏。同时,启发多种解题思路,为提出设想做准备。在此要鼓励与会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审视问题,然后对每一方面都用“怎样……”语句来表述。如,假定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增加某商场的营业额,则可重新叙述如下:怎样降低成本?怎样扩大货源?怎样战胜竞争者?怎样做广告宣传?怎样完善售后服务?怎样推销高档或滞销商品?等等。这些新的提问方式要由记录员记下,按顺序编号,并置于醒目的地方,让与会者随时从中受到启发,全面思考。

在这一阶段,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急于提出设想,二是应鼓动与会者尽可能多地对问题的提出采用重新叙述形式。

第五阶段,自由畅谈。

这是头脑风暴法的核心步骤。要求与会者突破种种思维羁绊,克服种种心理障碍,任思维自由驰骋。应借助于与会者之间的知识互补,信息刺激和热情感染,并通过联想和想象等思维形式提出大量创造性设想。

第六阶段,加工整理。

会议提出的解题设想大都未经仔细斟酌,也未做出认真评价,尚须加工整理使之完善才有实用价值。

首先,设想的增加。会议的第二天,主持人应及时收集与会者在会后产生的新设想。因为通过会后的休息,思路往往会有新的转换或发展,又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设想。有的会议提出了百余条设想,第二天又增补了20余条,其中有4条设想比头一天提出的所有设想都更有实用价值。

其次,评价筛选。首先提出评价标准,诸如新颖性要求、实施条件要求、经济条件限制、市场需求等,然后可把设想分为三类:实用性设想(目前技术手段可实现的设想)、幻想性设想(目前技术手段无法实现的设想)、平凡及重复的设想。

最后,形成最佳方案。将被筛选出来的少数方案逐一进行推敲斟酌,发展完善,分析比较,选出最佳方案,或将几个方案的优点组合成最佳方案。

当然,头脑风暴法的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实施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变化。

2.头脑风暴改进技法

头脑风暴在解决问题方面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头脑风暴被因地制宜地改造,形成了如下几种技法。

(1)菲利浦斯66法

这个技法是美国密歇根州希尔斯代尔大学校长菲利浦斯研究出来的。由于这个方法是把大团体分成每6人一个小组,只讨论(智力激励)6分钟的时间,所以就冠以他的名字被叫成了“菲利浦斯66法”。

有一次菲利浦斯在德特罗伊特某制造公司演讲,听众有80人。讲题是“独创性的思考方法”。正在演讲时他突然灵机一动,提出了“黑板擦应当怎样改进”的问题,把听众分为6个小组,进行了6分钟的智力激励会。

结果是令人感到吃惊的。有的组提出把黑板擦底部改用海绵橡胶来制作,以防粉笔末飞扬;有的组提出把黑板擦芯子设法改换一下;还有的组提出疑问说:“为什么不能在黑板擦上安个像熨斗那样的把手呢?”另一个组受到这个疑问的启发,便提出了“制造熨斗形黑板擦”的创造性设想。

菲利浦斯由于一瞬间的主意而举行的智力激励会,仅在6分钟后,就提出了大量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改进黑板擦的方案。据说那些方案已被具体实行,在那不久,市场上就出现了改进后的黑板擦。

这种分组讨论的做法还产生了其他有利条件。由于各小组在一个大会场上同时实行智力激励,在小组之间产生出一种抗衡意识,使参加者的积极性提高了,人人热烈发言,各自闪现思想火花,会议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菲利浦斯66法主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首先确定课题。

第二步,把大团体分为6-10人左右的小组。

第三步,各组设1名主持人(兼记录),分别举行智力激励会议。

第四步,时间约6-10分钟。

第五步,各组做出结论,汇报结果。

第六步,全体参加人员根据汇报进行讨论,或评价设想。

(2)“635法”

“635法”是智力激励法被前联邦德国引进后研究改变了形态的一种技法。德国人的国民性决定了他们习惯于逻辑性的有步骤的思维方法,而对于许多人吵吵嚷嚷地开展自由联想的智力激励会议似乎稍有抵触。因此,635法既不妨碍别人发言,自己也不需要发言,是一种吸取了智力激励法长处的设想法。它的命名来源于以下过程的重复,即:6人参加,每人提3条设想,在5分钟内完成。

“635法”,主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参加者为6人(6人比较理想,但也可以不是6人)。

每人面前放一张专用于填写设想的纸。纸张是八开横格,上面标有1、2、3号码,并留有较大空白。每条设想写3行。这当然也可用其他纸张代替。

每人必须在自己面前的纸上写出3条设想,而且在5分钟内完成。但事前出题人必须把课题告诉大家,把所有疑问都弄清楚。

5分钟后,每人把自己面前的纸按顺时针顺序传给邻座,在下一个5分钟内,也是每人在传到自己面前的纸上填写3条设想。这样30分钟6次为一个循环,可产生108条设想。

与智力激励法类似之点是同样地要遵守四项规定。严禁批评,由于都不作声所以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自由奔放也是同样。从提出的设想越多越好这点来说,30分钟108条设想是不算少的。与其在智力激励会议上不可能几个人同时发言的情形相比,这种6人同时作业的方式,也许可以说是一种密度更大的设想法。在结合与改进他人意见这一点上,由于传到自己面前的纸上就写有他人意见供做参考,同样可以进行结合与改进。

与智力激励法不同之点,635法最主要的特点是默不作声。这种方式可以改变一些人因为地位不同或性格懦弱不敢发言的现状,对于性格内向的人以及更关注秩序的东方民族更有意义。

(3)是、否、也许法

新产生的设想,有的很粗糙,有的考虑不周,而最后下判断时,往往是最年长、最具权威的人。久而久之,大家就形成了一个误解,即提出设想不如下判断。为了避免在产生设想时过早下判断,我们可采用“是、否、也许法”。

是:同意。

否:不同意。

也许:对事物暂不判断,并创造性地对待它。

是否也许法,即对任何陈述都暂不做“是”和“否”的判断,并以创造性的态度对待它。这一方法,就是头脑风暴法中延迟判断观点的体现。

每一种审慎的创造技巧,都要求我们对一开始提出的初步设想推迟做最后的判断。没有批评和判断,我们就不可能挑选出最佳的设想,我们的聪明才智就会被挥霍浪费掉,无法用在刀刃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应该给批评留出余地的。但更重要的是,应该给任何一种意见留有申辩的机会。一边鼓励畅所欲言,一边又横加批评指责,就等于原地踏步。等于一边加大油门,一边踩住脚闸,那样我们就永远别想赶超先进水平。

创造性方法的关键在于,当你试图产生新思想、新起点时,应推迟判断。在没有充分考虑你所能想出的尽可能多的观念之前,切莫阻塞向各种观念开放的道路,切莫随意将某种观念拒之于千里之外,切莫作茧自缚,把宝押在某一种观念上。

例如:某苹果商人在报上看到这样一个笑话。一群小孩在比谁爬树快。一个说,我光着脚丫爬得快;另一个说,我坐直升机从云梯往下落;还有一个说,在树小的时候,我就直接坐在上面,等树长大后,自然我就坐在上面了。这个商人对此并未觉得可笑,而是采取了“也许”的态度。他在苹果还是青的时候,就在苹果上贴上各种各样的吉祥字。待苹果成熟后揭去这些字,字迹自然留在了苹果上。结果,他生产的苹果身价倍增。“也许”是有意不加判断,而不是无力进行判断。因此,在解决问题的初期,有意使用“也许”是很有用的。

(4)快速思考法

快速思考法是一种用于会议上的集体思考法。美国ATT公司(美国电信电话公司)的营业负责董事麦克因基,不满意过去会议的开法,觉得既花费时间、又得不到有效的提案和措施,因而研究出这个技法。

它的特点是选出参加成员的办法。一是规定参加成员必须是实际业务经验丰富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二是规定成员人数5-6人,但其中不得包含上级与部下,以免因上下级关系而影响自由发言。

三是参加成员必须对讨论的课题不具备专门知识。其目的是为了不受任何限制地进行设想。因为从专家的固定观念中很难产生最佳的创造设想。

从上述选拔成员条件的特点中可以看出,这个技法是要使会议处于一种非常融洽的自由气氛之中,参加成员不为固定观念所束缚,而又具有丰富的实际业务经验,这样的会议其结果必然是成功的。

为实现这个目的,做好周密准备、创造良好气氛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这个技法的一个特点。对开会日期和时间的安排上也应当充分注意。要排除那种心理上不安定的日子,在星期天或节假日的前一天和第二天都不宜开会。会议时间最好定在一天中情绪比较安定的上午,不要超过两小时。要趁着头脑清晰的时候迅速进行,这是最要紧的。

会议不设主席或领导人,只有1名工作人员掌握会议的进行和负责记录,以不妨碍成员毫无拘束地进行设想。

使用快速思考法的要求如下。

第一,无论是什么样的设想都可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讲。

第二,对所想到的设想用什么方法去实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不必考虑。

第三,对提出的设想不需要作细节上的说明。

第四,对提出的设想一律不得批评。

第五,对最后结论不需要负责。

(5)希望点、缺点列举法

希望点、缺点列举法是指在列举希望点、缺点中抓住问题所在的方法。通过列举缺点,着重研究某种事物(产品、零部件)的问题所在的技法。与此相反,列举希望点则是通过举出对这一事物(产品、零部件)的希望和追求,目标一致地对事物的本来目的进行研究。

例如,列举圆珠笔的缺点如下。

第一,写的字不能擦掉。

第二,有时出油太多。

第三,过一段不用就出油不流利。

第四,笔芯内的油很难全部写完。

第五,笔帽容易丢失。

第六,笔帽容易从笔杆上脱落。

第七,衣服沾上油很难洗掉。

第八,竞争企业多,难以生产出有特色的产品。

第九,竞争公司多,利润率不高。

第十,颜色只有红、黑、蓝,缺乏多样化。

第十一,不能又写粗字、又写细字。

第十二,如不垫垫板,下面的纸上会印出字。

第十三,与铅笔相比,价格比较贵。

第十四,与自来水笔相比有一种便宜货的形象。

第十五,乘飞机时可能在高空漏油。

第十六,用砂质橡皮擦掉字迹后,纸面不清洁。

第十七,笔尖上积聚油和纸渣,容易脏。

根据上述列举,就可以提出改进圆珠笔的方法。

二、KAB课程中的角色扮演法与创业游戏使用

1. KAB课程中的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通过戏剧的形式来再现实际生活当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境。在KAB课程使用角色扮演法参与教学,通过展示一个观点或程序,给出处理情况的练习或经历,获得某些学生对别人的行为、活动与态度的反应,为实际生活中正确对待这些问题提供了指导准则。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包括: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信心、提供角色扮演者的表演技能、为其他学生提供借鉴。但是,模拟问题与实际问题的偏差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开展角色扮演也要求表演者具备比较高的表演天赋。如果处理不好上述问题,将会影响教学效果。

使用角色扮演法应当注意以下三点:首先,教师需要做好“导演”;其次,角色扮演者需要做好“演员”;最后,应当鼓励其他学生做好“观众”。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首先设计教学需要的角色扮演“剧本”。需要说明的是KAB课程所需要的“剧本”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这与一般的戏剧和小品剧本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为保证逻辑严谨,剧本内容与所要反映的知识点要互相吻合。

在此基础上,在课前要选择“演员”,要求被选中的学生依照剧本进行排练。教师要全程参与学生的排练工作,对于学生的即兴发挥要控制,即便出现“演员”提出修改剧本的要求,也要权衡是否与教学目标相悖,如果与教学目标一致,可以适当修改,但必须要求学生按照定稿剧本演出。

在课堂上,学生开始表演前,教师要适当交代背景,同时要求其他同学带着思考观看“演出”,提出一些供讨论或总结时使用的问题。当“演员”表演结束后,可以由学生进行讨论,然后选择学生代表发言,对教师预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表达个人的看法。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引出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使用角色扮演法,教师要牢牢控制整个教学进程,保证不偏离教学方向,实现角色扮演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2. KAB课程中创业游戏教学

KAB课程由于采取体验式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更便于学生掌握创业中的一系列复杂问题,因此,可以说KAB课程具有大班理论教学不具备的优势。

例如,在开展以预测、决策、计划三种表现形式为代表的创业决策教育时,可以通过创业理论的讲授实现。但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创业决策,就要首先分析创业决策的本质,在使用讨论、角色扮演等体验式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引入模拟商业活动的游戏环节开展游戏教学。

在KAB课程使用游戏参与教学的优点有:可以消除隔膜,建立友谊;消除疲劳,活跃课堂;突出主题,启发思考。但是,如果游戏设计过于简单,则不利于实现教学目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如果学生只关注游戏本身,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引入游戏参与教学时,应当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制定明确完整的游戏规则;其次,游戏与教学主题相匹配;最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还要注意做好游戏后的总结。

KAB课程所使用的游戏一般包括破冰游戏、暖场游戏和主题游戏。破冰游戏适用于课程开始时打破隔膜、互相认识;暖场游戏适用于课程中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主题游戏适用于特定主题,有助于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寓教于乐。

KAB课程所使用的主题游戏即教学游戏模块是课程使用的核心游戏,它是经过有关专家论证过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创业能力的有效方法,这是其他大班型教学活动难以实现的。游戏模块与理工农医学科教学中的实验环节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差异。相同之处在于通过这种模拟,实现验证理论的目标,因此,必须采取小组组合方式,让更多的人通过实践环节掌握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不同之处在于,理工农医学科教学中实验是验证性的,学生只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尤其是实验数据的精确程度与理论教学要求所描述的高度一致,而且的实验的精度要求是比较高的;KAB课程所使用的游戏模块要模拟的是变化的市场,游戏目标要求并不是追求一个数字上的精度,而是让学生通过游戏,掌握未来创业中可能面临问题的本质,这是一种以追求“质”的研究而不是以追求“量”的研究为目的的实验。出现这种差异是由创业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

KAB课程所使用的游戏模块,以制作帽子的简单事例导入游戏,通过由浅入深的游戏引导学生熟悉一个企业在创业之初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解决游戏环节所显示的问题。游戏通过分组竞赛方式展开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从一定程度上说,创业游戏与角色扮演法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

两者相似之处在于:通过模拟事件,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在活动之处都存在“剧本”,活动过程都依据教师设计的流程进行,活动结束后都有学生发言,教师总结环节。

两者差异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业游戏的“剧本”是一个流程提纲(因此,也有人认为这不算“剧本”),并且不会事先告知学生。

第二,由于竞赛分组也是在课上进行,游戏活动前讨论时间比较短;学生所订立的计划虽然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进行计算,但由于游戏活动过程存在诸多不可预知因素,实际上最佳的方法应该是估值,这种模糊性与角色扮演法中的尽可能精确的要求是有很大不同的。

第三,角色扮演法中教师会对“演员”进行大量提前布置,同时严格要求“演员”按照“剧本”演出,属于典型事前干预。创业游戏教师介绍“剧本”只讲明流程,并可以适当隐藏一些问题,希望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向教师提问的方式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同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障碍”“突发事件”等,改变游戏的走向,属于典型的事中干预。

在开展创业游戏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规则、流程要讲清。在创业游戏模块中,教师首先要向全体学生介绍游戏规则,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把关键的、可能产生歧义的规则、流程讲清,以防止因为上述信息交代不清导致冲突出现。

第二,游戏要“入戏”但不要“入戏”太深。在创业游戏模块中,教师也要参与其中,也充当一个辅助角色。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积极进入游戏中自己被定位的角色;但是,教师时刻要提醒自己是起引导作用的,不能自己深陷角色,被游戏环境带离教学方向。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不要让学生“入戏”太深,如果学生过度专注于游戏,而忘记了思考应当思考的游戏背后的东西,游戏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第三,要有脚本,同时有预案,防止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在创业游戏模块中,学生积极进入游戏中自己被定位的角色后,会以积极竞争的心态进入游戏环境。这时,教师要根据场地情况做出预案,对可能出现的潜在隐患要做出预判,消除不安全因素(如在游戏采购环节中发生的碰撞等),保证学生在安全环境中开展游戏。对创业游戏模块中可能出现的争执,教师要提前预见,及时处理,保证游戏环节的平稳进行。

第四,教师在游戏掌控要注意“度”。KAB课程所使用游戏模块,以制作帽子为表现形式,产品质量检验问题是一个可以设计的游戏环节,一部分教师采取一些类似于“魔术”的手法制造质量问题,以期达到未来总结环节提醒学生的效果。笔者认为,应当慎用此方法,因为一旦教师处理不当,学生“入戏”太深,必然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因为,提醒学生细心,大可以在原材料质量、现金数额等方面做文章。此外,在游戏的情景卡的派发时间和组别选择上也要掌握“度”,情景卡最好在同一期小周期每组都派发,以示公平;同时,情景卡最好由学生抽取,以体现随机性。

第五,教师总结要有现场感。KAB课程游戏模块总结环节十分重要,教师开展总结时要根据游戏现场出现的问题,与备课准备的提纲有机结合;切不可按照预先准备的讲稿自说自话,这样总结不仅没有现场感,而且容易漏掉学生通过游戏环节产生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失去针对自身不足的点评机会,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